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那些離去氣壯山河或沉默無言

2022年10月07日13:12:27 美文 1570

散文:那些離去氣壯山河或沉默無言 - 天天要聞

我常常想起那些年輕的臉,雖然我並不知道那些年輕的臉現在都是什麼樣子。在祖國最需要的時候,遇見了他們。他們用最真的心換來了最深的情。

抗美援朝湖南籍戰士中,一共有11541位烈士。我的父親和他的部分湘籍戰友幸運地回到祖國,又幸運地來到廣西,來到大新,成為建設廣西的一員。

我見過父親和他戰友的照片。儘管那黑白的照片已經泛黃,但那些年輕的英雄們穿着軍裝的樣子真帥。一個個昂首挺胸,嘴角掛着必將勝利的微笑。他們肩章上的每一顆星、軍裝上的每一粒紐扣都傳遞着莊嚴與虔誠,深深地烙寫在我童年的記憶里。

去往大新的路,於我而言就是去往童年的路。20世紀70年代,湖南衡陽一群40多歲的男人,共同品味了什麼叫離鄉。

當年,父親和來自全國各地的人聚集在廣西大新一個叫701礦的地方。很多年以後,我通過廣西地礦大院一位老專家家中一本厚厚的藏書才知道,這個701礦對祖國的核工業曾作出過多大的貢獻。

我見過的那些礦區的叔叔阿姨,和藹可親。他們操着南腔北調,像螺絲釘一樣釘在祖國最需要的地方。有個瘦高個的礦長伯伯據說參加過八路軍,有時候他會坐在礦區的籃球場旁邊給小孩子講當年的故事。他說:“我們走過的路上,滴有英雄烈士的鮮血;幸福的生活來之不易,大家一定要珍惜。”從那時起,我就知道什麼叫“共產黨員”,什麼叫“來時路”。

更多的時候碰到的是20來歲的哥哥姐姐,他們每天踩着自行車到數公里外的礦區上班。在一輛輛卡車滿載礦石奔向祖國需要的遠方時,他們也從意氣風發的小青年日漸變成了成熟穩重的中年人。

當清明的雨滴落在白色的野花上,父親就會找出當年戰友的照片,念叨他們的名字,彷彿他們依然背着鋼槍,聳立在冰天雪地的遠方,守護他們當初一起立下的誓言。而我們這些孩童也會跟着老師去為烈士敬獻鮮花。那些鮮花擺放在烈士墓前,彷彿告訴我們,有多少悄然離去的英雄,用生命在守護今天的笑容。歷史記得這些為共和國奉獻出燦爛年華的年輕生命。或氣壯山河,或沉默無言。

20世紀90年代,我們陸續告別開採完畢的礦山。迄今,我已有近30年沒有回過礦里了。曾經1000多人的礦區,如今只有3戶人家留守。在友人傳來的礦區視頻中,我看到一個很舊的陽台上,青青的植物依然活着,成為最亮眼的一抹生命之色。就像那些曾經聚在一起的人們,他們雖已各奔西東,但哪怕只是最平凡不過的水滴,只要勇於融入建設祖國的潮流,必能成就一個波光粼粼的自己。

沒想到事隔多年,我與大新有了更多聯繫是因為何先生。

2019年6月下旬的一個晚上,我和何先生在南寧竹排衝散步。

竹排沖很美,月光婆娑,風舞竹影。燈光投射在江面,瀲灧粼粼。這樣的夏夜,本應心情愜意,卻因為我倆共同提到的一個人而摻雜了諸多況味。有酸楚,也有不向生活低頭的意氣。那個人,叫黃文秀。

何先生曾在2015—2018年間,被選到大新縣的一個村任第一書記。他在那裡發揮了一名黨員應有的作用,比如發動作家們關心當地的孩子們,為孩子們捐書;幫助貧困戶的孩子愛上讀書,更多地回到了校園……他不時和我提到相關大新的事情或者人,讓我倍感親切。

每個月,何先生都會在南寧與大新之間往返。一邊是親人,一邊是鄉親,他在奔波忙碌里完成了一次次晨會、一次次對村民的家訪,也完成了無數個夜晚對杜甫詩歌的閱讀。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激勵他帶着村民共同打贏了那場名為脫貧攻堅的戰役,閱讀與摹寫詩歌則幫助他渡過了人生中曾經的難關。

