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越是缺少什麼,就越喜歡炫耀什麼,因為他們試圖用一個又一個謊言,來掩飾內心的缺失。
-01
你的朋友圈裡面有沒有這樣的好友?
他們特別喜歡發朋友圈動態,每天都能看到他們曬日常生活,曬家庭,曬感情,秀恩愛,曬孩子,各種曬。
吃了什麼,喝了什麼,做了什麼事情,所有的情緒、煩惱,全都一股腦兒發泄在朋友圈裡面。
我的朋友圈裡面,就有幾個這樣的好友。
有一次我特意查了他一天發了多少條朋友圈動態,結果發現,他在短短2個小時之內,發了15條朋友圈動態。
2個小時發的朋友圈,趕上了我一年發的朋友圈數量。
這讓我感到有些詫異,沒想到朋友圈還有這麼活躍的好友?
通過這個好友曬出的朋友圈動態,我發現她是一個全職太太,每天在家裡除了帶孩子就是做家務,很少出去。
所以她與外界聯絡的唯一途徑,就是通過網絡,通過線上的聊天;而她獲得別人認可,頻繁出現在別人的朋友圈中,更多是為了展示自己,不讓大家遺忘他。
之前我的好友裡面,很多朋友都喜歡發朋友圈,一天發幾條動態是常有的事情。
但現在看來,經常發朋友圈的人,也就那幾個。
其餘的人,大都消失在朋友圈裡面;沒有點贊,沒有評論,沒有互動。
大家似乎都保持半消失的狀態,沒有什麼事情的話,基本上不出現在外界的視線之中。
有一次我跟朋友聊天,我問朋友:你以前那麼喜歡發朋友圈,現在怎麼一個月也不發一次了?
朋友回答說:因為沒有人在意,所以就懶得發了;開始的時候,發了朋友圈動態就守在手機面前,看誰跟自己互動,十分開心。但後來,沒有人跟自己互動了,也就不再發朋友圈動態了。
有人在逃離朋友圈,有人依舊沉溺在這種“線上交友”的快樂之中。
其實,很多時候你發的朋友圈動態,根本就沒有多少人在意。
-02
一個人越是缺少什麼,就越是喜歡炫耀什麼。
越來越覺得,這句話真的很對。
跟大家分享一個有趣的心理學效應,叫“孕婦效應”。
指一個人容易將偶然因素不斷放大,然後誤以為這是普遍現象,比如一個孕婦走在街上,他的眼裡更願意關注別的孕婦。
而一個人拿着一個款式的奢侈品包包,他在外面就更會關注同款包。
你穿了什麼顏色,什麼款式的鞋子,走在街上也會格外關注別人的鞋子。
這個效應,就被稱之為“孕婦效應”。
一個人擁有什麼,就越是在意什麼;一個人缺少什麼,就越是炫耀什麼。
就像一個有錢的人,總是容易哭窮,並且不會輕易曬出自己的富有;而一個生活拮据的人,卻偏要顯擺自己有錢,顯得自己很大方,不然就覺得別人會瞧不起自己。
熱衷於發朋友圈的人,也有這樣的心態。
他們在編輯每一條動態時,都小心翼翼,一遍遍檢查,從文案到配圖,都很用心。
他們希望獲得認可,關注,讚美與互動;這正是他們想要的,一旦事與願違,那麼他就會感到失望。
因為他們太在意外界對自己的評價和看法了。
可是你有沒有想過,你每天發那麼多朋友圈動態,又有多少人在意呢?
真正在意你的朋友,從來都在你身邊,而不是活躍在朋友圈動態里;那些人,只是靜靜地看着你,卻不願意與你有任何交集。
-03
人總是容易放大自己身上一件微小的事情,產生一些錯覺。
這就類似於心理學中的“聚光燈效應”,指的是一個人不經意間將自己的問題放大。
比如:當我們在出醜的時候,總以為別人的眼光在注視着自己,這個時候臉上火辣辣的,覺得自己丟了面子,失去了尊嚴。
可是,你出醜的時候根本就沒有幾個人關注你;即便有人看到了,過不了多久他們就會忘記。
比如說:現在讓你回憶一下,今天你的同事們,都穿了什麼顏色的衣服和鞋子?
你可能只會記得那麼一兩個與你密切聯繫的人,而其餘的人,你甚至一點兒印象也沒有。
有些人在發了朋友圈動態後,就喜歡守在手機面前,一遍遍刷新,等待着是否有人給自己點贊評論。
他以為,好友們一定很願意跟自己互動。
其實,多數人往往會選擇沉默,因為他們並沒有那麼在意你的生活。
你出醜的時候,別人很快就忘記;你發的朋友圈,別人也只是短暫地看一遍,然後迅速刷過去。
所以,不要將你的時間,用在這些沒有意義的事情上。
當你將自己的大多數精力和時間,都放在“無意義的社交”中,你就很容易迷失自我。
當你太在意別人的評價和看法,你最終就會找不到自己的定位和方向。
不要那麼在意別人,你自己的生活和情緒,未必有人真正做到感同身受。
今日話題:
你也很在意別人對你的評價和看法嗎?
(文章配圖來源網絡,文字原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