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宛清流
又是一年中秋到,依舊皓月千里,因為疫情,卻難以和家人團圓,一起吃月餅、賞月,只能望月興嘆,徒添一腔離愁。
雖然不能陪父母一起歡度中秋,但稍微調整下心態,我們還是可以將中秋節過得有些詩意的。月不虧人,清輝灑向別墅大宅,也灑向農家小院。花前賞月,月下共酌,低吟淺誦,視頻連線,銀屏傳情,聊解鄉愁,不可視為人生不如意中之一快乎?
八月十四日早,單位食堂提供了月餅,有五仁、豆沙等餡,我隨意夾了一塊,低頭一看,圓圓的月餅中間赫然寫着“傳統五仁”四個字,心中一喜。單位食堂現在越來越人性化,中秋節前供應月餅、臘八早上熬出一鍋料足味醇的臘八粥,滿足了眾人味蕾對節日的需求。
單位的五仁月餅,餡中有花生、白芝麻、葡萄乾,甜味過重,半塊之後就再也吃不下去了。
記憶里,還是小時候的五仁月餅好吃。可能是提前好多天就做好了,而且當時沒有冰箱冰櫃,只能在自然條件下存放,小時候的五仁月餅吃起來比較硬,費牙,但裡面的餡內容更豐富、更實在,除了花生、芝麻,杏仁、冰糖、青紅絲是必不可少的。慢慢咬一口,花生、芝麻的香,冰糖、青紅絲的甜,油炸麵粉的香,彙集在一起,衝擊着味蕾,香在唇齒間,甜在人心裡,生活的幸福感、過節的愉悅感,一齊湧上來,將整個童年浸潤包裹,將時代的記憶精雕細磨,刻留在大腦回溝里,沉澱成香甜味的夢。
因為窮,我們一家六口,每人分不到一塊月餅。常常是一塊月餅切成兩半,甚至四瓣。所以,不敢像豬八戒吃人蔘果那樣一口吞下,只能慢慢咬、細細品。
現在的月餅,包裝精美、品種繁多,按產地分有京式、廣式、蘇式、台式、滇式、港式、潮式、甚至日式等;按口味分,有甜味、鹹味、咸甜味、麻辣味;月餅餡有五仁、豆沙、冰糖、芝麻、火腿等;月餅皮有漿皮、混糖皮、酥皮三大類。
嘗遍天下月餅,歸來仍憶少年。豆沙餡的太膩人,這蓉那蓉的粘口腔,鹹味的吃不習慣,麻辣的口味太重,只有蛋黃餡的還可以接受。但歸根結底,最令人難忘、最能與中秋節慶相匹配的月餅,還是傳統五仁餡的。
歲月賡續,月華不老,擷一瓣桂花,賞一輪銀輝,解兩地相思,消三地鄉愁,願君四季花開,五體通透,化不如意為天上雲煙,將諸煩惱拋萬裏海濤。
一塊五仁月餅,從少年吃到中年,從青絲吃到鬢白,以前慢慢地吃,是怕吃完就沒了,現在慢慢地吃,是細細回味童年的味道。
一塊五仁月餅,今後還要吃下去,直到天荒地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