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超火了,很多人看到的是江南才子的「文梗」滿天飛,比如說經典的「比賽第一,友誼第十四!」看到了什麼叫純粹的足球,看到了什麼叫城市的格局!還看到了原來足球還能這樣玩,比賽雖然有輸贏,可是文旅才是最大的贏家。
有人也說人家蘇超各個城市都是GDP以萬億計,都是有錢有閑的主,怎麼學?學不起。其實不需要走專業化道路,走平民化就好!10塊錢的門票,不多,撬動的卻是一座城市文旅經濟的火爆。
對於很多地方來說,理念可能難取真經,那麼模仿學習總可以吧?於是,很多城市也紛紛開啟「超一下」。像晉超、川超、粵超相繼組隊準備開賽,再添一把火。後續還有更多省區跟進。
那「寧超」什麼時候開啟?
說起來寧夏足球還是不錯的。遠的也不說了,前幾年的什麼山嶼海、火鳳凰等也不說了。單說寧夏的青少年普及還是很不錯的,平時也能看到很多運動場地有踢足球的人們,並且每到國際上的各大聯賽或者國際比賽日,看足球的人還是很多的。
簡單來說,寧夏有足球基礎,所以,要是想要把「寧超」搞起來,還是沒問題的。
「演唱會經濟」幾百萬都能投進去,每年文旅的投入更是一大筆錢,要是轉移到「寧超」上,那是什麼概念?只要把「門票」不要看得很重,其它一切都會迎刃而解。
隨著「寧超」的構想逐漸清晰,如何打造具有寧夏特色的民間足球聯賽成為關鍵。
比如說,結合寧夏的特點,不必追求像蘇超那樣的體量,而是以「小而美」的賽事設計降低門檻。借鑒蘇超的平民化思路,但不必追求規模效應。或者也可以讓縣級城市加入進來,也可在銀川、吳忠等足球氛圍較濃的城市設立社區分賽場,採用「周末聯賽+夜市經濟」的模式。10元門票含一杯本地特色八寶茶,中場休息時穿插本土非遺表演或者展示等,讓比賽成為文旅融合的「移動櫥窗」。
比如用「地域梗」激活參與感。這個或許有些難,因為寧夏本地人開玩笑能力差點,掌握不住度容易成為「地域攻擊」,所以這個是需要學習的。但不代表寧夏沒有梗!並且寧夏雖無萬億GDP城市,卻有獨特的文化符號。球隊命名可結合本地特產來命名,像岩羊、枸杞、紅棗等趣味IP,解說詞融入方言梗:「這腳射門比中寧的棗還甜!」還可以邀請本地自媒體用各種形式發酵「寧超」的煙火氣。
當然了,最重要的是構建可持續的商業模式。當地只需提供場地和基礎安保,招商環節可開放給企業冠名,讓贊助商看到文旅轉化的真金白銀。
當足球不再只是競技,而成為城市生活的「社交貨幣」,「寧超」便能走出差異化道路。畢竟,老百姓要的從來不是專業級球場,而是下班後能歡呼喝彩的快樂據點——這份需求,寧夏和江南並無不同。
就像石嘴山過幾天將會有一場港台明星足球邀請賽一樣,在這幾天的預熱造勢中,明顯感受到人們的熱情。
寧夏不如就以這場邀請賽為契機,把「寧超」搞起來?
因為寧夏不是足球的荒漠,而是足球的熱土。比如說威記,要是有「寧超」,10塊錢的門票,不去才怪!
這裡是寧夏!發現寧夏之美,感受寧夏之美!
我是阿威,用溫暖的文字,翻起塵封的記憶,記錄寧夏的人文歷史!謝謝閱讀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