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大腦普遍會產生兩種幻覺,一種是我們認為自己的掌控力比實際的情況強。我們覺得人生盡在掌握,我們有自己的規劃,我們一定要怎麼怎麼樣。但實際上,你經常會被命運擺來擺去:你得了一個病,那可能其他的事全都要放下了;你遇到了一個人,整個改變了自己人生的走向。所以,我們總是覺得,自己的掌控力很強。
另一種,是我們自以為自己是一個什麼樣的人,這也是幻覺。你以為你是一個高尚的人,你以為你是一個了不起的人,你以為你是一個有毅力的人,你以為你是一個有道德操守的人,其實未必,這就是我們自己給自己的定義。
事實上,有一句話很重要,說你的大腦裡邊,根本就沒有一個首席執行官。我們之所以覺得,我們是一個我,是因為有一個東西掌控着我。
實際上,我們的大腦是由意識的很多個小模塊組成。這些小模塊包括什麼呢?大概有七個最主要的模塊,都跟原始社會有關係,包括自我保護的模塊、吸引配偶的模塊、保住配偶的模塊、建立友好關係的模塊、關愛親屬的模塊、保持社會地位的模塊和預防疾病的模塊。這七個模塊是我們頭腦當中最底層的維護我們生存的模塊。
你說誰是首席執行官呢?說不準,就是這些模塊並不是七個分別獨立的區域,而是它們用各種奇怪的方式組合起來,一會兒這個模塊佔上風,一會兒那個模塊佔上風,有時候好幾個模塊一塊兒共同作用。
舉一個例子你就知道,你根本沒法控制自己了。比如說,有一個詞叫貼現率。貼現率就是比如你有一份定額的錢,你願意過多久才拿到它,假如你晚點拿,我多給你點錢。這個考驗一個人的耐心,延遲滿足感。
人們就發現,在經濟學的課上,讓這些學生選擇貼現率的時候,只需要給其中一部分學生看一張美女的照片,這美女都沒來,就是一張照片給你看過,這些人的耐心都會大大降低。他就會選擇這個錢我早點得到,那個未來給我,我不要,我就要現在的。現在的雖然少,我也要現在的。
為什麼呢?就是你之前,如果沒有看這個美女的照片時,你可能會更有耐心地等着它兌現更多的那一天。一看到美女照片,你的耐心就降低了,因為你的求偶模塊出現了,你的求偶模塊開始掌控你。
還包括看完電影以後,兩條路可以選擇:一條路是廣場,熱熱鬧鬧的地方,一條路是背街小巷,很安靜的地方。人們走哪條路,取決於什麼?根本就取決於看的那電影的內容,就是你發現只要看的是愛情片,很美好、很開心、很浪漫,出來的人都走小道,覺得這種地方容易邂逅愛情。然後看恐怖片出來就走廣場,就走人多的地,因為恐懼。
你覺得,你的頭腦當中有一個首席執行官,有一個東西在掌控你的想法,你是一個這樣的人、那樣的人,外在的環境一點點的變化,你的選擇就變了。
所以,要理解我們的大腦當中,是被這些模塊所掌控的,而不是有一個固定的首席執行官。
好了,這是我們知道人為什麼要去做冥想、正念、正定,去尋求開悟的這個道路減少自我欺騙。
大衛•休謨曾經說過一句話,他說:人的理性是激情的奴隸。人們總是感覺自己在掌控局勢,實際上是一種幻覺,因為我們的理性是激情的奴隸。假如你在生活當中完全用理性決策,你甚至無法做出任何決定。
你買一件衣服,你說,我純理性來判斷,好了,你怎麼能夠研究清楚這個衣服到底划算不划算,你要把這玩意全部都算明白,這是個經濟學的論題,根本就買不了。所以,只有衝動才能夠讓你做出決策。所以 “人是激情的奴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