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川異域,風月同天。路不同,亦可聯通;道不同,亦相為謀。
立場不同,志趣不投,主張迥異,就不能相與謀劃?殊不知花有百樣紅,人有千般志,強求志同道合,方肯合作同行,不過畫地為牢、自綁手腳。管寧和華歐制席斷交,嵇康與山濤寫信絕交,確實表明了對理想“同道”的驕傲與堅持,卻也失去了友誼,斷絕了現實中碰撞更多精彩的可能性。
其實,世上本無絕對三觀一致的同道中人。稱衡曾在《鸚鵡賦》里感嘆,平生同游的好友,何故突然相離如北胡南越?只因越是至交,對“相同”的標準就越高,稍有不合就特別敏感,於是走入了冰炭不投的死胡同。無論哪一方開始批評、否認、拆台和攻擊,都得不到勝利,也分不出對錯,結果只會火上澆油。
矛盾無計解決,就放置一邊,偏見根深蒂固,別妄圖拔除動搖。千古知音的概率極低,互相改變又難如登天,理智的決策便是忘卻齟齬,合計定謀。人類穿越無數紛爭,依然牽手相謀、一同奮鬥,才成為地球上群體組織性最高的生物種群。
1917年,蔡元培聘請陳獨秀出任北大文科學長,聘請李大釗等新人物加盟,提出“思想自由,兼容並包”的辦學方針,一方面期待新人寬容舊人,另一方面更希望舊派笑納新派,只有這樣,才能讓新思想受到關注,迎來新文化生根發芽、茁壯挺立之日。新舊可轉化、正反可調和是中華民族的偉大智慧。致中和育萬物的和氣,理事圓融無礙的和諧,挫其銳解其紛的和光,儒釋道主張各異,對“和”的見解卻又殊途同歸。
時下所謂的網絡“友盡”話題,總是糾結觀點衝突,非要顯出水平高低,實在毫無必要。攜手並肩的人並不需要高度一致,攜手並進的人也大可以步調不同。不扣帽子,不貼標籤,拒絕網暴...網絡世界才能“負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
八方各異氣,千里殊風雨,參差多態乃是世界本源。人之理念,如人千面,本就不必強求一致;人生之路,千條萬向,也不妨礙互相幫助、天涯比鄰。志交利合,步態同頻一道追求共同理想或是相同利益,固然再好不過,但理念有所分歧、求利有所差異,也不意味着不能共事。莊子和惠子理想追求不同,並不妨礙在論辯方面成為知己;諸葛亮與周瑜分處蜀吳陣營,仍然可以共謀聯手抗曹的方略。
統計學上有一個“貝葉斯定理”,其核心要義,就是看人看事不要非黑即白,保持開放態度,隨時修正判斷。複雜精細的現代社會,更需要我們掃除對歧見的不容忍,豐富對異議的新認識,求同存異,互相學習。
雲天異色,方成五彩。拼餐、拼車、拼租...萬事皆可拼的現代社會,道不同本就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們總能找到交集,拼在一起。世界因不同變得精彩,就讓我們超越二元對立,試尋第三選擇,取長補短,協同演化,合力謀劃,共創價值。
山川異域,風月同天。路不同,亦可聯通;道不同,亦相為謀。
每天分享文案故事,喜歡的友友點贊支持一下!文章推薦:橘憂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