回南寧後,何先生主持廣西音樂家協會的工作。那個六月,黃文秀不幸離世的消息觸動了無數人的心,他希望能號召廣大音樂家以及文藝愛好者行動起來,以黃文秀的故事為主題創作一批歌曲獻給黃文秀,也獻給所有奮戰在脫貧攻堅一線的人們。那個夏夜,何先生說到事故當晚暴風雨突來時的種種險惡,說到黃文秀去世時的壯烈……他還說起他接觸到的無數參與扶貧工作的人們的故事。讓我印象深刻的還有一位年輕的爸爸:駐村期間,他每天晚上最開心的事情就是通過手機和妻子視頻、與剛出生不久的孩子見面,孩子稚氣的樣子是治癒他離家在外的最好良藥。何先生還說,這位年輕爸爸的手機很舊也很爛,屏幕都是花花的,於是孩子的笑臉也模糊不清,隨着屏幕碎成一片片的……這個時候我再也忍不住哽咽出聲……

當天晚上,我開始醞釀創作關於黃文秀的歌曲。我在想,那些圍繞着她聽她彈吉他的孩子們,是不是一天天長大了,也更勇敢堅強了;我在想,如果她還在,那些沒寫完的工作日記,是不是已經越堆越高;我還在想,她買了許久依然沒有機會穿的魚尾裙,現在安靜地躺在哪裡呢……

我的歌詞寫好後,很快被轉到曲作者趙先生那裡。趙先生接到我的詞時正好和一位從黃文秀家鄉來的人在一起。看到歌詞後,他大為觸動,就着黃文秀的話題,與對方又聊了很多很多。接下來的兩天里,趙先生幾乎不眠不休,含着眼淚把曲子譜好,並邀請了同樣對黃文秀心懷敬意的歌手寧女士來演唱。

音樂中,我彷彿看到了那個愛笑的黃文秀,她穿着漂亮的魚尾裙,徜徉在家鄉的紅土地上,像一尾魚,在紅水河里暢快地游着。此刻,她嫁給了山川,與熟悉的故土的草木村莊融為一體。而清朗的天上,星辰閃爍,映亮了她年輕而美麗的臉龐……

我沒想到,我和黃文秀的第一次對話竟是以音樂的方式。儘管,我給她寫的歌,她永遠也聽不到。我也沒有想到,我雖然沒有親歷駐村扶貧的日日夜夜,但我卻用另一種生命的體驗感受了他們的內心世界。看似波瀾不驚,卻遠闊如海。

他們是共產黨員,他們是平凡的人,更是骨子裡流淌着高貴氣質的英雄。

時間翻到2020年。令人痛心且扼腕的是,短短半年時間裡,我竟與兩位逝去的英雄隔空對話。她們都是年輕、偉大的女性,都曾與我們生活在同一片八桂大地上。

2月5日,南寧市第六人民醫院護士梁小霞寫下請戰書。

2月7日,確定首批隊員沒有自己後,梁小霞口頭和護理部主任再次請戰。

2月16日,梁小霞與4名護士和1名醫生共同組成了南寧市第六人民醫院的第二批援鄂抗疫預備隊。

2月18日,梁小霞寫下入黨申請書,書中再次請戰。

2月21日,梁小霞隨隊奔赴武漢並開始寫工作日記。

2月27日,梁小霞寫下在武漢的第7篇日記,也是她生命中的最後一篇日記。

2月28日,梁小霞倒在緩衝區。

5月26日,昏迷了89天後,梁小霞在南寧去世……

2020年的春天,是梁小霞生命中最後的一個春天。往後季節的更迭冷暖,她再也無法知道。

我在如墨的夜色里,凝視萬家燈火,與一個已不在世間的人對話。我想知道她最後那個長達89天的夢裡有些什麼,又或者什麼都沒有。

梁小霞是一個有夢想的人。她想要做一名醫護人員,救死扶傷。

在梁小霞的家鄉南寧橫州市百合鎮南岸小學校園的牆上,我看見了她20年前稚氣的笑臉。她曾經就讀過的初中班主任依然記得,初中畢業時,梁小霞的理想就是想當醫生。後來,她真的夢想成真,成為一名醫務工作者。在實習即將結束的時候,梁小霞給每位老師都寫了一封感謝的信。其中,在給凌芸老師的信中,她寫道:“只有在保證自己安全的前提下,才能更好為病人服務。”

然而,意外突如其來。

梁小霞倒在了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崗位上。

她在那個漫長的春天裡,沉沉睡去,來不及與任何人告別,甚至沒有留下一點視頻或音頻。只有依稀的回憶和印痕,在同事不時被淚水中斷的描述里,在親人不忍的追憶中——

小霞熱愛生活,她用買來的相機為朋友們拍了很多美美的照片。而這些照片如今都安靜地留在手機或者電腦屏幕上。靜靜地,靜靜地,似乎在等待什麼。

小霞曾和朋友逛街,看中一條499元的旗袍,猶豫再三,過了幾天才咬牙去買回來,卻因為每天忙於工作,沒機會穿上。

小霞買的新房子也還沒有來得及住上。

…………

梁小霞住過的大學宿舍樓外,白玉蘭開了又敗。我在玉蘭樹下與她遇見過的面孔相遇。那些年輕的面孔,悲傷中帶着堅毅。他們說,小霞喜歡唱歌,唱陳奕迅的《十年》,唱《陽光總在風雨後》……

