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官微宣布发行了新的一系列冰墩墩,其中包括粉红冰墩墩。
短短几个小时,阅读2.6亿次,讨论12.2万次。足见冰墩墩的吸引力之大。
说起冰墩墩,给我最深印象的还是冬奥会期间。很难买,而且偏贵,一个毛绒玩具要近200块钱,跟大牌进口毛绒玩具差不多价格。
却没想到,新闻竟然爆料,竟然有人1000块出售排队买冰墩墩的位置,甚至有黄牛一个冰墩墩卖2700元。
为什么几十块的成本,却能被炒到天价?
决定价值的,不是成本,而是供需
之前看过一本末世幻想小说,主人公可以穿越末世和现代。
在现代不值钱的食物,大米、蔬菜,在末世却能换到同等体积的黄金、钻石,能让高科技人才没日没夜地为你工作,开发产品。
小说是虚构的,但仔细想想,如果世界真的走到了那一天,大概率也会是这个样子。
同样成本的粮食,为何在不同的世界价值相差如此之多?
因为供需。现代食物不匮乏,所以价值不高;而到了末世,难以找到食物,每个人为了吃一口饭,什么都愿意做,食物便有了很高的价值。
2019年,因为大面积的猪瘟加上频繁下雨,猪的数量大幅度减少,猪肉的价格上涨,翻了2倍。
供大于求时,价格会偏低;而求大于供时,价格则会浮高。
什么价格,什么成本
如果想做一个产品,是先做出来再定价格,还是先定价格再做设计呢?
优秀的企业,大多都会先定好目标售价,然后再进行设计。
做低端市场,售价低,成本自然也要低,除了保底功能之外的其他功能都去除,外观、质感,性价比越高越好。
做高端产品,售价高,成本预算也高。要和其他产品做出差异和优势来,往往会增加很多实用或者有噱头的新功能,外观质感也是以高贵为主。
妻子爱吃牛排,我们常去豪客来,一份牛排七八十块;自己买速冻牛排,一片二三十块钱;也曾去过台塑王品,一份牛排300多块。
同样是牛排,价格的差异,带来的成本也不同。
自己买的牛排,需要自己煎,配上酱汁。
豪客来买一份牛排,可以坐在那等着牛排被煎好上桌。同时他们也提供一些自助小食和饮料。
在台塑王品吃牛排,牛排的质感则完全不同,餐厅的装修,气氛也完全不同,还会专门的服务员进行服务。
不同的价格,让客户买单,要制造不同的特点,花不同成本。
成长逻辑——定价,然后让自己配得上
查理芒格曾说过,想得到一样东西,最好的方法是让自己配得上它。
很多人每天都很努力,努力学习,努力工作,他们觉得,努力就能得到收获。
这是因果逻辑,因,一定会得到果,但这个果只是因必然带来的,而不一定是你想要的。
做一个小区保安,做得再好,也不可能年薪百万;做一个产线工人,月薪一万可能就是终点。
没有目标,用战术上的勤奋来掩饰战略上的懒惰,难以得到想要的成果。
给自己定一个价格,去思考该怎么做,做什么事,才能让自己成长到配得上这个价格。
确定果,然后设计因,设计自己的成长路径。让自己配得上果。
价格,从来不是由成本决定,而是由供需决定。稀缺,价格则高。
想获得什么样的价格,就要让自己有多稀缺。
别指望努力就有回报,冲着回报去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