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緒是一把雙刃劍,可以將一個人拖入深淵,也可以讓一個人更加強大。
當心煩意亂,心中被負面情緒所侵蝕的時候,就是展現一個人能力的時候。
拿破崙說過:
“能控制好自己情緒的人,比能拿下一座城池的將軍更偉大。”
誠然,真正能幹的人,懂得管理情緒。
01 負面情緒會讓人走向深淵
人是情緒化的動物,怒氣上來的時候,很難理性思考,最容易被憤怒的事情牽着鼻子走。
內心波瀾起伏後,渾身的戾氣最容易傳染給他人,或是影響到他人。
負面情緒就像是一把刮骨的鋼刀,颳得人疼痛不已。
在人際交往中,最需要和氣,保持良好的心性,控制好自己的情緒。
《三國演義》中的張飛就是一個不懂得控制情緒的人。
聽說好兄弟關羽被害,他藉著悲傷的情緒鞭打士兵,為了復仇,還逼迫他們日夜趕造兵器。
部下范疆和張達忍無可忍,於是反抗,趁着張飛醉酒之時將他殺害。
可以說,張飛的死帶着些憋屈,因為他不是戰死沙場,而是被自己的情緒殺死的。
張飛的能幹是有目共睹的,但他的結局也告訴我們,本事再大的人,一旦做了情緒的奴隸,最終只會讓自己走向深淵。
曾看過一個新聞,福建一位30多歲的媽媽,管教6歲兒子的方式特別暴躁。
她常常打罵和體罰兒子。
有一天晚上,兒子沒有洗漱就想上床睡覺,可是媽媽不允許,於是用力朝兒子腹部踹了過去。
悲劇發生了,夜裡,兒子一直喊冷,媽媽摸着孩子手腳冰涼,意識也開始模糊。
緊急送醫後,人已經搶救不過來了,醫生表明孩子的死亡原因是:強烈衝擊導致孩子肝臟、胰腺破裂,最終休克死亡。
年輕的媽媽失去了兒子,而這一切都是她的暴躁引起的。
約翰·米爾頓說過:
"一個人如果能夠控制自己的情緒、慾望和恐懼,那他就勝過國王。"
當今社會,每個人都壓力倍增,面對不如意的人生,有人會將自己的情緒隱藏,而有人任由情緒蔓延滋長,不僅傷害自己,還會傷害家人。
不要讓感性思維戰勝理性思維,凡事要以大局出發,凡事要以自己和家人的身心健康出發,能夠擺脫情緒的束縛,才能走得更遠。
02 釋放情緒,創造美好生活
想要控制人生,首先就要控制情緒。
要學會做情緒的主人,而不是情緒的奴隸。
允許情緒發生,但不允許情緒肆意生長,這才是一個人最大的成熟。
1992年,著名主持人白岩松患上了抑鬱症,壓力大到他出現了斑禿,整晚都睡不着,心情糟糕透了。
那種壓抑的負面情緒,讓他對任何事情都提不起興趣。
後來,他找到了化解負面情緒的方法,就是讀書。
就像毛姆所說過的那樣:
“閱讀是一所隨身攜帶的避難所!”
通過閱讀,他漸漸在書中找到了慰藉,找到了快樂,找到了生活的希望。
有時候,壓垮人的,不是問題本身,而是自己的情緒。
當我們某件事情沒有做好,就會陷入焦慮之中,當我們為某件事情感到憤怒時,就會在這種糟糕的情緒中難以自拔。
善待自己最好的方式,就是將自己從各種負面情緒中解放出來。
張愛玲在《小團圓》里寫道:
“在最壞的時候懂得吃,捨得穿,不會亂。”
人生在世,難免會有遭遇挫折的時候,此時的心情最容易變得抑鬱,變得特別糟糕,如果你自己都不原諒自己,那麼你就難以翻身了。
讀書也好,找人傾訴也罷,再不然就好好吃一頓,好好睡一覺,告訴自己“沒有關係”,想盡一切辦法讓自己放鬆下來。
懂得釋放情緒,而不是讓情緒左右自我,才能創造更加美好的生活。
03 懂得管理情緒,也是管理人生
知乎上曾有這樣一個問題:
“人最重要的能力是什麼?”
回答五花八門、各不相同,但大家都不約而同得指向一個共同點,那就是管理情緒。
因為一點點小事,勃然大怒的人比比皆是。
因為一點點挫折,陷入緊張焦慮的人也不在少數。
各種傷心、絕望,甚至大哭,讓人生陷入困頓之中。
大道理大家都明白,可真正執行的時候,卻很少有人能夠做到,好像各種各樣的情緒總是在牽制着我們一樣。
曾經看過這樣一個故事:
一個窮人發了筆橫財,為了守住錢財,他到城裡找一位老者買智慧。
老者告訴他:“所謂智慧,就是你無論遇到什麼事,都先向前走七步,再向後走七步。這樣來回三次,智慧便來了。”
聽了老者的話,他半信半疑。
晚上回到家,他看到妻子和另一個人躺在床上。
以為妻子出軌,他便拿起斧子準備往床上砍,忽然想起老者的話,他便照做起來。
冷靜過後,才發現,原來妻子身邊的人是自己的母親。
原來天黑後,妻子見丈夫遲遲沒有回家,不敢一個人睡覺,於是叫來他的母親作伴,而他差一點就釀成了大禍。
荀子說:“怒不過奪,喜不過予。 ”
意思是,君子喜怒不過火,皆有所分寸。
遇到高興的事不會大喜,畢竟人容易樂極生悲,遇到讓人發怒的事情也不會動怒,畢竟動怒容易傷身,還會傷害他人。
凡事先冷靜,心平氣和地對待生活中的每一件事情,你會發現,很多事情都可以用最平和的方式來解決。
懂得管理情緒,其實也是在管理人生。
所有的壞情緒來臨之前,做一下深呼吸,不要着急做反應,好好思考事情該怎麼解決,而不是只會用情緒來解決,這才是真正能幹的人的大智慧。
讓你我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