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疫圍城:一個醫生的生死72小時

2025年02月16日21:53:04 健康 1141

2025年的冬天來得格外早。11月初,寒流就裹挾著雪花席捲了整座城市。我站在市立醫院急診科的窗前,望著外面紛紛揚揚的大雪,突然打了個寒戰。

這種不安的感覺,從三天前就開始了。

"林醫生,3床病人情況不對!"護士小張的聲音突然在身後響起。我轉身快步走向3床,監護儀上的數字讓我心頭一緊——血氧飽和度89%,心率130,呼吸頻率35。

三疫圍城:一個醫生的生死72小時 - 天天要聞

網圖

這是一位65歲的男性患者,三天前因高熱、咳嗽入院。當時甲流抗原檢測陽性,我們按常規進行了奧司他韋抗病毒治療。但此刻,他的病情急轉直下。

"立即查血氣分析,準備無創通氣。"我一邊下醫囑,一邊快速檢查患者的體征。聽診時,我注意到他的肺部啰音比入院時明顯增多,而且出現了實變體征。

"林醫生,您看這個。"小張遞過來剛出的胸部CT報告。我的瞳孔猛地收縮——雙肺多發磨玻璃影,部分區域實變,這根本不是典型的甲流肺炎表現!

三疫圍城:一個醫生的生死72小時 - 天天要聞

網圖

"馬上加做新冠病毒核酸和支原體抗體檢測。"我的聲音有些發緊。話音剛落,隔壁床的病人突然劇烈咳嗽起來,那是一種撕心裂肺的乾咳。

接下來的兩個小時,急診科陸續收治了8名類似癥狀的患者。所有人的甲流檢測都是陽性,但肺部影像學表現卻各不相同。有的呈現典型病毒性肺炎特徵,有的卻像細菌性肺炎,還有的出現了間質性改變。

"林醫生,3床的檢測結果出來了。"小張的聲音有些發抖,"新冠病毒核酸陽性,支原體IgM也是陽性。"

我感覺後背一陣發涼。三重感染!這意味著我們面對的不僅是簡單的病毒疊加,而是三種病原體可能產生了某種協同效應。

三疫圍城:一個醫生的生死72小時 - 天天要聞

網圖

"立即啟動三級防護,把所有疑似病例轉入負壓病房。"我一邊說,一邊快速翻閱著最新文獻。突然,一篇來自美國的病例報告引起了我的注意——他們也在近期發現了類似的混合感染病例,而且死亡率高達30%。

深夜11點,我正在辦公室分析病例資料,突然接到ICU的緊急呼叫。3床患者出現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需要立即插管。我衝進ICU時,看到監護儀上的數字讓我的心沉到了谷底——血氧飽和度已經降到了75%。

"準備ECMO。"我咬著牙說。這個決定很艱難,因為我們醫院的ECMO設備有限,而疫情才剛剛開始。

三疫圍城:一個醫生的生死72小時 - 天天要聞

網圖

插管過程中,患者突然出現室顫。除顫、心肺復甦、腎上腺素......搶救持續了整整四十分鐘,但最終還是無力回天。看著監護儀上那條直線,我的雙手不受控制地顫抖起來。

這不是今天第一個死亡病例。在過去24小時里,我們已經失去了3位患者。他們都有著相同的特徵:高齡、基礎疾病、三重感染。

凌晨3點,我癱坐在辦公室的椅子上,腦海里不斷回放著搶救的畫面。突然,電腦彈出一條緊急通知——本市已經發現15例類似病例,市疾控中心決定啟動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響應。

我揉了揉酸痛的太陽穴,打開了一個新的文檔。作為一線醫生,我有責任把觀察到的臨床特徵記錄下來:

1. 三重感染患者的病情進展速度明顯快於單一感染者;

2. 病毒載量與疾病嚴重程度呈正相關;

3. 部分患者出現異常的炎症因子風暴;

4. 抗生素治療效果不佳,抗病毒藥物需要調整劑量......

寫著寫著,我的視線開始模糊。不知是因為疲勞,還是因為內心的恐懼。這種恐懼不是來自於病毒本身,而是來自於我們對它的無知。

第二天早上,醫院召開了緊急會議。會議室里瀰漫著消毒水的氣味,每個人的臉上都寫滿了疲憊和焦慮。

"根據目前的數據,三重感染患者的死亡率是單一感染者的5倍。"感染科主任的聲音很沉重,"而且我們發現,支原體感染可能會增強新冠病毒的複製能力。"

這個發現讓整個會議室陷入了死寂。我們都知道這意味著什麼——這不是簡單的1+1+1=3,而是可能產生指數級的危害。

"林醫生,你來說說臨床觀察到的特徵。"院長點名道。

我站起來,感覺雙腿像灌了鉛一樣沉重。"從臨床表現來看,這種混合感染具有極強的迷惑性。初期癥狀與普通流感無異,但在48-72小時內會迅速惡化。最危險的是,不同病原體之間可能存在協同作用,導致常規治療方案失效......"

