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老爸有個口頭憚,那就是:慢就是快。他說這是爺爺傳給他的祖訓,他也想讓我們牢記這句話。一開始,我們並不以然,但隨着時光的教導,歲月的洗滌,越來越覺得這句話有着太深的哲理。
“欲速則不達”,求快反而可能會更慢。如果我們開車到一個陌生的地方,不能一味求快,要看地圖、聽導航、瞅路標,一旦開快了,錯過了路口,或者走錯了路線,就會偏離正確的路線,在錯誤的道路上越開越遠,最後還得想辦法掉頭回來。這個例子用最通俗的方式,完美解釋了“慢就是快”的道理。慢點開好像慢了,實際結果可能還要快一些,因為這是穩妥之中的快。
同樣,舉外愛因斯坦的例子。愛因斯坦是最偉大的物理學家之一,擁有世界上最為聰明的大腦。然而,他在童年時期,卻一度被人認為是“傻子”。為什麼呢?因為他4歲才學會說話。父母擔心他的智力不正常,10歲才送他去上學。那麼到了學校,他一鳴驚人了嗎?也沒有。他的反應依舊遲鈍,學習成績也非常差,受盡老師與同學的嘲笑。但是,愛因斯坦熱愛思考,他思考問題很慢,但他一旦想明白了,就可以舉一反三,直接看透問題的本質,喜歡探究事物的本質。而那些看似學東西很快的人,僅僅是照葫蘆畫瓢而已。所以,在外人眼裡傻子一樣做事緩慢的愛因斯坦,實際上則是最快速的成長。慢就是快,愛因斯坦,把這個道理演繹到了極致。
現代人的生活和工作節奏越來越快。無論老闆還是員工,老師還是學生,各行各業的人,都在追求效率,都希望在最短時間內達到目標,在自己可支配時間內做更多的事情。可是,求快一定好嗎?
很多人在做事的時候,總是急於求成。今天種下一顆種子,恨不得明天就讓它結出果實。有時候,一味地追求快,反而落了下乘,快變成了慢。最近一直在頭條上看到有人吐槽金幣這麼少,什麼堅持不下去了,等等。金幣數值變大,是靠你不斷加強與頭條的活躍度,慢慢積累起來的。任何成就都不是一蹴而就的。
有的公司為了追求快 ,催促員工趕快把產品做出來。結果,產品雖然提前做出來了,卻漏洞百出,根本沒有辦法使用。因此,只好再重新返工,甚至把產品重新設計一遍。初期的工作沒做好,後期要去改正就會付出更多的代價。
當然,這並不是說要一味求慢,該快的時候還得快,要根據事情輕重緩急,靈活處理。老爸的這句話“慢就是快”,就是告訴我們,要放平心態,腳踏實地,一步一步走。看起來慢,實則一點都不慢,前路也才會越走越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