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第九屆全運會在廣東舉辦,我只有18歲,那是我第一次參加全運會。那屆全運會游泳比賽在廣州天河體育中心游泳館舉行,很多親朋好友來到現場觀戰。雖然第一次參加全運會時的比賽經驗還不是很豐富,但我發揮出色,在主場奪得3枚金牌。
我賽前有點緊張,不過在決賽走到泳道前的時候,專註度就會立即集中到自己的遊程上來,親戚朋友和現場觀眾的吶喊聲幾乎都聽不到了,那時的關注度只在比賽上。我認為,每名優秀運動員都應該是這樣的,除非你不在乎這項比賽,凡是想衝擊金牌的運動員,專註度一定都是非常高的。只有比賽結束後,我才會與現場觀眾和親戚朋友有一些互動。

周嘉威
我在小學三年級下學期,也就是大概9歲的時候被啟蒙教練相中。教練認為我各方面的條件都很好,和我的爸媽做了很多思想工作,我就進了廣州市少年游泳隊。一路走來,很多教練對我幫助很大,尤其是羅兆應指導。我的父母都在二沙體育訓練中心從事籃球項目,羅兆應指導和我父母是同事,羅指導總共帶了我22年,把我當作親生兒子一樣。我問過我爸媽為什麼沒讓我打籃球,他們說:「你打籃球的話有可能早就被淘汰了。」因此,我覺得選擇游泳對我來說是一次比較成功的選擇。
對於全運會金牌和亞運會金牌的比較,亞運會金牌的含金量或許比全運會金牌的含金量更高,可是要比起奪得金牌的幾率,我覺得在亞洲比賽奪得冠軍比在全運會奪得冠軍相對容易。因為在亞洲賽場,其他國家運動員的水平未必比得上我們國內的優秀選手。但是在全運會上,全國的高手都會參加,競爭特別激烈。就像我們的跳水和乒乓球等優勢項目一樣,中國運動員只要拿到參加奧運會的機會,在奧運會賽場可能優勢很大,但是要拿到全運會冠軍就不容易。

周嘉威
我對羅兆應指導很敬佩,他在運動員時代的成績非常輝煌,1975年在第三屆全運會奪得7枚金牌。孫楊想打破我教練的紀錄,後來在一屆全運會(2017年第十三屆全運會)拿到了6金1銀,但還是差了一點。
我雖然拿到8枚全運會金牌,不過那是參加五屆全運會的總數。羅指導在運動員時代拿到的全運會金牌比我多,我曾經想超越他,但是比較難。現在游泳項目的時代完全不同了,中國的游泳水平達到世界級了,在競爭這麼殘酷的時代,想拿多枚金牌越來越難。
我認為我代表著羅兆應指導執教生涯的一個輝煌時段,自己現在當起教練,我當然希望培養更多的優秀運動員。不過,當運動員和當教練是完全不同的感覺,運動員只要練好並管好自己就行了,當教練要管理好運動員,為運動員著想,還要經常思考如何讓運動員配合訓練計劃。每名運動員都有自己的特點,也有不同的缺點,不能以自己以前當運動員的經驗來要求現在的運動員。在全隊常規訓練計劃的基礎上,我會為每名運動員制訂更加個性化的訓練方式和比賽模式。
在我主管的運動員中,成績最好的是汪雪兒,2023年獲得杭州亞運會金牌,2024年獲得巴黎奧運會接力項目銅牌。汪雪兒是我的師妹,我2017年最後一次以運動員身份參加全運會的時候,和她一起參加了男女混合4×100米混合泳接力比賽,汪雪兒游仰泳,我游蝶泳。

周嘉威和汪雪兒(右)
我後來成為汪雪兒的主管教練,我們又是很熟悉的朋友,訓練過程中會有一些摩擦。在訓練理念上,我有自己的要求和觀點,汪雪兒有她習慣的模式,因此大家有時會產生一些爭執。我認為出現這種情況是很正常的,大家都想往好的方面努力,爭執會擦出很多火花,會湧現一些新的理念。吵歸吵,我覺得大家都是想把訓練和比賽搞好,都是想漲成績,最終會達成共識。汪雪兒在十五運會雖然具備衝擊金牌的實力,不過我認為也一定要做好睏難準備,因為國內有太多的高水平運動員。
我認為,現在這些年輕運動員吸收的東西會比以前多,雜念也會比較多。現在都是數字化時代和網路時代,運動員會在手機上和網路上吸收很多東西,會有很多想法,既有好處也有壞處。如果像以前那樣不讓他們看手機,會引起他們的反感,還是要跟他們說清楚道理。
即將帶著這批年輕運動員踏上又一屆全運會賽場,對於十五運會,我有很多期待。我認為本屆全運會在粵港澳三地舉辦是非常新鮮的一個嘗試,我希望更多觀眾來觀賽,可以體驗粵港澳三地舉辦全運會的那種新鮮感以及不同風格的城市風貌。
文丨周嘉威 記者劉毅 整理
圖丨記者 柳誠
個人檔案
周嘉威,1983年出生於廣州,全運會的五朝元老,曾經以運動員身份參加過第九、第十、第十一、第十二、第十三屆全運會,在男子100米蝶泳等項目奪得8枚金牌。周嘉威還參加過2006多哈亞運會和2010廣州亞運會,在男子50米蝶泳等項目奪得3枚金牌。如今作為廣東遊泳隊教練員,周嘉威培養出杭州亞運會冠軍、巴黎奧運會銅牌得主汪雪兒等名將,他將帶領弟子們在十五運會上衝擊金牌。

編輯:陳旭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