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K抑制剂治疗失败后的治疗调整策略:JAK抑制剂vs.生物制剂 | 研究速递

2022年10月11日20:33:53 科学 1971
JAK抑制剂治疗失败后的治疗调整策略:JAK抑制剂vs.生物制剂 | 研究速递 - 天天要闻

医脉通编辑整理,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风湿领域顶级期刊Ann Rheum Dis.近期发表一项研究,探讨“首个JAKi失败后RA患者的最佳治疗策略”。

研究中,停用JAKi后换用其他JAKi或bDMARDs在降低疾病活动度方面具有

相似效果,然而在校正分析中,换用其他JAKi治疗的药物留存率更高

。但是,如果之前因为JAKi的不良事件而停药,那么后续JAKi治疗也更有可能因为这一原因停药。

随着Janus激酶抑制剂(JAKi)的出现,类风湿关节炎(RA)的治疗药物进一步扩大。具有不同作用靶点的JAKi相继问世,使得RA患者对首个JAKi应答不佳后使用其他JAKi成为可能。临床实践中,JAKi主要用于生物制剂改善病情抗风湿药(bDMARDs)治疗失败的RA患者。然而,对于首个JAKi治疗失败的患者,后续换用其他JAKi还是bDMARDs,尚缺少疗效数据以指导临床决策。

近日,风湿领域顶级期刊Ann Rheum Dis.发表一项研究,国外学者根据JAK-pot项目的数据,比较了JAKi或bDMARDs在首个JAKi失败后的RA患者中的疗效。

研究方法

本项研究数据来源于17个国家注册中心的国际合作项目(JAK- pot),汇总收集了JAKi治疗失败且随后接受其他JAKi(JAKi循环组,n=365)或bDMARDs(换用生物制剂组,n=1635)治疗的RA患者的数据。主要结果是药物留存率,次要结果是停药原因和临床疾病活动度指数(CDAI)随时间的变化。采用Kaplan- Meier和cox回归分析校正药物留存率的潜在混杂因素,使用线性回归模型模拟CDAI随时间的变化,并校正混杂因素。

研究结果

与换用生物制剂的患者相比,JAKi循环组患者年龄更大,病程更长,血清阳性更多,既往bDMARDs治疗史更多,首个JAKi治疗的时间更长。大部分患者使用托法替布(61.5%)或巴瑞替尼(37.2%)作为首个JAKi,乌帕替尼或filgotinib的使用有限(1.4%)。

后续使用其他JAKi的患者药物留存率更高

基于2年的随访数据,两种治疗策略显示出相似的药物留存率(图1)。然而,校正混杂因素后,与换用生物制剂组相比,JAKi循环组的药物留存率显著升高,停药的HR为0.82(95% CI :0.68-0.99,p=0.04)。

JAK抑制剂治疗失败后的治疗调整策略:JAK抑制剂vs.生物制剂 | 研究速递 - 天天要闻

图1 总体停用的Kaplan-Meier曲线

后续治疗的停药原因与首个JAKi的停药原因有关

分析显示,停用首个 JAKi 的原因是缺乏疗效时,后续两种治疗组中的大多数患者也会因疗效不佳而停药。如果首个JAKi因不良事件(AE)而停用,那么后续JAKi治疗也更有可能因AE而停药。

两种治疗策略对CDAI的改善相当

12个月的随访数据中,两种治疗策略对患者CDAI的改善相当。JAKi循环组的平均CDAI改善为10.8(95%CI:3.4-18.2),而换用生物制剂组的平均CDAI改善为10.4(95%CI:3.1-17.7)(p=0.79)。

研究结论

目前对于JAKi治疗失败后RA患者的管理建议,几乎没有临床证据支持。这项大型国际观察性研究调查了首个JAKi失败后RA患者的最佳治疗策略。研究发现,停用JAKi后,换用其他JAKi或bDMARDs在降低疾病活动度方面具有相似效果,而在校正分析中,换用其他JAKi治疗的药物留存率略高。然而,当首个JAKi因为不良事件而停用时,后续JAKi更有可能也会因为不良事件而停用。这可能提示,对于因不良事件而停用JAKi的患者换用bDMARDs可能是一个更合理的选择

参考文献:Pombo-Suarez M, Sanchez-Piedra C, Gómez-Reino J,et al. After JAK inhibitor failure: to cycle or to switch, that is the question - data from the JAK-pot collaboration of registries[J]. Ann Rheum Dis. 2022 Sep 13:annrheumdis-2022-222835. doi: 10.1136/ard-2022-222835. Epub ahead of print. PMID: 36100351.

科学分类资讯推荐

膜导航系统为外科医生装上“透视眼”,破解“膜解剖”可视化难题 - 天天要闻

膜导航系统为外科医生装上“透视眼”,破解“膜解剖”可视化难题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林洁)近日,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以下简称“中山三院”)胃肠外科暨胃肠手术功能保护研究中心新技术应用沙龙上,一款名为DeepGuide的手术导航系统对外发布。该系统成功破解“膜解剖”可视化难题,使胃肠肿瘤手术的系膜完整率从75%升至98%。中山三院新技术应用沙龙现场。甄晓洲...
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生物多样性调查成果发布 - 天天要闻

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生物多样性调查成果发布

中新网嘉兴5月13日电(记者 王逸飞)13日,在浙江嘉善举行的2025年国际生物多样性日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暨浙江主场活动上,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生物多样性调查成果发布,这也是长三角首张跨域“生物多样性图谱”。2025年国际生物多样性日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暨浙江主场活动现场。浙江省生态...
11000年前的冒险,水下石圈揭秘史前人类北迁传奇 - 天天要闻

11000年前的冒险,水下石圈揭秘史前人类北迁传奇

在苏格兰斯凯岛发现的水下石圈和石器时代工具显示,约11000年前,人类已踏足如今的苏格兰北部。 这一发现表明,史前人类勇敢穿越苏格兰北部冰川肆虐、海岸线变幻莫测的险境,向北迁徙的距离远超此....
探访武汉产业创新发展研究院:430余项颠覆性技术项目展“科创雄心” - 天天要闻

探访武汉产业创新发展研究院:430余项颠覆性技术项目展“科创雄心”

极目新闻记者 荣枚“因聚而变,惟创则新”。在科技创新驱动发展的时代浪潮下,这句充满力量的话语成为武汉产业创新发展的生动注脚。5月13日,“中国式现代化的万千气象”网络名人湖北行报道团走进武汉产业创新发展研究院。进入武汉产业创新发展研究院,展厅中央屹立着一棵“科创之树”。“劳动者”人形机器人、高产高蛋白宜...
中国创面修复学科发起者之一陆树良教授逝世,享年64岁 - 天天要闻

中国创面修复学科发起者之一陆树良教授逝世,享年64岁

沉痛悼念陆树良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创面修复中心主任、上海市烧伤研究所原所长,《中华烧伤与创面修复杂志》常务编辑委员,中国创面修复学科发起者之一陆树良教授,因病医治无效,于2025年5月12日13时05分在瑞金医院逝世,享年64岁。陆树良教授专注于烧伤诊疗、创面修复及组织再生等学术研究,曾主持国家“...
阿司匹林在兰花种养中的科学应用 - 天天要闻

阿司匹林在兰花种养中的科学应用

在兰花种植领域,一种看似“跨界”的养护方法正逐渐被兰友们接受——利用阿司匹林(乙酰水杨酸)促进兰花生长、增强抗性。这一方法看似神奇,实则蕴含着植物生理学的科学原理。本文将从成分解析、作用机制、应用方法及注意事项等方面,系统阐述阿司匹林在兰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