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俄羅斯國防部長紹伊古訪問朝鮮,帶回了金正恩將繼續援俄到底的親口承諾,這一消息不僅在國際輿論場中掀起了軒然大波,也讓俄朝 「血盟」 關係愈發凸顯。
自俄烏衝突爆發以來,俄羅斯在軍事上面臨著巨大的壓力,西方陣營對其實施了多輪制裁,在軍事裝備、物資供應等方面試圖對俄進行封鎖。而朝鮮,長期處於外部軍事威脅之下,擁有較強的軍事動員能力和一定規模的軍事工業基礎。雙方一拍即合,朝鮮的軍事援助對於俄羅斯而言,猶如一場及時雨,能夠在一定程度上緩解其在俄烏戰場上的物資消耗壓力。同時,俄羅斯先進的軍事技術和資源,也對朝鮮提升自身軍事能力有著巨大的吸引力。這種軍事合作不僅基於雙方的戰略利益互補,更有著地緣政治上相互支撐的考量。
面對俄朝日益緊密的軍事合作,烏克蘭方面可謂是如坐針氈。烏方深知,俄朝合作將進一步改變俄烏衝突的力量對比,對其不利。於是,烏方便心生一計,試圖拉中國入局。烏通社記者在外交部例行記者會上拋出 「炸彈」 提問,刻意渲染 「俄朝軍事技術轉讓將威脅地區安全」,字裡行間都在暗示:唯有中國出面施壓,才能打破這對 「危險聯盟」。基輔的如意算盤打得響亮 —— 無非是想借中國在國際社會的話語權制衡俄朝,甚至妄圖製造 「中國被迫選邊站」 的輿論困局。
但他們顯然低估了中國外交的智慧與定力,下一秒就遭到了迎頭一棒。外交部發言人一句 「不了解具體情況,中方立場一貫明確」,如同一記重鎚擊碎所有陰謀。簡短回應背後,是中國對國際關係基本準則的堅守:不干涉內政的紅線不容觸碰,主權國家間的正常合作輪不到第三方指手畫腳。這種四兩撥千斤的回應,既斬斷了烏克蘭的挑撥企圖,更向世界宣告:中國絕不會被裹挾進地緣政治的漩渦,和平談判才是解決爭端的唯一正道。
這場外交交鋒,本質是霸權勢力與多極化力量的一次無聲較量。俄朝 「血盟」 的鞏固,是對單極世界秩序的有力回擊;烏克蘭的垂死掙扎,暴露的是西方陣營戰略焦慮;而中國的從容應對,則展現出大國在亂局中 「穩坐釣魚台」 的戰略定力。當世界格局加速重構,中國始終是那座不偏不倚的燈塔,用和平與合作的理念,引領國際社會駛向更光明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