擺在每個人面前的事、世間上最重要的事,無非就只兩件大事,一個是生,一個是死!生死之事乃每個人生最重要的事。
但大家又有沒有想過,所有的生其實都是為了一個死而服務的!這個道理說出來,大家也不難明白的。因為任何一個人,無論你的人生是如何的精彩,無論你是家財萬貫還是一貧如洗,無論你有着多少票子、多少房子、多少車子、多少兒子……每個人的最後結局——當然都是難逃一死!所以我們最終面對的也其實只有一個問題而已,這就是死!這是事實!
但我們大部分的人也都只喜歡談論生的話題,而很忌諱去談論死的話題,甚至大多數人只要一聽到有關死的話題都會刻意地迴避。所以我們每天所談論的話題、說得最多的話題,無非都是圍繞着怎樣去生活、怎樣才能生活得更好而已,而對於死的話題,卻鮮見人談論甚至是讓人談之色變的。
但既然所有的生命都是為了一個死而服務的,每個人或早或遲都不得不面對死亡!那麼我們在談論如何生、如何精彩地生活之餘,何不認真地談論一下死呢?
縱觀世人死的方式雖然有很多種,每個人的死法也不盡相同,但無論人們有多少種的死法,也都統統可以簡單劃分為兩種:第一種就是痛苦(或心情沉重)地終結生命;第二種是快樂(或輕鬆愉悅)地終結生命。
第一種死法:世上至少有99%的人都是屬於這種死法的!
君不見,世上有那麼多的人,除了少數部分屬於自殺和意外死亡(比如車禍或災難等)之外——當然這些也都屬於痛苦的死亡。
其餘絕大部分的人都是在病痛中終結生命的,不是死在醫院的病床上,就是死在自家的病榻上……而這些人無一例外,最後都是帶着對生命的戀戀不捨,萬般無奈、非自己意願地死去的!因此不妨看看我們周圍那些逝去的生命,試問又有幾個不是最後也在垂死掙扎、苟延殘存的呢?
因此,以上這些結束生命的方式就都屬於第一種的死法——即痛苦地、沉重地終結生命,而且大多是以躺着的方式離開人世的!
第二種死法:遺憾的是,世上或許只有1%的人是屬於這種死法的!
一是那些無疾而終的人,也就是無病無痛地離開人世,所以是沒有任何痛苦的,這些人也大都是高壽者。
二是那些為了他人活着而英勇獻身的人,比如在解放戰爭、抗美援朝戰爭中,那些英勇犧牲的烈士和那些為了救他人而地獻出自己生命的無數“雷峰”等,由於他們在獻身前的那一刻都是大義凜然、義無反顧、置生死於度外的,所以他們的逝去也是沒有任何痛苦的。
三是那些修行的人,比如有些得道高僧,他們甚至能預知時至或隨時想走就走,而會提前沐浴更衣、焚香禱告,然後席地而坐,以一種安祥平和的方式離開了人世……
所以修行的意義就不止是修活着時的所作所為(行),也是修離開這個世上的最後一程(行)!
那麼這些就都可以稱為“仙逝”!也都屬於第二種的死法——即是以快樂(或輕鬆愉悅)的心情去終結生命的,也大多是以站着或坐着的方式離開人世的!
綜上所述,第一種是帶着沉重甚至痛苦的心情離開這個世界的,而第二種是以輕鬆甚至愉悅的心情離開這個世界的。因此雖然同樣是生命之終結,但離去時的心情肯定不同,而結局或許就會不同,即“清輕者上浮……重濁者下凝……”所蘊含的深意也,這個道理修行人都懂的,在此不作詳述!
當然,這也並非我們生者所能印證的,但個人認為,這兩種死法肯定是有區別的,至於有何區別,不妨好好理解一下修行的意義吧!而且我們的中華文化尤其“釋”與“道”,都是為了這個問題而服務的。
由此可見,生固然重要,但其實死更重要!因為每個人最終都難逃一死,但我們仍然是可以選擇的,即在生前就要好好地作選擇了,選擇我們將來要以何種方式去終結生命!並努力使自己的選擇能夠得以實現(當然不是那麼容易得償如願的),這就是修行——修生前的每一言一行並生命最終的那一行!而或許,這就是我們來到這個世界的意義所在、我們人生的價值所在!
但遺憾的是,世上又有幾人會明白這個道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