彩虹不常見,霞光映滿天。

天氣晴好的傍晚,常可見美麗的彩霞鋪滿天空。人們歡喜地喊着,真美!大家快來拍晚霞。

是呵,這晚霞多麼綺麗,這人間多麼壯美。雖然,有些人再也看不到了,可正是因他們來過這個世界,那萬縷霞輝之中,我們才可見信仰的光,可見他們心中永不抹滅的——那抹紅。

美文分類資訊推薦

《如何處理仇人的骨灰》鍾偉民 - 天天要聞

《如何處理仇人的骨灰》鍾偉民

這是一個局,當局者迷;但布局者,心腸毒而細。 有人,就有鬥爭。 認同這樣的困獸斗,才有輸贏;世界好廣闊,退一步。 大家漸漸明白“襪子懷孕”的底蘊,只是不說破;說破了,希望也破了;沒有希望,就沒有快樂,城,徒然剩下一片惡土。
5月10日清晨早上好祝福語圖片 今日早安曖心問候圖片 - 天天要聞

5月10日清晨早上好祝福語圖片 今日早安曖心問候圖片

5月10日清晨早上好祝福語圖片 今日早安曖心問候圖片,提前有一段新的一天,大家早安,愉快,愉快的黎明,愉快的早晨,早安,吉祥,安康,幸福,如意,平安又健康,大家早上好,今日心情要多快樂,多開心,多漂亮。
溫馨的早安問候語,充滿了幸福與溫暖,為您開啟美好的一天 - 天天要聞

溫馨的早安問候語,充滿了幸福與溫暖,為您開啟美好的一天

也許忙碌的日子讓彼此疏離,但知心朋友一生難忘。莫讓時間沖淡友誼的酒,莫讓距離拉開思念的手,當時光流逝,斗轉星移,你依然是我最好的朋友!早安,朋友!人一定要禁得起假話,受得住敷衍,忍得住欺騙,忘得了承諾,放得下一切,百鍊成精,淡定從容。早安!
一個人越清醒,越有些“不合群”,原因很簡單。 - 天天要聞

一個人越清醒,越有些“不合群”,原因很簡單。

一個人越清醒,越有些“不合群”,原因很簡單。在人際交往的複雜網絡中,我們常常會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那些思想成熟、認知層次高的人,往往顯得與周圍的環境格格不入,顯得“不合群”。這種現象並非偶然,而是有其深刻的原因。
人過五十,最好的活法,就這八個字。 - 天天要聞

人過五十,最好的活法,就這八個字。

人過五十,最好的活法,就這八個字。五十歲,是人生的一個分水嶺。走過青春的熱血與衝動,經歷過中年的忙碌與奔波,我們逐漸步入了知天命之年。在這個年齡階段,如何活得更好、更有意義,成為許多人思考的問題。其實,人過五十,最好的活法,就是這八個字:釋
請不要刪除我們的聯繫方式,好嗎? - 天天要聞

請不要刪除我們的聯繫方式,好嗎?

啊!你聽到了嗎,親愛的朋友,時間真是無情啊!它是一種力量,讓我們不斷前行,讓我們不斷改變。世界變得如此快速,而我們也變得越來越難以找到那些曾與我們共同經歷的人和記憶。是的,也許有那麼一天,我們不得不面對這種情況——我們將無法再保持聯繫。
一個人後半輩子的福氣,是這麼攢出來的 - 天天要聞

一個人後半輩子的福氣,是這麼攢出來的

文丨桃小菁春風十里不如你,小菁在這裡,等着你!很多人都信前世因果,認為這輩子的福氣是上輩子積攢下來的,這輩子的苦難也是上輩子欠下的。前世因,後世果,看似有一定的道理,但其實並不盡然。事實上,這輩子的福氣其實也可以靠這輩子來攢,即使上輩子欠下了很多債,這輩子也有改變命運的可能。
"心懷美好,迎接新的一天" - 天天要聞

"心懷美好,迎接新的一天"

低頭見塵埃,抬頭見花海,這句話描述了人生的兩種態度。在生活中,我們難免會遇到各種困難與挑戰,面對困境時,有的人選擇低頭看塵埃,沉浸於細枝末節的煩惱之中,而有的人則抬頭見花海,從困境中尋找希望與美好。這種心裏面帶着鮮花的態度,決定着我們生活的質量。生活的美好,的確取決於自己的心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