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們的生活之中,大量時間管理的書籍,經常會選擇把我們的人生用一張方格紙繪製出來,然後在其中標出已經過去的歲月和未來還未到來的時間,甚至還有很多會在其中去除我們睡眠的時間。然後我們就看着一張白紙上僅剩不多的空白,心中也就有了無限的焦慮。
可是如果我們換一個角度來思考這個問題呢?當我們審視着人生中僅有的空白時間時,我們是否需要讓這些空白的時間更有意義呢?是否要在我們的生活中把一些無意義的事情去除呢?是否要讓我們生活的更加舒適安心呢?
英國著名的生產力極客、心理學專欄作者奧利弗·伯克曼也在幫助着更多的人解決這一問題,幫助我們認清人生只有4000周,要接納生命有限性,選擇想要的活法。
而他的這一本書宣揚他這一理念的書籍《四千周》,一經出版就風靡全球,引起了越來越多的人對於自己人生的思考。
一個人如果活到80歲,那麼他的一生就只有4000周,生命如此之短暫,我們就必須要思考怎樣過好這一生。
我們是否曾經有過非常遠大的理想?想成為科學家,甚至想成為像愛因斯坦一樣的偉人,然後把自己陷入疲勞、拚命的狀態呢?當我們把這種心態挪到我們日常生活之中的時候,那又是一種什麼樣的狀態呢?永遠處理不完的工作,永遠活在焦慮之中。房子永遠不夠大,出行工具永遠不能滿足自己的需求。也許自己已經非常幸福,但卻因為這些壓力讓我們無法感受這種幸福。
那麼就來仔細閱讀這一本《四千周》,讓我們可以換用另外一種視角來看待這個世界,讓我們可以感受掌控時間的另一種美好。
那麼在這裡作者有着怎樣的建議呢?
首先,我們要認清:不斷的提高工作效率,不斷的要求自己完滿的完成所有的工作,這本身就是一個陷阱。
當我們滿足了別人期待的時候,將迎來更多的工作量,特別是去處理一些本不屬於自己工作的時候,也許會讓別人認為,這些工作交給自己就是他們最佳的選擇。但這給我們自己會造成怎樣的壓力呢?相信很多在職場拚命的人都深有感受,只會越來越讓自己壓的喘不過來氣。
那麼這是建議我們不好好工作嗎?當然不是,給我們提供的建議就是:需要我們致力於做好一件事。要把自己手頭的工作做到完美,其他不重要的完全可以放棄。學會有選擇放棄,從自己的選擇中感受那種成功感,這樣的人生才會更加有意義。
讓我們感受更幸福的四千周人生活法還有哪些呢?走進這本書中,了解並認清作者的觀點,去感受更有質量的生活吧。#人生只有四千周,你最想做什麼?##四千周##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