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整個人都要抑鬱了,身邊有這樣感受的人還挺多的。”
過去一直樂呵呵,工作和生活都還比較平順的老金髮來消息。
我有些擔憂,但是也感到有點無力,只能這樣提醒式地共情一下:
是啊,最近心情鬱悶的人是不少,甚至有不少人還有極端念頭,真是需要好好調理身心了。
看到這裡,他回復給我這麼一段話:
“如果是這樣的話,我要讓太陽曬到我的床邊為止。”
讓太陽曬到我的床邊為止。
說得太好了!老金的這句話,我將奉為年度金句,貼在牆頭,記在心間,也推薦給同樣感到陷入困境的你。
一、即便失去一切,你至少還有屬於你的“最後領地”
我無能為力了。
我的生活,一點點失去了掌控。
無論是過去的傷痛,還是現實的限制,亦或者因你的情緒而起——是什麼原因已經不太重要,關鍵是,你已經充分地感到這樣的“事實”:
生活已經不由你自由控制,那些你以為輕而易舉可以獲得的,變得遙不可及,那些你以為應該可以做到的事情,變得飄忽不定,那些你以為本來應該你自主的決定,變得需要和他人商量,或者也成為他人為你定奪……
世界看起來很大,但是屬於你的世界越來越小,小到甚至你察覺不到還有哪裡真正屬於你。
在這樣的心境下,試問一個人如何不變得抑鬱、悲傷,有氣無力、精疲力盡?
然而,我們真的忽略了還有一個地方,依然屬於我們,而且別人想搶都搶不走:
那就是我們的床。
一個人的世界再大,最終都要回到自己的床上。
一個人的世界再小,也依然會被允許保留卧榻。
床,是一個人的“最後領地”。
在床上,你可以休息,可以娛樂,可以做夢,可以躺着胡思亂想,可以……
別人無權干涉你。
最近,我看到100歲的楊振寧老先生躺在床上的一張照片,頗有感觸。
一個100歲的老人,躺在床上,用一個手機支架,在翻看手機,或學習,或工作,或娛樂。
雖然身體的自由受到極大限制,但是此刻的他,依然擁有屬於專屬於自己的自由,一種心靈的自由。
即便這個世界把你逼得只剩下這張床的空間,你依然是有彈性空間的,還沒有到山窮水盡的一天。
只要有這張“床”的空間在,你就有一個“基地”,這個“基地”屬於你,不會拋棄你、背叛你,並會為你帶來力量的源泉。
假如外面的世界把你弄得精疲力盡,千萬別忘了,你永遠都有這一塊“最後領地”!
二、“太陽”從何而來?
一個人陷入了抑鬱,就像進入了漫長的陰雨天。
好像所有的悲劇也都發生在雨天,所以註定人們總會在陰雨天感到失落。而滴滴答答的雨,好像也是在替我們哭泣。
所以,光有床不夠,還需要“太陽”。如果總是濕漉漉地躺在床上,那一個人也會“發霉”,甚至“發爛”。
但是,陽光不會直接射進我們的房間,你需要做點什麼:
首先,你需要打開窗帘,看看外面的世界,讓陽光照射進來。
一個人陷入抑鬱,就容易深陷到自己的世界,成天去思考過去的自己錯失了什麼、今天的自己哪裡哪裡不好、未來的自己又會如何糟糕,也就很難從這種內心的陰雨天氣里走出來。
所以,要打開窗帘,讓外面的太陽照進來。
必須坦誠一點,在目前的狀況下,你自己變成“太陽”是困難的,你必須藉助一些外在的力量,不要不好意思,也不要覺得這是你無能的表現——萬物生長靠太陽,也包括你。
這陣子,我因為腰部受傷,不得不像楊振寧老先生一樣平躺度日,我就給自己找了不少外面的世界,也發現即便在床上躺着也還是有很多“陽光”可以進來:
