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合「電鴻+車網互動+預先碳中和+自動充電」多種先進元素,能同時滿足50台車充電;3台充電樁具備車網互動功能,超充樁最高功率達600千瓦,實現「一秒不止一公里」的充電速度;全綠電電能……12月9日,由廣州供電局與南沙交投集團合作打造的粵港澳大灣區旗艦超充站——南沙環市西路多元超充站正式開放運營。
智充為自動駕駛提供最佳充電方案
據悉,南沙區作為全國無人駕駛汽車的示範區,目前已有超過130台自動駕駛車輛在運行,預計到2025年將有超過2000台自動駕駛車輛上路。南方電網廣東廣州供電局積極探索無人駕駛汽車的充電問題,打通了小馬智行和南方電網充電運營平台「順易充」的互聯互通,通過自動充電機器人實現無人充電和自動結算,全程無需人工干預。
「自動駕駛電車來到充電站,車位鎖自動落下,機械臂自動識別,提起充電槍,準確插入充電口,整個流程在80秒內完成。後台發送『車輛已就位』的指令至『順易充』平台,充電完成並自動結算,這一過程實現了全程無人化。」廣州南沙供電局營銷部工作人員王銘華說,這些車輛實現自動充電將極大地推動自動駕駛技術的普及與應用,也是落實《南沙方案》打造「智能製造+智能服務」產業鏈要求的生動實踐。
超充實現一秒充電不止一公里
南方電網全力支持廣州打造「超充之都」,該超充站配置了480千瓦和720千瓦充電堆各1套,全液冷超充樁3台,最高可以將超充樁的功率調整到600千瓦,實現「一秒不止一公里」的充電速度。
「這些超充樁採取了將樁體和電堆分開的設計,可以像『中央空調』一樣靈活分配負荷。此外,3台20千瓦的『V2G』充電樁,可以實現車網互動。車主在電網負荷低谷時充電,可以享受低電價優惠;而在電網負荷高峰時將儲存的電力反饋到電網,則能獲得相應的補貼收益,實現電網與用戶雙贏。」廣州南沙供電局營銷部經理王明春在現場介紹,目前廣州市新能源汽車保有量已超過100萬輛,未來新能源汽車將通過負荷響應成為移動的「充電寶」,在電網負荷調節中發揮重要作用。此外,南沙區內巨灣技研、融捷電池等超充上下游企業已經入駐近2年,產業鏈已初具規模。
多元聯控「綠車」用「綠電」
南方電網在電力系統中引入電鴻系統,在南沙打造最齊全的使用場景。廣州供電局加速構建「電鴻」生態,該站場採用了電鴻化微網控制器作為能源管理的「大腦」,管理電鴻化逆變器的光伏372千瓦,兩套100千瓦/215千瓦時儲能系統,21台電鴻充電樁,實現一體化調控。該站還採用電鴻化紅外攝像頭、智能地鎖、超充堆等設備,均實現設備間智能聯動,在「毫秒級」數據傳輸的支持下,實現了攝像頭識別到新能源車牌聯動地鎖下降等功能。
該站的先進性不止如此,為了盡量加大光伏發電消納率,還配置了完備的「優先使用光伏發電、儲能系統靈活調節、代理購買綠電」控制策略,真正實現了「讓綠車用上綠電」的目標,這個站也成為了南方電網首個「預先碳中和」的充電站。廣州供電局產業部產投科高級經理楊懷棟介紹,「該站可有效實現保供互動能力,也使得運營成本下降10%,全年預計增加260萬度的綠電,可以為5.2萬輛車都充上50度的綠電,約等於跑400公里的能耗。」
南方+記者 劉倩
通訊員 王穎 李文梓 王倩倩
【作者】 劉倩
綠動廣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