會議結束後,我回到病房。走廊里擠滿了病人和家屬,咳嗽聲、呻吟聲此起彼伏。護士站的白板上,死亡病例的數字又增加了一個。

"林醫生,12床病人想見您。"護士小張叫住我。

12床是一位年輕的孕婦,才28歲。三天前因為發熱入院,現在已經發展成重症肺炎。我走進病房時,她正戴著氧氣面罩,艱難地呼吸著。

三疫圍城:一個醫生的生死72小時 - 天天要聞

網圖

"醫生......我的孩子......"她艱難地說著,手輕輕撫摸著隆起的腹部。

我強忍著內心的酸楚,握住她的手:"我們會盡最大努力,保住你和孩子。"

走出病房,我靠在牆上,深深地吸了一口氣。口罩讓呼吸變得困難,但此刻更讓我窒息的是深深的無力感。

當天下午,我們接診了一個特殊的病例。一位32歲的男性患者,沒有任何基礎疾病,卻在感染後24小時內發展成重症。更令人震驚的是,他的病毒載量是普通患者的10倍以上。

"這不對勁。"我盯著檢測報告,"這麼高的病毒載量,除非......"

"除非病毒發生了變異。"感染科主任不知何時站在了我身後,"我們已經將樣本送往P4實驗室了。"

夜幕降臨時,醫院裡依然燈火通明。我站在ICU的玻璃窗外,看著裡面忙碌的醫護人員。每個人都被厚重的防護服包裹著,就像一群白色的戰士。

三疫圍城:一個醫生的生死72小時 - 天天要聞

網圖

突然,我的手機震動起來。是P4實驗室的負責人。

"林醫生,我們在病毒樣本中發現了一個新的突變位點。"他的聲音裡帶著一絲顫抖,"這個突變可能增強了病毒的複製能力和免疫逃逸能力。"

我握緊手機,感覺一陣眩暈。這意味著,我們面對的不僅是一場疫情,而是一場與時間的賽跑。

第三天凌晨,第一位康復患者終於出現了。是一位16歲的少年,他的痊癒給了我們一線希望。但與此同時,死亡病例已經上升到了15人。

我站在醫院的樓頂,望著這座被疫情籠罩的城市。天邊泛起魚肚白,新的一天即將開始。我知道,這場戰鬥還遠未結束,但只要我們還在堅持,希望就永遠存在。

回到急診科,我換上新的防護服。今天,又將是一場硬仗。但這一次,我的腳步更加堅定。因為我們不是在與三個病魔作戰,而是在為生命而戰。

(本文為虛構作品,如有雷同,純屬巧合)

健康分類資訊推薦

心有靈犀 | 急性心理創傷及創傷後應激障礙的識別及應對 - 天天要聞

心有靈犀 | 急性心理創傷及創傷後應激障礙的識別及應對

【來源:西安網】左起:彭爽、晗冰心理創傷是指個體經歷或目睹超出其承受能力的負面事件後產生的一種持續性心理反應分為急性心理創傷慢性心理創傷、複雜性心理創傷發展性心理創傷四種類型《1061運動新視野·心有靈犀》主持人晗冰邀請了陝西省心理諮詢師協
吃不對加速大腦衰老!「健腦飲食」一日三餐吃起來! - 天天要聞

吃不對加速大腦衰老!「健腦飲食」一日三餐吃起來!

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們常常感到「思維遲鈍」、記憶力減退,甚至剛剛說過的話可能轉瞬即忘,注意力也難以集中……實際上,這是大腦在向我們發出警告。隨著年齡的增加,大腦功能自然會有所下降,但不健康的飲食習慣也在加速大腦的衰老過程,甚至可能改變大腦的結構!健康時報圖吃得不對竟然改變大腦結構!2024年,復旦大學研究...
總是凌晨三四點早醒?醫生提醒:可能預示3種疾病,一定要警惕 - 天天要聞

總是凌晨三四點早醒?醫生提醒:可能預示3種疾病,一定要警惕

深夜,城市褪去白日的喧囂,陷入一片靜謐。大多數人正沉浸在夢鄉之中,可有些人卻在凌晨三四點,毫無徵兆地突然醒來,望著黑漆漆的房間,輾轉反側,難以再次入睡。本以為只是偶爾的睡眠小插曲,卻沒想到,這可能是身體在悄悄拉響警報,背後或許隱藏著某些潛在
私密部位的毛髮變白,意味著身體有疾病?有必要了解! - 天天要聞

私密部位的毛髮變白,意味著身體有疾病?有必要了解!

咱今兒個就來聊個不少人心裡藏著,卻又羞於啟齒的話題 —— 私密部位毛髮變白。想像一下,某個尋常的洗澡時刻,你正哼著小曲兒,不經意間低頭一瞧,瞬間驚得瞪大了眼:私密處竟然冒出了幾根白毛髮!剎那間,腦袋裡彷彿有千萬隻蜜蜂嗡嗡作響,各種念頭瘋狂閃
春季必吃幾大蔬菜,竟有這些好處,詳情戳>>> - 天天要聞

春季必吃幾大蔬菜,竟有這些好處,詳情戳>>>

春季飲食指南-有味生活-01春季飲食指南春回大地,萬物復甦,這個季節不僅是大自然的重生,也是我們身體自我修復和調節的最佳時機。俗話說「不時不食」,遵循季節特點選擇食材,能讓我們以更好的狀態迎接新的一年。今天就來聊聊最適合春季食用的美食以及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