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我們苦苦追尋的答案早已知道
人和動物的區別,人是有自我意志的,人可以自由地控制本能反應,而動物只能靠着本能控制自己,它們所有的行為都是出於本能。對於看書、學習、運動有着強烈的抵觸心理,隨着年齡的增長,越往後越難抵制外部誘因,總有種想認命的感覺。但隨着身上的重擔越來越多,感覺就像不帶任何器具的自由潛水,從一開始的活力無限肆意下潛,到逐漸缺氧恨不得立馬衝到水面。只是我們下潛得太深,根本看不到還有多遠才能到水面。那種上不去又不能放棄的煎熬心理,只差最後一根稻草。
以前總有一個疑問盤亘在心間,同樣都是第一次做人,為什麼有些人就能把所有的事情做好呢?在同樣四肢健全大腦正常的情況下,自己與他們的區別又是什麼?他們就沒有做不好事情的時候嗎?年輕時不曾深思過這些問題,只是覺得優秀的人都是天生的,或是出身的差距造成的。對於自己所遇到的問題,一股腦兒的都歸咎於外部因素,要麼是自己不夠幸運,要麼是自己沒有好的出身,要麼就是這件事情自己本就不會,怎麼可能會做好。其實我們會不會做一件事情,並不取決於這件事情難不難,而是在於這件事情對於我們有多重要。以前並不理解這句話的深意,經過了山路十八彎後,發現原來我們追尋的答案自己早已知道。(只是臣妾做不到啊)
02 做看不到的事情,才能得到看得見的
生活不會像我們想象得那麼好,但也不會像我們想象的那麼糟,人的脆弱與堅強都超乎自己的想象。有時我們可能脆弱的一句話就淚流滿面,有時發現自己咬着牙走了很長一段路。但如果我們站到終點往回看時,會發現這一段路或許是剛起步,只是我們缺乏的是上帝視角。這也是為什麼我們自認為付出相當大的努力後,並沒有得到相應的回報而忿忿不平。請不要着急,為什麼我們改變了,為什麼我們努力了還是沒有效果。一努力就要看到效果,那是小孩子做的事情。作為一個成年人,耐心是很重要的,我們需要把眼下能夠學到的東西慢慢學好,等待着它們之間發生相互作用。
就像我們想要秋收,不只是播完種就算大功告成了,還有灌溉與施肥,以及耐心等待農作物所需的成長時間,因為它不會隨着我們的意志而生長,也不會只靠自身而成熟。過程里並不是只有等待,還需要我們辛勤地耕耘,這裡面我們會做很多與農作物成長並無關聯的事情,但卻是我們不得不做的事情。而這些多做的事情,一定也會加倍地回報於我們。就像地面上的農作物,是地面下的東西創造出來的,我們看得見的東西,來自我們看不見的東西。那麼是什麼意思呢?就是如果我們想要改變果實,首先必須改變它的根,如果我們想改變看得見的東西,就必須先改變看不見的東西。我們當下的所有努力,就像建一座高樓大廈,只有把基礎做得穩固了,才能屹立於天地間而不倒。
03 認知是人與人之間最大的壁壘
我們所見到的每一棟高樓大廈,都是由看得見的主體與看不見的基礎所組成,我們不能因為沒有看到基礎,就認為主體就是它的全部。反而問為什麼自己做的和別人一模一樣,卻無法象他們的樓體穩固地立於天地間。這是我們的疑惑,也是我們的問題所在。管中窺豹,略見一斑。是我們的通病,要承認自身的不足,不要拿一時之氣當認知,這樣只會顯得我們更愚蠢。記得郭德綱有一則笑話:“說他和火箭科學家討論火箭用什麼燃料,他說要燒煤,最好用精洗煤。”而有些人或許就會極力地證明此言論大錯特錯,甚至會和郭德綱爭論的面紅耳赤,用一大堆科學理論來矯正這種錯誤思想,但是這和對牛彈琴有何區別?對於認知層次不同的人,最好的辦法就是認可他的說話,默默遠離就好。
其實想一想,對於大多數認知上的爭論,誰對誰錯於我們而言又有何影響?我們的所作所為足以證明自己的言論,何須因一時一人的反駁而自毀長城呢。是非審之於己,毀譽聽之由人。事情的對錯自己心裡清楚,別人對自己的評價隨他們說去吧,結果自會為我們證言。請不要為了那些無關緊要的人與言論而惆悵,因為這就是成長,我們安之若素即可。當我們還沒有找到想做的事情,就做我們該做的事情。因為不管我們活成什麼樣,不管我們多優秀,多完美,總有人喜歡我們,也總有人不喜歡我們。別人喜歡自己,和自己喜歡自己哪個更重要?都很重要,而兩者不可兼得時喜歡自己更重要。時間雖不語,但卻回答了所有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