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沐恩 山蝸牛的書齋 2022-10-05 18:06 發表於廣東
收錄於合集#過稿文章9個
圖片來源於網絡/侵權刪
阿德勒曾說:“幸運的人一生都在被童年治癒,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癒童年。”
在生活中,有多少人總是活在童年的陰影中。我們有時焦慮不安、浮躁,感情淡薄,跟原生家庭和童年經歷有着密不可分的關係。
我們都知道,原生家庭和童年經歷會對今後的生活產生很大影響,但到底產生什麼影響,以及影響到什麼,我們渾然不知道!但通過《你經歷了什麼》這本書你會從中得到一些啟發。
《你經歷了什麼》這本書作者是美國著名的脫口秀主持人奧普拉與兒童精神科醫生佩里。
內容源於對兩位病患關於創傷、大腦、復原力及療愈三十多年的探討,以對話的形式及真實案例來闡明這背後的科學邏輯。
幫助你了解自己,共情他人,獲得重建命運的機會。
圖片來源於網絡/侵權刪
小的時候的某些不愉快的經歷會影響我們的成長。
都說人生皆苦!是的,生而為人並不代表一定能夠順利長大成人。
在生命早期,我們可能被忽視,被冷漠對待,缺乏支持和關愛;在成長過程中,可能遭遇暴力、背叛、傷害、失去親人等等。
這些糟糕的事件或經歷所形成的創傷可能是難以磨滅的。
已經是深夜11點多,無助的女孩蜷縮在角落,門猛然被踢開,一個粗魯的男人渾身酒氣闖進來,罵罵咧咧,摔東西、打妻子打孩子。
女孩被踢了幾腳,推推搡搡中像一片風中的樹葉,絕望、瑟瑟發抖,心悸心痛,呼吸不暢……這是童年時期的小敏。
此後很多年,她只要聽到樓梯上有腳步聲,都會不由自主緊張出汗,深陷恐懼。
這是被酒鬼父親虐待過的女孩小敏,
這是童年的創傷。
由於父母的言語羞辱或貶低,或者其他精神虐待等,都將成為引發抑鬱、焦慮或精神分裂等導火索,甚至直接影響身體健康。
我們過去“經歷了什麼”決定了我們現在的樣子、行為和做事的動機。
如果你從小缺愛,被忽視和不耐心照料,或者生長在暴力吵架、破碎不健全等負面影響的家庭,長大後你就會變成一個冷漠、內向、自卑、不容易融入、覺得自己不配得到愛的人,甚至嚴重的還會自閉。
如果還經歷過某些具體的事件傷害,長大後你就會自動對與之相關的人和事,哪怕僅僅是相似,你都會產生抗拒、逆反恐懼或逃避麻痹的行為。
有一檔親子節目,看了讓人深深感嘆:
視頻里一個初中男生的模樣,想要出去玩,但是作業還沒做完。媽媽不讓他去,“作業做完才能去!”媽媽說。“我就要現在去!”孩子有點不耐煩。
“那我就把你一個人鎖在家裡。”媽媽威脅。
“那我打死你。”孩子暴躁起來。
緊接着,孩子摔東西,動手打媽媽。旁邊的育兒專家驚訝不已。跟媽媽溝通後才知道:小時候,孩子想要跟她分享自己的想法時,她忙着追劇刷視頻,頭也不抬地讓孩子走開。
孩子跟小夥伴一起玩,要別的小朋友處處讓着她的小孩。孩子不小心做錯事,不分青紅皂白,劈頭蓋臉一頓吼,完了還要說教;
孩子傷心哭泣時,她覺得煩,威脅孩子再哭就把他送人,或者直接丟門外,哭完才讓進門,看着孩子哭得撕心裂肺無動於衷……
你聽了是不是也跟我一樣,心裡一緊,覺得這孩子的童年沒有溫暖,沒有邊界呢?
這是愛出了問題,孩子的心靈從來就沒被愛滋養過。自私冷漠的孩子,他是經歷了多少傷心、失望才變成這樣的。
沒有被正確地愛過,他怎麼知道如何去愛人?
所以,我們要在孩子尚小的時候,讓他去學會理解他人、付出愛心、承擔責任。
當一個人在小時候經歷過創傷,就會出現伴隨他終生的執念和行為
我們從小受到的創傷不會因為時間的流逝就被忘記,而是會被大腦和身體深深記住!
痛苦不會憑空消失,時間也不會沖淡一切。我們今天的消極情緒、負面心態、異常行為,都是有來源的,如果你想獲得療愈,你就要追根溯源,不要再質疑自己“出了什麼問題”,而是要回顧“你經歷了什麼”。
就像種一棵樹首先要埋下一個種子一樣,人們要想試圖解決成人後的消極情緒、陰暗心態或是異常行為,可能要學會追根溯源,不要去質疑自己“出了什麼問題”,而是要反思“我經歷了什麼”。
在書里奧普拉一開始就講了她悲慘的童年故事,總是被外祖母挨打,身體被抽出一道道血痕,挨打後幾乎站不穩,還要被迫閉嘴甚至微笑,裝作什麼都沒有發生的樣子。
童年的創傷實則是在反覆否定自我。
如果不能理性地接受過去,就會強迫自己掩蓋並逃避記憶,這些創傷就會成為永遠的傷痛。
我們越是否定自我,就越是無法與過去和解,而對抗過去將消耗我們巨大的能量。
如果孩子從小就被呵護被愛被肯定,就會成為一個自信陽光的人,因為大腦發育健全,神經調節網絡正常,在面對挫折時的心理承受能力也會強很多,做起事情來就更容易取得好的成就。
因此我們不要停留在問題的表面,糾結問題的本身,我們需要去了解過去經歷了什麼,才能面對創傷,發現問題的本質,建立復原力,獲得重建生命的機會以及創傷後的智慧。
即使有了這些不好的影響,也不要害怕,你最終還可以通過科學的方法引導自己進行自我療愈
當你經歷逆境,你可以回顧、反思、學習,從經歷中成長。
如果一個人沒有經歷過逆境,他就很難理解他人。逆境、挑戰、絕望、失去、創傷——所有這些都可以促使一個人產生強大的共情力,變得更有智慧。
人終其一生人都不可能擺脫過去,因為那稱之為過去的必然是已經永恆的了,但可以在後天選擇重新愛自己,通過積極的正向調節,讓自己一點點恢復,簡單來說,就是如果沒有人成為我們的光,那我們就做自己的光,自我治癒。
如果你曾經經歷過創傷,不被別人理解,總被貼上各式各樣討厭的標籤,又無法走出的困境,這本書或許可以給你帶來啟發。
圖片來源於網絡/侵權刪
2022年,註定是不平凡的一年。戰亂不止,疫情肆虐,天災人禍不斷,黑天鵝事件頻發……在這樣艱難的日子裡,大家都太難了,我們太需要重新點亮我們內心的那束光了,照亮別人也溫暖自己,只要你心裡的光還在,就可以無懼黑暗,獲得新生。
正在發生的這一切,我們正在經歷的這一切。是危機也是轉機吧?如果經歷了這些你依然好好活着,那你無疑是幸福的。你我都是與無數次不幸擦肩而過之後,活下來的幸運兒。我們都該好好感恩這一切。
願我們每個人餘生好好治癒自己,好好愛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