我看了不少平時不會去看的甜寵劇、爽劇,雖然劇情有降智的部分,但是美好的容顏、爽快的劇情、有趣的人物,更重要的是這些作品都在傳遞一個基本信念——邪不勝正,雖然經歷風雨但是陽光最終都會出現。
在一個人陷入低潮的時候,就需要這些能夠打動人心的“陽光”,以治癒身體和內心的傷口,以人間美好的盼望。
我還重新拾起了不少兒時讀過的經典文學作品,比如《牛虻》、《紅與黑》、《簡愛》、《雙城記》、《普希金詩選》、《小王子》等。
這些歷經時間錘鍊的作品,會讓你看得更加長遠,也會讓你的內心更加平靜,更重要的是,讓我領會到一點:
世界雖然有時候會讓你覺得糟糕透頂,但是這個世界總體發展的趨勢,是不可動搖的,那就是朝着更具智慧、更尊重他人、更富人性的方向,而陰雨綿綿中,也總有一些魑魅魍魎會在暗處巡街,但他們撼動不了這個大格局,最後會被掃入歷史的故紙堆。
我第一次去看了網紅的直播。
我發現,原來在網絡空間里,有一群人在白天是這個世界上的“螻蟻”,卑微地各自生活,但是在他們各自的攝像頭裡,他們是這個世界的“王”,就像這句“讓太陽曬到我的床邊”一樣,他們讓這片床頭熠熠發光。
他們陪着遠方不知姓甚名誰的“臣民”,和他們聊天,講述自己的生活,亦或者表演自己的才藝,有時候還會和其他的“王”照面、寒暄、遊戲。
這些如你我一樣平凡的人,把自己變成了光,也照亮了許多人的床邊。
這個世界雖然有陰霾,有雷雨,但是,只要你願意吸收光芒,在床頭這片小小的土地上,你依然可以採集到更多的“太陽”,請讓這些陽光照射進來,讓你的床邊充滿陽光的味道。
其次,讓陽光和你自己產生“光合作用”。
陽光雖然照射在你的身上,但是未必能溫暖你的內心,你甚至會有這種想法:
他們都挺開心的,怎麼就我不開心,是不是我的問題?
他們是不是對生活的要求太低了,或者不夠敏感?
如果他們經歷我的人生,還會這麼開心嗎?
你確實需要把自己擺進去,去思考、去比較,但是比較管用的做法,是把自己融入其中,而非抱着拒絕和排斥的心態,把你和別人分開。
不妨去想想:
你所見到的“陽光”,有哪些可以對你有所啟發、給你力量呢?
甚至能陪伴你度過一個小時、半個小時的快樂時光都可以啊!
這就是在產生“光合作用”。
多關注太陽能給你帶來的東西上面,不要去糾結其他無關這一主旨的事情,這些陽光才能更好幫助你。
當然,你也需要讓你心中的“陽光”也曬滿床邊。
即便再微弱,你還是有自己的“陽光”。
你的過去,並不是全都黯淡無光的,那些你的“高光”時刻,不僅證明你的過去,也證明你早就為現在和將來的困境,積蓄了實力和經驗。
不妨趁此機會,回顧一下這些時光,你會發現,你床邊的陽光又耀眼一點!
你的未來,依然需要你蓬勃的想象力,不要總是去想那些最糟糕的結果,不妨徜徉一下,假象一個美好的未來會是什麼模樣。
當然,你也可以想象一下,總有一天,那些你現在對付不過的人,也會走下坡路,跌落“神壇”。
沒有誰能永遠成為勝利者,這一點不是想象,是基本規律,他們的謝幕,只是時間問題。
你要有耐心,要有在“床邊”多晒晒太陽,看對方什麼時候“翻車”的優雅淡定。
你的現在,也不是什麼都沒辦法握在手中,即便只有一床屬於你的空間,你也可以做好手邊的計劃,按部就班地過好自己的生活,每一天的一點點進步,也會成為一個小小的發光體,最終曬滿床邊。
外面的世界風雨不定,但是你還是能讓太陽曬到你的床邊。
三、就守着“床邊”,堅持住就好
既然陽光可以曬進來,為何我們不追求讓陽光繼續普照,而是到床邊“為止”呢?
