作者:子墨
四季就是一幅幅圖畫,是一個個不同的風景,濃墨重彩,五彩斑斕,素雅清透,無論哪一種風景,都值得我們用最美的心情欣賞。
深秋過後,紅紅黃黃的色調,豐富了世界,歲月的風景里,陽光透過枝葉的縫隙,落下一片一片斑斕或是空白,漸入初冬的日子便有了質感。
秋已經打烊,緊接着,冬天來臨,我們便都會以自己的方式,抵禦寒冷。
四季風景不同,我們各自感受不同,每個人的生活都不一樣,都有着有着不為人知的人生感悟,或是快樂着,或是帶着一點憂傷和憂慮。
其實,歲月滄桑中,哪裡有人真正的快樂,都是心裡有苦、有傷,依舊面帶微笑,說是坦然面對生活,在現實世界裡,不放棄對生活的熱愛,更多的也是一種無奈。
“自歌自舞自開懷,無拘無束無礙。”享受生活,也必須接受生活的其他給予,否則,天下就不會有春夏秋冬,人生中也不會有悲歡離合了。
在快樂中有點憂濾,也夾雜着一些無奈,在短暫的困頓中迷茫,卻又要篤定從容的前行,這才是生活本來的樣子。
楊絳先生說:“人世間不會有小說或童話故事那樣的結局:"從此,他們永遠快快活活地一起過幸福的生活"人間沒有單純的快樂。快樂總夾帶着煩惱和憂慮。”
人們都希望自己的人生一帆風順,生活中只有快樂而沒有煩惱,得到的都是幸福,而不願面對煩惱和憂濾。
但是,現實中,總不會事事如意,有好有壞,這才是常態。如果這個世界上真的沒了煩惱,那麼,我們也不一定能感受到幸福的味道。
生活中,各種情況都有,人生中,也會遇見各種問題,總有一些是不盡如意的事情讓自己煩惱,夜總會遇見一些無法逆轉的事情讓自己無奈。
對於這些煩惱和憂濾,若是我們不知道平衡自己的心態,任其發展,就會成為心頭的頑疾,無法擺脫,耿耿於懷,那又何談幸福呢?
“問余何意棲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閑。”只有讓自己懂得,人間沒有單純的快樂,人間正道是滄桑,讓自己學會善待生命中的缺憾,人生的無常,以寬容之心面對自己,以豁達之心面對生活,內心平和了,快樂也就會多一點。
記得三毛在《雨季不再來》里說:“人這一生,匆匆而過,若真有所圖,也不過是一份溫暖和惦記。”
誰的人生都會有些不如意,都會有自己的期待,或是嚮往溫暖,或是惦記一些人和事。
因此,也就有了自己的煩惱和憂濾,或許,人到了一定的年紀,會因為經歷了的多了,懂得多了,讓自己的快樂點降低,學會知足常樂,內心充滿希望,如此,也是一種讓自己快樂的方式。
“不知何處雨,已覺此間涼。”只是大多時候,那些讓我們無奈的事情,就在身邊悄悄發生。比如,總以為自己還有年輕的資本,卻忽然發現歲月帶走了我們生命中的許多東西,當身邊的風景變成了回憶,才開始被滄桑驚醒。
歲月不饒人,這是誰都無法改變的,從而讓自己惶恐,讓自己後悔沒有好過珍惜時間,在懊悔中悲傷。
其實,大可不必為了不能左右的事情而無奈和悲傷。
就如作家雪小禪所說:“人到了一定年紀,是往回收的。三兩知己、一杯淺茶,把生活活成自己想要的樣子。”
讓自己安靜下來,把期望值和慾望都降低。可以擇一個晴好的日子,居一處安靜,品茶聽音樂,讓自己放鬆下來。
暫且放下一切雜念,沉澱生命,卸下虛偽的外衣,這一刻,便可以享受生活,把歲月隔離在窗外,只做自己,做最真的自己。
只有安靜下來,才知道怎樣能讓自己愉悅和快樂,一窗秋色山河影,一盞清茶聽雨聲。
微妙處,可見人生智慧,可得山寺禪音,在匆忙中,有閑適之得,紛亂中,有靜謐之想,凡塵靜處,放下內心執妄,深情於簡單生活。
收斂心性,抱素懷樸,不患得患失,生命淡然,人生從容。
行是歡喜,坐亦清歡,不管秋霜與寒風,煙嵐過後,攬懷幾縷陽光的溫暖,長河落日,餘暉斜長,此刻,人間煙火,最撫凡人心。
心若淡然,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晚風輕鬆暗香,盈心美好時光。
讓自己快樂着,也帶着點點又憂傷。安於人間煙火,一念之間,看淡人間繁雜,濾去心頭煩憂閑看。
若是能夠看淡世事,看清自己,那麼,也是一種人生智慧,生命的修養了。
人一旦有了得失心,就會患得患失,很難讓自己快樂起來,若是能保持一顆平常心,反而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
只有讓自己學會隨緣遇到,不要把事情想得理所應該,敢於面對現實中的世事難料,如此,才能笑着面對生活,不要讓抱怨壞了自己快樂的心情。
做到內心安然無恙,便會悠然自得。無論日子好壞,都要坦然接受;無論歲月如何輾轉,都要懂得順其自然;無論人生經歷了多少不如意,未來都值得期待。
餘生,依心而行,內心陽光燦爛,保持平和的心態,那就是快樂的源泉。
所以,人生就是一個過程,用心情書寫自己的故事,無需糾結,就按自己喜歡的方式生活,一切隨緣就是快樂。
擁有雲淡風輕的樣子,借一朵花開的時間,感受人間煙火中的平淡,如此,快樂也就會多一些。
美文共賞,子墨期待與您共勉,感謝閱讀!
謝絕未經允許採用。原創文字,侵權必究。圖片來自網絡,聯繫必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