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莫利說:“開門和關門是人生中含義最深的動作。”
不論你處在人生的哪個階段,都要好好地思考一下,餘生的“門”哪些需要關閉和打開。
無論你處在什麼樣的境況,建議關好和打開以下這幾道“門”,相信以後的人生路會走得更順暢。
01
關閉慾望之門,打開節制之門
一位作家曾說:“從現在起,我開始謹慎地選擇我的生活,我不再輕易讓自己迷失在各種慾望里。”
我曾經是一個肉食者,一日三頓都要吃肉才能吃下飯,雖然那時候很年輕,但身體免疫力很差,精神狀態很不好,常常感到疲乏不堪,所以只能靠藥物緩解痛苦。
後來,一位姐妹知道我的情況後,建議我多吃蔬菜。
我抱着試一試的心態逼着自己吃了一個月,發現精神狀態確實有所改善。
便一直保持着,後來發現許多癥狀都不治而愈了,身體非常健康,連感冒都很少有。
要想活得健康快樂,就要關閉好慾望之門。
抵制慾望,是一種魄力,更是一種嚴於律己的做事態度。
對慾望的自制力,關乎着生活的質感。
抵住美食的慾望,才能擁有健康的身體;
抵住懶惰的慾望,才能不斷地充實自己;
抵住權色的慾望,才能保證事業的順遂。
02
關閉貪婪之門,打開幸福之門
《伊索寓言》里有一句話這樣說:“有些人因為貪婪,想得到更多的東西,卻把現在所擁有的也失掉了。”
有這樣一個故事,兩個朋友在樹林中無意挖出了一堆黃金,非常興奮。於是討論,怎麼把這些黃金搬回去。
其中一個人說:“白天把它們搬回去不太安全,還是晚上搬回去好一些,我留在這裡看着,你去拿一些飯菜來,我們就在這裡吃飯,然後等天黑了再把黃金搬回去。”
於是他們兵分兩路,一個留下看守黃金,一個回去拿飯菜。
然而,留下的那個人心想:“要是這些黃金都能歸我自己所有就好了。”於是他找了一根木棒,準備等朋友回來就用木棍把他打死,獨擁黃金,貪婪地打着如意算盤。
巧的是,去拿飯菜的那個人也想:“我回去先吃飽飯,然後給他的飯里下毒藥,他死了,黃金就全是我的了。”
結果等他拿了飯菜回到樹林里時,他的朋友從背後狠狠地用木棒偷襲他,說道:“親愛的朋友,對不起!是黃金逼我這麼做的。”
接着他拿起那個人送來的飯菜,大口地吃起來,想着吃飽後好搬走黃金。可是沒過多久,他便因中毒而亡了。
這真是應了古話:人為財死,鳥為食亡。
都是貪婪惹得禍。
貪婪把最親密的朋友變成了死敵。
人的貪婪永無止境,就像一個無底洞,永遠填不滿。
只有關閉貪婪之門,才能幸福地享受生活。
03
關閉罪惡之門,打開善良之門
古人云:人為善,福雖未至,禍已遠離;人為惡,禍雖未至,福已遠離。
有個故事叫《善良的回報》——
有一天,出租車司機亞當斯接到了一位老婦人的約車電話:“醫生說我在世的時間不多了,我現在要去養老院。我已經沒有親人了……”
亞當斯把老人送到了養老院,十分缺錢的他並沒有收老人的車費,只是單純地希望可以送老人一程。
一個星期後,亞當斯又接到了老人的電話:“一直陪伴我的戒指不見了,我找遍了所有的地方也沒找到,肯定是掉在你的車上了。”
被冤枉的亞當斯很惱火,他清楚地記得那天離開時,戒指就掛在她的脖子上。
但是當老人對他講述了這枚戒指的故事後,亞當斯很感動,他明白那是她生命的支撐,他沒有辯解,而是用最短的時間,“還給”了老人一個完全一樣的戒指。
一年之後,有位律師找到了亞當斯,交給他一份遺產清單和一封信,信上寫着:
“親愛的亞當斯,當拿到您找回的戒指時,我就看出那不是我的,因為我原本的戒指內側有我女兒的名字。其實,這些都無關緊要了。
您對一個孤獨老人所做的一切,除了善良和愛沒有其他的解釋。當您看到這封信的時候,我已經不在人世。非常感謝您對我無私的幫助。我已經囑咐律師,把我的全部遺產:一座公寓、還有郊外的一幢別墅,全部贈予您,這是對您善良的報償。”
善惡只在一念間。
《三國志·蜀書·先主傳》中有言:“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
無論行善還是行惡,最終都有回報。
善念一起,種下福因;惡念一起,埋下禍因。
所以,我們應當時常警誡自己,始終保持一顆善良的心,像蠟燭一樣燃燒自己,照亮他人。
04
作家周國平說:“一個人在世上生活,只有知道自己到底要什麼,才會內心寧靜,行動從容。”
一個人只有知道自己想要什麼,才能找到最適合自己的生活方式,也能抵制一切外界的誘惑。
願我們都能關閉慾望、貪戀、罪惡之門;打開節制、幸福、善良之門!
作者簡介:一粒麥子,一個能感性又能理性、喜歡用文字表達個人觀點,給你帶來人生感悟、心靈治癒,情感解惑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