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遙曾說:“生活總是這樣,不能叫人處處都滿意,但我們還要熱情地活下去。”
人生在世,待人接物,難免有委屈,有比較,有摩擦。
面對是非恩怨,能夠不為其所擾,淡然於心,從容於表,便是最大的福氣。
一個人惜命的最好方式:少較真,少攀比,少生氣。
1
不較真
有一句話說得好:“人生只需要儘力,較真兒就丟了樂趣。”
不較真是一種境界,能做到的人,多半活得瀟洒。
有一次,美食博主@小緊張的蟲蟲,到一個鐵板燒小店吃炒麵。
因為有段時間沒過來了,她問老闆:“是換了位置嗎?上次好像不在這裡。”
店老闆一邊做事一邊回答:“之前的老闆看生意太好,就把店面要回去了。”
語氣十分平和,像是在聊着別人的家常八卦。
她馬上擔憂地問道:“那對你的生意有影響吧?我記得之前也沒搬多久啊。”
老闆轉過頭笑着說:“沒事沒事,現在他在那邊我在這邊,這樣大家都相安無事,心態大一點嘛。”
朱熹曾說:“心大則百物皆通,心小則百物皆病。”
人這一輩子,各有各的辛酸與苦楚,若事事計較,反而徒增生活負累。
把事看淡,便會少一份抱怨;把心放寬,便會多一份從容。
1958年,錢鍾書的《宋詩選注》出版。
機緣巧合之下,一位朋友將此書寄給了胡適,他翻看後,評價並不高。
他還對友人說:“我覺得這部書選得實在不好,例如黃山谷,他為什麼不選《題蓮花寺》和《跋子瞻和陶詩》?他選的幾首都算不得好詩。”
此外,令人不解的是,胡適稱他並不認識錢鍾書,兩人從未見過。
事實上,1948年在上海,胡適不僅見過錢鍾書,而且還見過三次。
而關於胡適對其著作的評價,以及沒有見過自己的說辭,錢鍾書雖然訝異,但他並沒有計較這些。
相反,他還對人說:“我錢鍾書認他胡適之。”
聽過這樣一句話:“心若計較,處處都有怨言;心若放寬,時時都是春天。”
生活不是判斷題,並非所有事情都需要計較先後對錯。
有時候,越較真,越事與願違,不得安生。
不如糊塗些,睜一隻眼閉一隻眼,放過他人,亦是放過自己,反倒輕鬆自在,一切安好。
2
不攀比
在熱播劇《加油!媽媽》中,秦薇是其中的一位母親。
她出生農村,家境一般,沒有啃老的資本,兩邊的老人一點忙都幫不上。
與丈夫白手起家,沒房沒車, 一家子住在逼仄擁擠的出租房。
孩子只能自己帶的同時,連讀書戶口都掛在親戚名下。
儘管生活如此窘迫拮据,可為了讓女兒上金牌幼兒園,秦薇卻將自己偽裝成闊太太。
在全職媽媽這個攀比炫富的圈子裡,秦薇的經濟水平墊底。
她謊稱家裡有金礦,背着假的名牌包,每天打扮得光鮮亮麗,好似沒有憂慮,無需為錢而發愁。
為了不讓別人看穿,秦薇每日偷偷坐公交車回家,一日三餐簡單又樸素。
擔心老公的職業和收入不夠體面,她建議丈夫盡量別去參加家長會,害怕暴露家中不夠有錢的事實。
富太太們卻一眼便看出秦薇在自欺欺人,嫌棄她的窮酸和虛偽。
在一次次被降維打擊後,秦薇終於放下了攀比心,坦然接受現實,踏踏實實地過起了自己的小日子。
羅伯特·弗蘭克曾說:“生活的累,一半源於生存,一半來自攀比。”
生存之累,在所難免;而攀比之累,卻是自討苦吃。
富蘭克林曾說:“對於不知足的人,沒有一把椅子是舒服的。”
人生最大的悲哀,是一輩子都在和別人比較。
比較所帶來的,不是滿足,而是無止境的煩惱與焦慮。
活在與別人的比較之中,即便擁有萬貫家財,亦是疲累不堪。
若為自己的生命而活,知足常樂,即便是粗茶淡飯,也怡然自得。
安常知足,自洽歡喜,一步一個腳印,生活便是幸福的模樣。
3
不生氣
2012年,莫言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後,他的名氣大增,身價也水漲船高,據說一幅書法作品能賣出幾十萬甚至上百萬。
莫言還舉辦了他個人的書法墨跡展,其作品亦被高價收藏。
但是,對於莫言的書法作品賣出高價,很多網友卻不買賬。
他們認為莫言的書法寫得非常一般,之所以賣出很高的價錢,只是名人效應而已。
對於網友的質疑,莫言並沒有生氣。
相反,他表示:“有人批評能進步,罵聲如肥催大樹。”
後來,他還繼續補充道:“寫書是正道,寫字是愛好。正道不耽誤,愛好也需要。只要我高興,誰也管不着!”
弘一法師曾說:“人之謗我者,與其能辯,不如能容;人之侮我者,與其能防不如能化。”
面對誹謗與質疑,生氣是本能,不生氣卻是本事。
不生氣的背後,藏着認知不同,無需多言的潛台詞。
大多時候,身處矛盾中,若無其事才是最好的反擊。
強者平靜如水,弱者易怒如火。
善待自己的最好方式:少生氣,不較勁,淡然處之,日子才會越過越舒心。
4
莫泊桑寫過一段話:
“人如果能堅定自己的內心所想,一門心思過好自己的日子,就會快樂許多。”
當你不與瑣事糾纏,少較真,心情便好了。
當你選擇釋懷人生,少攀比,煩惱便少了。
當你過濾周圍的聲音,少生氣,生活便順了。
心寬的人最幸福,知足的人最走運,洒脫的人的最快活。
往後餘生,願你不和別人比較,不和自己計較,一生清澈明朗,所遇皆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