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NBA總決賽的舞台上,卡魯索這位2016年的落選秀,成為了令全聯盟矚目的焦點。他的出色發揮,讓人們不禁思考,當年的前五順位,他究竟比誰更強?若重排順位,他又會處在什麼位置?
總決賽中,卡魯索宛如雷霆隊的定海神針。在G2和G4中,他分別砍下20分,成為總決賽歷史上首位單賽季多次20+的替補球員 ,且在G4貢獻5搶斷,創造替補球員「20分+5搶斷」的總決賽紀錄。整個總決賽,他場均14.8分4.3板2.5斷,投籃命中率54%,三分命中率50% ,真實命中率高達72.1%。
與2016年前五順位對比
本·西蒙斯(第一順位)
西蒙斯天賦卓絕,傳球與身體素質出色,但致命的投籃短板限制了他的發展。本賽季場均僅4.2分,三分幾乎為零。進攻選擇匱乏,關鍵時刻難以得分,遠不及卡魯索在總決賽的進攻表現與大心臟。
布蘭登·英格拉姆(第二順位)
英格拉姆進攻技術全面,是鵜鶘隊核心。可他防守意識欠缺,防守效率較低。而卡魯索是頂級外線防守者,本賽季防守效率95.8高居聯盟第一,場均1.9搶斷位列第六,防守影響力遠超英格拉姆。
杰倫·布朗(第三順位)
布朗身體素質勁爆,攻防兩端均有貢獻,但進攻選擇有時急躁,影響效率。卡魯索團隊意識更強,能完美融進球隊戰術體系,無論是為隊友創造機會還是執行戰術,都做得相當出色,戰術價值更高。
德拉甘·本德爾(第四順位)
本德爾進入聯盟後,因對抗和技術不足,未能站穩腳跟,輾轉歐洲賽場後數據也不出彩。相比之下,卡魯索從發展聯盟一路拼搏,在NBA站穩腳跟並在總決賽大放異彩。
克里斯·鄧恩(第五順位)
鄧恩防守尚可,但進攻效率低下,本賽季場均8.5分,投籃命中率41%,三分命中率29%。卡魯索在進攻端的穩定性和效率都高於鄧恩,能夠為球隊提供更全面的支持。
從現在的表現來看,卡魯索至少比16年前五順位的3人強!如果對2016年選秀重排,鑒於卡魯索在總決賽的驚艷表現、出色即戰力和對球隊的巨大貢獻,他有望衝擊樂透區,極有可能進入前十順位。從美媒此前的重排情況看,像范弗利特這樣同為落選秀的球員都能進入前十,卡魯索實力與之相當甚至更優,保守估計可排在第7 - 10位左右。 卡魯索用努力證明,選秀順位無法決定職業生涯高度,只要懷揣夢想並為之拼搏,就能在NBA舞台發光發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