難道,我們不能讓別人也感受到更多陽光嗎?我們不能讓自己的世界裡有更多陽光嗎?這不是有點自私,甚至有點自我設限?
這是一個好問題,因為你會這麼想的時候,說明你的床邊已經有了陽光,而你已經躍躍欲試,試圖讓陽光的世界更加開闊。
但是,我依然想提醒你,不要操之過急:
1、不要一有好轉,就過於樂觀。
你的處境,依然是風雨飄搖的,並沒有因為床邊有光,就能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困難和潛在問題。
因此,當你試圖擴大“陽光”照射的範圍,也就意味着要觸碰一些“深水區”。
這些問題恐怕需要更多的資源、更多的心理能量,甚至需要一個比較好的外部環境,才會有所突破。
這是目前的你,還力有不逮的。
2、你首先要照顧好自己。
有很多陷入抑鬱的人,責任心非常強,不僅對自己有比較高的要求,而且總覺得自己也為別人背負了許多的義務。
因此,一旦他們的抑鬱好轉,甚至處於抑鬱狀態的時候,很容易不顧自己實際情況,想着努力成為別人頭頂的那片“太陽”。
是啊,這個世界上,還有誰更能理解抑鬱中的人呢?
當然是曾經抑鬱,或者正在抑鬱中的人。
誰更能理解陷入困境中的人?
當然是曾經陷入其中,或者正在其中的人。
所謂“同病相憐”。
但是,更重要的是,你依然在“病”中,你能守住床前,就已經不錯了。
你依然可以對他們保持憐惜,甚至惺惺相惜。但是,你要意識到自己的局限性,沒必要勉強自己做超出能力範疇的事情。
守在床邊“為止”,並不是自私,而是一種自覺。讓那些更有能力的人去救助,不僅更符合助人的基本倫理,而且也比較能夠真正幫到他們。
事實上,你也需要讓別人有機會去做到“讓太陽曬到我的床邊”,因為這本就是他們自己的責任,不要剝奪他人成長的權利。
3、別以為守住“戰果”很容易,因為總有人要得寸進尺。
尼采曾說:
一束光照進鐵塔,鐵塔里的骯髒被顯現出來,這束光便有了罪。
因此,即便你無意打擾他人,那些骯髒的人,也會試圖干涉,想讓你床頭的那抹陽光也消失。
林志玲婚後和產後,雖然一直保持低調,但是奈何有許多人通過網絡攻擊她。最近她對此回應道:
“不會在乎一輩子都沒有交集的人說得話。”
哈利波特的作者、女作家JK·羅琳遭遇網暴,有人揶揄她,“失去讀者後,晚上怎麼睡得着?”
她轉手回復:“看完最近收到的版稅支票,發現痛苦消失得無影無蹤”。
無論是林志玲式的“不理會”,還是JK·羅琳式的“直接回懟”,都是在捍衛自己的“床邊”,這其實也需要很大的精力,切不可掉以輕心。
事實上,不僅是那些沒有交集的人,越是生活中有交集的人,越是會認為自己有權利打破你的“床邊”,所以要保持警惕,別讓他們得手。
現在的你,假如已然在人生的低處,被逼入絕境,請一定記得:
你還有一床之地,依然可以讓這片小小空間被陽光照射,請好好地守住你的“床邊”,千萬不要放棄啊。
其實,每個人都能守住自己的“床邊”,就是巨大的勝利。
當每個人都能讓太陽曬到自己的床邊,這個世界的“陽光”就會聚集起來,發出更加耀眼的光芒,成為對那些試圖遮天蔽日的人最大的蔑視和反擊。
而這種光芒,是無法遮蔽,也是不可戰勝的。
End
作者 | Arthur Chen 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
簡介:心理圈稀有性別男顏值高諮詢師,長相年輕、內心成熟的代表人物。座右銘:惜時惜人。諮詢小時數:3500小時,研究方向:職場心理、婚戀兩性、身心疾病、朋輩心理輔導。近期關註:要事第一、正念減壓、網絡時代人際溝通。
編輯 | 一杯咖啡全媒體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