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困難,需要勇敢和一往無前。在許多人眼中,慈愛往往象徵柔和,沒有兇殘本質,這便少了勇敢。的確,在世俗中,長輩對晚輩慈愛,往往會少一些凶戾之氣,後輩受影響總是少了些陽剛。
真實的情況是這樣的嗎?不可否認,過多的慈愛,會讓人少一些血性,多一些寬宥,但這並不表示有慈愛就會失去勇敢。慈愛和勇敢看似對立,實際卻是相輔相成,甚至終極的慈愛形成最強大的勇敢。
老子說:“我有三寶,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儉,三曰不敢為天下先。慈,故能勇;儉,故能廣;不敢為天下先,故能為民器長。”對慈的解釋,老子的意思是,因為慈愛,所以能勇敢。
很多人會提出疑問,怎麼有慈愛了,就能勇敢,自己所看到的是,那些被長輩寵溺的人,總是任性、刁蠻,哪來的勇敢。看起來是這樣的,但是勇敢的可以是被寵溺的人,也可以是施與寵溺的人。
作為父母,他們慈愛孩子,會減少嚴厲,但並不會減少他們本身的勇敢。中國有句古話,叫“為母則剛”。意思是,原本很柔弱的女人,當她們成為母親之後,出於母愛,可以自強應付很多複雜困難。
當孩子面對困難時,母親總是第一個挺身而出的人,她們柔弱的身軀總能迸發出強大的力量,她們會克服一切困難、勇往直前。哪怕前面是刀山火海,只要是為了孩子,她們也會無視一切艱難,無怨無悔踏過去。
這樣的慈愛是勇敢嗎?是的,而且是最大的勇敢。勇敢是不害怕困難,有勇氣、有膽識、敢做、敢當。長輩對待後輩,特別是父母對待孩子,他們在慈愛的同時,願意為孩子付出一切,哪怕是生命,他們也無悔。
不畏前面萬丈深淵,依然無悔前行,這是大無畏的精神,就是最大的勇敢。然而這個勇敢,並非憑空而來,而是因為她們內心深處的慈愛。因為慈愛,所以她們願意去面對一切,承擔一切。
許多人總說“慈母多敗兒”,事實上這樣的事情也有很多。母親對孩子總是慈愛的,巴不得自己能替他們承受所有的困難。只是,有時候慈愛的過分,便成了寵溺,讓孩子猶如生活在蜜罐中,失去了對生活的判斷。
但是,這並不影響慈愛是最真的勇敢。紅塵中確實有“慈母多敗兒”,但也不乏有很多“慈愛真堅強”的事。這世間沒有不希望孩子好的父母,每一位父母都會為孩子殫精竭慮,替他們想好生活的一切。
然而,世事變幻莫測,不是父母怎麼規劃,孩子就能怎樣生活。很多時候,意外總會不期而至。此時,看似柔弱的母親往往會出現在身邊,為孩子遮風擋雨。嚴厲又不乏慈愛的父親,同樣會不顧一切而來。
其實,這個世界有很多的不公,有些人出生便擁有了世界,有些人努力一生也難以達到別人出生的高度。然而,不管孩子會遭遇什麼,有怎樣的人生,父母總是站在孩子身邊,願意支持和幫助孩子。
比如出生蘇北的狗哥,家境貧困,在去帝都讀書的時候,父母為了他的前途向鄉親鄰里請求幫助,這就需要用勇敢的心低頭,甚至對人點頭哈腰。但他們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狗哥的前途,一切都是心甘情願的。
狗哥也不負父母眾望,於帝都發跡,當然他也不忘鄰里鄉親的幫助,為家鄉做了不少善事。其實,在紅塵中,做善事也是一種勇敢,因為這樣可能會面對人性中貪婪的本性,得寸進尺的慾望。
有了慈愛,便有了付出,有付出便有了勇敢。慈愛並非會讓人頹敗,讓人頹敗的是慈愛的過度,只有無限的付出,不懂得收斂付出,更忘記告誡回報的重要性。慈愛,讓生活有了光,光明會讓人變得勇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