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元(化名,41歲)與「網紅抗衰葯」二甲雙胍可謂老熟人了,不僅自己經常吃,父母也用它降血糖很多年。但最近朋友圈刷到的負面消息卻讓他慌了神,急忙向鄰居王醫生求助。
「老王,聽說二甲雙胍吃多了短命,有這回事嗎?」面對陸元的困惑,王醫生解釋,「你指的是復旦大學新研究吧?有這個說法,但『折壽』還只停留在動物實驗。」
研究顯示,對年輕線蟲、老年線蟲分別補充二甲雙胍,後者的生存期縮短22.2%,健康活力也大大下降。王醫生繼續補充,二甲雙胍在抗衰圈流行,但適用性並沒有嚴格評估過,長期「另作他用」肯定還是大有隱患的。
當前,NAD+製品、二甲雙胍等「網紅抗衰葯」接連翻車,諸如高壓氧、長壽菌、創新中藥等則在抗衰圈呼聲漸高,面對全球16.7%的人口將邁入65歲老齡大關,真正可靠、有效的「下一代抗衰科技」,究竟花落誰家?
01:「網紅抗衰葯」接連翻車
二甲雙胍在抗衰界被傳得神乎其技,離不開哈佛教授David Sinclair、ChatGPT之父Sam Altman等名人的「代言」。他們將其列入日常抗衰補劑清單中,還在公開採訪中,多次分享使用後在生理年齡、精力狀態、肌肉質量方面發生的「奇妙變化」。
自登上神壇後,二甲雙胍的「翻車事迹」是一件接著一件。
除了「折壽」,今年初韓國科學家在《Nature》子刊發表論文,稱長期使用二甲雙胍,將損害老年時期的記憶力、學習力和認知能力;浙江大學醫學院也發現,即使低劑量,也會誘發小鼠急性腎損傷,具有腎毒性,增加死亡風險。
王醫生告誡陸元,二甲雙胍並不是真正的抗衰葯,更不適用於所有年齡段的人群,尤其是迫在眉睫的中老年人,遵照處方、對症使用才是科學之道。
「二甲雙胍」抗衰副反應文獻
「網紅抗衰葯」並非靈丹,但需求卻不斷擴大。有機構預測,全球抗衰市場將從2019年的1915億美元增長至2030年的4214億美元,複合年增長率高達8.1%,無數初老群體翹首以盼。
相比外源合成的科技狠活,近兩年,學術界與市場逐漸將目光轉向非侵入式的高壓氧器械、源自人體的AKK腸微生物等。
02:新興「長壽菌」,更適合中國人?
不同於二甲雙胍的意外「擦邊」抗衰,AKK不僅在3000多項研究中交出亮眼成績,還在《Nature》等權威期刊通過衰老乾預的有效實驗數據,被學術界稱為「長壽菌」。
2019年,西班牙科學家研究發現,在早衰小鼠腸道中AKK的含量較健康小鼠更低,而通過對前者及時補充AKK,平均健康生存期拉長了13.5%。
隨後,日本科學家又對160名百歲尊者、112名85-89歲老年人、47名21-55歲成年人的腸道生態進行分析,發現精神充沛、活動自如的百歲老人擁有多樣性更高的微生物群落,其中AKK的豐富最為突出。
AKK001初代抗衰數據
作為抗衰新星,AKK在獲得大規模實驗數據支撐後,市場熱度也隨之日漸高漲。
2022年,我國首家綜合衰老乾預中心時光派TIMCURE前往「三大長壽之鄉」——江蘇如皋,進行抗衰研究探索,在天津大學浙江研究院(紹興)等機構的支持下,時光派與當地百位百歲老人密切合作,成功篩選並培育出專利AKK001在內的10個「長壽菌」株。
面對老齡化浪潮席捲,科研團隊加快推進厭氧培育技術的攻克,終於在2023年底實現了AKK001的全球首個商業化量產。而「長壽菌」率先在中國落地,也由此揭開了中國打破歐美對抗衰科技壟斷的序幕。
隨著國內科學家掌握AKK001的量產技術,知名港企TimeShop率先與時光派達成菌株原料合作,落地民用口服版製品。據悉,由諾獎科學家Jeffery C.Hall指導的研發團隊,將配方含量升級至300億水平,每日20元的性價比也被業內評價——「造福華人健康衰老」。
03:千億市場仍在激烈角逐
艾媒諮詢數據顯示,全球抗衰老市場規模目前已達到2503億美元。千億市場中,不止是學者和消費者,各路投資大軍正蜂擁而入。
《麻省理工科技評論》報道,ChatGPT創始人Sam Altman親身接觸抗衰科技後,豪擲1.8億美元投資長壽科技公司,他直言,「希望有朝一日能用上自己研發的療法」。新加坡、日本等重度老齡化國家,官方每年最高投資3萬億日元用於產品研發,干預全民衰老速度。
剛剛落幕不久的第五屆亞洲最大衰老乾預論壇上,主辦方時光派負責人透露,現場收到多家跨國產業代表的AKK001原料合作申請,來自中國長壽之鄉的「長壽菌」,已在悄然中登上了出海的巨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