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過幾句很有哲理的話。
你在高處時,不要小看低處的人,等你到了一定的年齡,要下坡時,還會遇到他們;你在低處時,不要仇視高處的人,等你崛起時,他們就是你的夥伴;和你不在一個頻道的人,不要得罪,扶你一把很難,但是推你倒下去,很容易。
以此可見,沒有特別的情況,誰都不要得罪。
我們無法預測到明天會發生什麼,但是可以為自己多留一條路,形成“東方不亮、西方亮”的人生格局。
不管在任何領域混,人脈關係是不可少的。很多人為此傷透腦筋。
今天,我和大家一起闡述一下“多個朋友多條路”的俗語,到底要如何實現。方法很簡單,給別人面子就行了。
01
“托舉”高高在上的人,人抬人。
很多人,習慣性仇富仇官,認為是他們踩着自己往上走的,很可惡。
高人不是我們認為的“素質低,錢多,運氣好,有背景”。他們多數是靠自己打拚出了一片天空,起點比你還低。
有遠見的人,會推着有理想、人品不錯的高人,繼續往前走。這樣的話,自己就擁有了一棵“大樹”。
不管多厲害的人,都會有短板,需要有人來推一把。
清朝時的張之洞,二十六歲就進了翰林院做官,但是名氣不大,升職的速度也不快。
在鴉片戰爭之後,大清面對諸多困難。張之洞提出了很多防備和外交政策,得到了慈禧的賞識。
張之洞明白,得到賞識之後,還得打點關係,才能更進一步。他找到日升昌票號的老闆,開口借十萬兩銀子,被拒絕了。
就在一籌莫展時,協同慶票號的老闆對他慷慨解囊。
後來,張之洞任職兩廣總督,協同慶票號在兩廣一帶迅速發展。
每個人都期待有人拉一把,可是你不託舉別人,憑什麼得到一股“拉力”呢?要是你對高處的人,想盡辦法拆台,人家把你當成了仇人,怎麼會讓你翻身呢?
在職場上,很多上司身邊,有一位能幹的助手。上司往上走一步,助手也跟着走一步。
在生意場上,富人身邊有一個參謀。富人賺錢了,參謀也跟着享福。
很多高人,一開始就是參謀助手。看清了這一點,你就明白了,為什麼給高人面子。千萬別說“不識抬舉”的人。
02
“高看”在你下方的人,人幫人。
古代的地主,身邊有妻子,還有小妾。小妾在家裡,沒有地位,還得受妻子的約束,看人臉色。
一些奴僕,就更難熬了,他們的收入很少,工作量很大。
新時代,地主不見了,但是“服務行業”里,有很多人。他們把顧客當成上帝,使勁降低自己的身份。
在職場上,我們也會按照職務大小來區分人際關係,下屬要接受上司的安排,對上司負責。
有的人以為,自己好不容易走到了高處,對於低級別的人就不去理會了。他們根本不知道,“級別是動態”的。今天的下屬,可能是明天的大老闆;服務員也可以變成明星。
當低級別的人可以反制你的時候,你再去巴結他,也許太晚了。正確的做法是,一開始就高看對方,甚至主動出門,拉一把。
西晉時的陸雲,天生愛笑,被大家認為“有笑癖”。
有一次,陸雲陪同哥哥陸機去拜訪大臣張華。
陸雲主動站在門外,怕自己忍不住發笑,造成誤會。張華卻說:“沒啥,我倒是喜歡愛笑的人。”
兩個人一見面,陸雲就沒大沒小地笑起來。因為張華的鬍鬚,是用綵帶纏起來的。
張華也跟着笑,留下了“誰憚士龍多笑疾,美髭終類晉司空”的典故。
更可貴的是,陸雲也是一個願意幫人的人。比方說,被視為惡霸的周處,在他的舉薦下,痛改前非,還做了將軍。
人在高處,最忌諱“趾高氣揚”。你已經到了頂峰,眼睛一直看天,就看不清路了,很容易翻下來。往低處看,才會走得踏實。
03
“善待”級別差不多的人,人讓人。
有一個詞語,叫“謙讓”。
遇到同層次的人,你不要總是霸佔第一的位置,要讓別人有出頭的機會。也許這樣做,會讓你有損失,但你更要懂得“有得有失”。
一群人走到狹隘的小路上,你要說“您先請”。這是應有的禮貌,也給對方禮遇。
在樓梯間里,遇到同學、同事,你可以停下來,給對方更多的空間;在小區里,給鄰居讓路,不和鄰居爭吵。
任何群體,都存在合作關係,也會體現叢林法則。同級別的人群,個個都想往高處走,你也不例外,但是你不要過於做作,更不能故意欺壓別人。
落座時,自己排在末座,讓別人上座。比方說,三國時的張飛第一次請劉備、關羽吃飯,他主動讓位;他和關羽較量之後,說“不打不相識”,絲毫也不記仇。
退一步,海闊天空;退步原來是向前。老祖宗留下的兩句話,讓我們醍醐灌頂。
04
星雲大師說過:“有了平常心,有所得時就不會過分貪求;有所失也不會過分煩惱;有了榮耀,看成是大家的成就;受到毀謗,反而覺得受到了教益。能以平常心處世,人生何處不春風?”
給別人面子的道理,看起來高深莫測,很難做到,其實很簡單,只要你把自己以及別人都當成平常人就可以了。
高處不是高處,低處不是低處,對手不是對手,成績不是成績,失敗不是失敗......一切都是生活的體驗。
給全世界一張好看的臉,內心通達,事事如意。
作者:布衣粗食。
關注我的文字,走進你的心靈。
文中配圖來源於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