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江南活了兩個月有感:
光陰如梭,不覺離開福建已經兩月,這兩月在江南還算是幸運,幹活也能拿到錢,雖然也察覺到有人對我中傷誹謗,可和福州比較還算是少數,在福州的時候工作找不到,兼職也被人嫌棄,很多人看不慣我的文藝激情。我在福建長大,但是我並不是福建人,過去任何時候我只要在福建就像是多事之秋,從小到大飽受精神摧殘,畢竟夭折了我的童年就是在福建,毀滅我文藝激情最積極的是在福州。這個時代也只有黑警、流氓、破鞋、小民會歇斯底里的痛恨別人精神上有所追求,他們是不希望社會煥然一新,只希望維持一種之前的狀態,渾渾噩噩,無知無覺。試想一下,如果人人都有文化,有思想,有正義感,有道德良知,誰還會想着干投機取巧的事,既然人人都很正派,就沒有人會想走捷徑,一個沒有壞人的社會,那些肥缺部門就沒有油水,他們當然希望社會壞人多,文盲多。古代也難以做到凈化天下,皇帝不能,聖人不能,因為人性的本質就是貪婪和嫉妒,人只有剛誕生的那一刻是善良的,以後就有了貪慾、私慾,有了爭鬥。人類比動物更可惡,特別是近現代工業革命以後,人類為了自己的私慾不惜暴殄天物,不僅破壞了自然生態,還禍害自己的子孫和同胞,野獸再兇猛它們捕獵吃飽以後就不會繼續殺戮了,可人類的慾望卻永無止境。
我還是做些兼職,因為找不到工作,一是自己不是本地人,二是自己的年紀也大了,我的青春就是被這樣的時代給糟蹋了,特別是在福建,如果我的家庭稍微好一點,我現在就可以像李白、蘇東坡那樣才華橫溢,不像我現在,內心充滿着怨恨。有人說我早晚會害人,或是害了自己,說我這樣的人早點死對誰都好,無論他們怎麼揣度我的未來,這些人就是不肯承認我愛好文藝的自由,不願公開我小時候被農村人精神摧殘的事。對我說三道四是他們的工作,不讓我文藝激情也是他們的工作,無論我在哪裡,他們似乎都能如影隨形,好像我活着將會改變他們賴以生機的環境,換來一個精神文明高度發達的時代。問題是我是否有這樣的能力,我當然熱衷做這樣的事,假如我生活在一個文史哲普及的環境里,那麼我的言行就不會被當成傳播邪教,想想我在說李白不阿權貴,結果就有人說我是進了邪教學了什麼功,然後在傳播什麼。文史哲不能普及的時代我就是別人眼裡的怪胎,甚至可能會喪命,因為喜歡對他人莫須有已經是國人的家族基因,也是中國歷史一貫的伎倆,掌握在多數人手裡的未必是真理,可有話語權的專家也經常是胡說八道,那這樣的時代就真的沒有真理了。
我對工作已經麻木,前幾天我去面試的時候,有個歲數比我大的大姐面試了我,她先是問我哪裡人,再問我多大,又問我會不會開車,如果是當地人可能會更好的溝通。大姐說歲數大的人學習東西很慢,接受能力很差,我面試的只不過是簡單的打包,並沒有什麼技術,對好尺碼和數量,然後打包貼上快遞單。可對方不想招聘我,那麼我也不會哀求對方,找工作需要互相信任和尊重,一個不願接納我的單位我去了也沒意思。在江南面試還是很少,一是招人的單位離我住的地方很遠,二是工資沒有談攏,很多都是在招聘軟件上溝通的,能過去的多少有點意思,可過去了還是鎩羽而歸。比如今天面試一家公司,是經營書畫類的東西,一些東西還很昂貴,東西貴我就很擔心,跟之前面試一家公司是進口洋酒一樣,我擔心是還是問責,畢竟東西貴,萬一發貨發錯了,或是日常工作當中不小心損壞了,這些都要涉及到賠償。底層人基本都是家徒四壁,何況我連家也沒有,我對工作比較小心,東西貴的我真的不敢去上班,不怕一萬就怕萬一,等出事了就晚了,不想有意外就提前放棄類似的公司。我面試打包那家公司是做衣服,比如一件襯衫成本價不到二十塊,就算髮錯貨了也賠得起,如果是一瓶洋酒好幾萬,我怎麼賠的起,我必須要考慮到風險。我要找一家產品便宜的單位,也不能是大公司,因為大公司會強制員工交醫社保,我無家可歸,自己能活多久都不知道,交這些對我來說沒有什麼意義。
一個人有沒有問題,要看他生活在什麼樣的環境里,一些是個人原因,一些是真的環境有問題。最近我看了一部法國電影《舞魂》,女主人公本是一個跳芭蕾舞的演員,在一次演出的時候不幸摔傷了腳,於是他被劇團勸離,劇團覺得她已經沒有了利用價值。後來她接觸到一批跳現代舞的社團,像是一種另類的行為藝術,養好腳傷之後她熱情洋溢的加入了他們,一塊訓練,一塊登台,實現了自己的舞蹈夢想。她曾在一個舞台倒下,被當作折翼的天使,終又在另一個舞台崛起,又被看作是涅槃的鳳凰,這就是環境決定一切。很多人會對我說三道四,咬牙切齒,那是因為他們根本不屬於文藝群體,都是一些只關心吃飯睡覺和睡覺的普通人,他們不聽古風歌曲,也不會欣賞漢服,不喜歡閱讀文史哲書籍,不喜歡看有內涵的影視劇,也沒有寫作的愛好,這樣的人當然會把我當成敵人,肆意對我羅織罪名。如果我生活的環境個個都是學富五車,詩情畫意,那麼我今天聊李白,明天聊曹植,後天聊孔孟,以後再聊老莊、墨子、公孫龍子,聊四大名著,聊古希臘,二戰等等,又怎麼會被人覺得是大逆不道,別有用心呢。我們津津樂道的文化幾乎都是過去的,先秦的諸子百家的“百家”絕不是一種虛數,而是很多學問已經失傳,或在當時就像曇花一現,或是被秦始皇燒毀,在一個紙張還沒有普及的年代,任何的思想都不可能完整的被保存下來。(2022年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