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至未至》一書中說:
“年少時,我們總以為父母無堅不摧,直到撞破他們的無助,才明白那是因為愛,他們才願意扮演英雄。”
這句話,初聞不知其意,細想卻覺得有些難過。
時間走過,父母瞬染白髮,歲月加深皺紋。他們漸老,也由強大變得柔軟。
有時候,就是不經意的那幾句話,就足以讓我們淚流滿面。因為,其中飽含着惦記、在乎和想念。
01
我給你丟人了吧?
自媒體創作者邱奇遇曾在視頻里,分享過自己的經歷:
一次,他和父親出門吃飯,在他回信息的間隙,父親把服務員上的調料當成了菜品。
父親認真地吃完了調料,菜卻一口都沒有動。
這一舉動被來上菜的服務員看到,便好心提醒,這一幕剛好被回座位的邱奇遇看到。父親當時不好意思得臉都紅了,邱奇遇馬上解圍,對服務員說這是父親的幽默。
本以為這個插曲已經過去,沒想到,父親卻在回家的路上不好意思地跟他說了一句:“讓你丟人了,對不起。”
看完這個視頻,我瞬間濕了眼眶。
父母也曾是意氣風發的少年,卻在年老時生怕自己的“不懂事”,讓孩子失去了體面。
生活里,我們可能也遇到過這樣的瞬間:
跟父親出門旅遊時,父親聽到別人侃侃而談想要開口說話,但怕自己說錯話給孩子丟人,便閉口不言;
跟母親外出逛街時,母親看到新奇的東西也不敢問,怕問出口顯得沒有文化,丟了孩子的面子……
想想,我們小時候為什麼不怕說錯話,做錯事?是因為我們知道父母會無限包容我們。但如今,反過來,父母卻要小心翼翼看我們的臉色行事,擔心自己不夠好,會丟人,拖後腿。
有人說:“父母老了的標誌,是開始聽我們的話,事情都交由我們做主。”
是啊,這個世界就好像是一個輪迴,父母陪我們長大,然後又變回孩子。
當父母說出那句“我給你丟人了吧?”不僅是他們對自己的不自信,其實仔細想想,這句話也敲響了我們反思的警鐘,我們是如何一點點讓父母失去了自信。
千萬別讓父母覺得自己無用,因為30年前,他們也曾是我們的英雄。哪怕如今我們早已高過父母的肩,也不要讓他們只能仰望我們的眼。
02
能幫我弄一下嗎?
昨晚11點,閨蜜給我打來電話,哭得很大聲。
我一邊安慰,一邊問她發生了什麼。她帶着哭腔告訴我:“之前我一定是傷了我媽的心,她才會變得和我那樣客氣。”
當天,吃完晚飯,閨蜜忙着修改文案。就看到媽媽在客廳里轉了好幾圈,然後忍不住開口:“媽,你有事嗎?”
這時母親才猶猶豫豫坐到閨蜜旁邊,問了一句:“你能幫媽看看這訂單怎麼弄嗎?”
閨蜜以為母親又是圖便宜,就不耐煩地說:“沒看我忙着呢嗎?等一會兒,聯繫不上就退了吧。”
母親嘴上說著“沒事,你忙”,就起身回卧室去了。
待到晚上閨蜜想起來,問母親退沒退單時,父親告訴她:“你媽看你最近臉色不好,特地給你買了些營養品,她着急讓你吃上,想問客服有什麼辦法能夠加急……”
聽到父親的話,閨蜜轉身跑到衛生間,眼淚止不住地流,心裡罵了自己無數次混蛋。
平靜些後,閨蜜跟我說:“如果父母越來越卑微,一定是我們做錯了什麼。”
當關心被厭煩,當幫忙被誤解,次數多了,父母便不知道該怎樣與我們相處,也就變得敏感而謹慎。
然後,他們嘗試着在我們的世界裡找一點屬於自己的縫隙,小心翼翼地“打擾”,生怕帶來麻煩,惹孩子反感。
想想,我們小時候為什麼能一遍遍地向父母提出問題,一次次地打擾他們也不覺得愧疚。但如今,反過來父母為何不能這樣麻煩我們?
究其原因,是因為作為孩子的我們沒能給父母足夠的安全感。
很多時候,我們用不耐煩對待父母,然後父母也在這一次次不耐煩中變得謹慎、膽怯。
想想父母小時候是怎麼對待我們,再乘十倍甚至百倍來對待他們,讓他們不再怕打擾我們,讓他們知道,對他們,孩子永遠有空。
03
真的不回來了嗎?
前年除夕,與往常不一樣的是,我家年夜飯的桌上多了一個人——我們幾十年的鄰居王阿姨。
她坐在餐桌的一角,在團圓熱鬧的氣氛里,眼神里透着落寞和孤寂。
因為王阿姨的兒子在北京做導演,正巧趕上電影着急殺青,這個年只能她一個人過。我們問她怎麼沒去兒子那兒,她小聲地說:“一個人習慣了,去了更是打擾。”
很多時候,在父母的觀念里,自己的家是孩子的家,孩子的家只是孩子的家。所以,每年365天里,他們幾乎都在盼着孩子回來。
幾百公里之外的母親,多少次掙扎着撥出的電話,卻總是說上幾句就匆匆掛斷。很多年後,作為兒女的我們,才明白這背後沉重的思念。
那一句“你真的不回來了嗎?”之所以讓他們那麼難過,是因為他們不知道,你下次回來,會是什麼時候。
曾聽過這樣一句話:“父母是孩子前半生唯一的觀眾,孩子是父母后半生唯一的觀眾。”
幾十年的變化,讓我們互換了角色。對於父母,那種孤獨和不被需要,就像是戳在心口的痛,雖不說,卻從未移開過。
所以啊,無論我們有多忙,有多少事情和關係要處理,都要記得留出一些時間給爸媽。千萬別讓自己的父母成了留守的老人,也不要讓熱鬧的家成了冷寂的空巢。
要知道,那些遺失的陪伴,沒有任何方式可以找回來。
我們都曾僥倖地以為來日方長,可無奈歲月步步緊逼,沒有人抵得過衰老,更沒有人可以跑贏時間。
請一定記得,在有限的時光里,給予父母最踏實而真切的陪伴,好好珍惜,不留遺憾。
04 結語
父親節那天,我在朋友圈寫下這樣一句話:
“我找不到一個詞來形容爸媽的愛,因為它飽含着江河湖海。如果要把一種愛回饋給您,便是,希望您像愛我一樣愛自己。”
無論何時,身在何處,父母永遠是最把我們放在心尖上的那個人。所以,他們會關心自己有沒有打擾到你,卻又時刻惦念着你。
時光流逝,任誰都沒有按下暫停鍵的能力。
我們能做的,就是多些陪伴,少些疏離;多些理解,少些抱怨;多表達愛,多擁他們入懷。
願歲月溫柔,留有時間讓我們守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