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以伊衝突爆發後,普京曾滿懷信心地分別給伊朗總統佩澤希齊揚、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和美國總統特朗普打去電話,表達了願意做衝突「調解人」的想法。
俗話說:理想很豐滿,現實很殘酷。隨著局勢的快速發展,以伊衝突似乎已沒有調解餘地,同時也意味著俄羅斯的「調解失敗」 ,因為俄羅斯已經插不上手了。
據俄羅斯《消息報》的報道,當地時間17日,俄羅斯總統新聞秘書佩斯科夫稱,俄羅斯在必要時提供調解的提議仍然有效,但俄方認為,以色列目前對尋求和平解決方案不感興趣。
佩斯科夫的話足以說明,俄羅斯的調解在以色列「碰了釘子」。更甚的是,特朗普則直接拒絕了俄羅斯的「調解」提議。
根據紐約時報18日的報道,特朗普表示,他拒絕普京提出的幫助調解伊朗與以色列之間衝突的提議,並建議普京應專註於促成烏克蘭的停火。
特朗普告訴記者,「我昨天與普京通了電話,他實際上提議幫助調解。我說,『幫我個忙,先調解下你們自己的。讓我們先調解俄羅斯。』弗拉基米爾,讓我們先調解俄羅斯。你可以以後再擔心這個(以伊衝突問題)」。
特朗普不僅將普京的一腔熱情「澆滅」了,而且還藉機將俄羅斯「數落」了一通。顯而易見,這不僅是拒絕俄羅斯插手,而且還暗示俄羅斯「沒有資格」。
其實,特朗普拒絕讓普京插手的真正原因是美國準備直接介入衝突了。根據以色列媒體《耶路撒冷郵報》19日的報道,特朗普告訴他的高級助手,他已同意(美國)攻擊伊朗的計劃,但他在等待伊朗是否會徹底放棄核計劃,然後再擇機下達最終命令。
顯而易見,一旦美國親自動手,也就意味著包括俄羅斯在內誰也插不上手了。果真如此,作為伊朗的戰略盟友,俄羅斯會眼睜睜地看著伊朗被以色列和美國「蹂躪」而不施以援手嗎?
2025年1月17日,伊朗與俄羅斯簽署了《伊朗與俄羅斯全面戰略夥伴關係條約》,4月份,普京簽署法令使其「正式生效」。有人據此認為,作為盟友,俄羅斯有支援伊朗的義務。然而,普京卻不是這樣解讀的。
根據央視新聞的報道,當地時間19日凌晨,俄羅斯總統普京表示,俄羅斯與伊朗間的全面戰略夥伴關係條約並不包含國防方面的內容,伊朗並未向俄羅斯請求給予軍事援助。
毋庸諱言,普京的「一錘定音」,不僅否定了俄羅斯會出兵伊朗,就是連武器援助的「門」也堵住了。試想,如果美國參戰的話,俄羅斯能公然向伊朗提供武器嗎?
果真如此的話,以特朗普的「個性」,他反手就會向烏克蘭提供遠程進攻性武器,那樣的話,得不償失的就會是俄羅斯了。對此,普京和俄羅斯政府顯然是心知肚明的。
其實,在以伊衝突剛爆發時,已經有俄羅斯高層「否定」了軍援伊朗的選項。比如,俄國家杜馬(議會下院)國防委員會副主席朱拉夫列夫就曾明確表示:「戰略夥伴關係不等於派兵援伊」。
這位俄羅斯高層還反問道:「你在烏克蘭前線見過伊朗士兵嗎?」意思就是說,既然伊朗沒有派兵幫助俄羅斯打仗,俄羅斯自然也不會派兵支援伊朗。
至於俄羅斯是否會向伊朗提供武器援助的問題,直白地說:不會。因為,俄羅斯目前有兩個迫在眉睫的「訴求」,且都與美國有關。一是俄羅斯急切想改善與美國的關係。
二是俄羅斯希望通過在戰略上的讓步,促使美國停止軍援烏克蘭或盡量減少對烏克蘭的援助。試想,在此背景下,俄羅斯能捨棄自己的重大戰略利益,去中東送武器給伊朗打美軍嗎?
既不會出兵伊朗,也不會援助伊朗武器,那與「放棄伊朗」又能有多大區別呢?
國與國之間,沒有永遠的朋友,只有永恆的利益。基於此,不管在任何時候,我們都應該首先「做強自己」,而不是將命運交在別人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