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緊急回國,呼叫所有心腹撤離,中美俄都清楚伊朗難逃一劫

2025年06月18日15:34:05 軍事 1254

本文陳述所有內容皆有可靠信息來源,具體資料贅述在文中結尾

6月16日夜晚,加拿大卡納納斯基斯村的G7峰會晚宴正進行到高潮,美國總統特朗普卻突然起身離席,在各國領導人錯愕的目光中直奔機場。

而白宮新聞秘書的聲明簡短而沉重:「由於中東局勢,特朗普總統將在今晚離開。」

特朗普緊急回國,呼叫所有心腹撤離,中美俄都清楚伊朗難逃一劫 - 天天要聞

幾小時後,特朗普在專機「空軍一號」的機艙內,掏出手機在社交平台上發出警告:「所有人都應該立即撤離德黑蘭!

與此同時,中國和俄羅斯也先後緊急發出撤僑公告,這一些系列的舉動,表明以伊衝突會不斷惡化,也似乎預示著伊朗這次難逃一劫......

特朗普緊急回國,呼叫所有心腹撤離,中美俄都清楚伊朗難逃一劫 - 天天要聞

核陰影下的伊以衝突

如今中東的戰火已被全面點燃,6月13日凌晨,以色列發動代號「獅子的力量」的大規模空襲,超過200架軍機撲向伊朗境內100多個目標,投下330多枚精確制導彈藥,伊朗國防部總部、核設施等核心目標濃煙滾滾。

特朗普緊急回國,呼叫所有心腹撤離,中美俄都清楚伊朗難逃一劫 - 天天要聞

四十八小時後,70餘架以色列戰機再次如入無人之境般突入伊朗領空,在德黑蘭上空「自由飛行」兩個半小時。

然而在15日夜間,伊朗導彈「報復性」擊中特拉維夫以南的巴特亞姆市,造成10人死亡、150人受傷。

特朗普緊急回國,呼叫所有心腹撤離,中美俄都清楚伊朗難逃一劫 - 天天要聞

當世界以為雙方會就此收手時,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卻在16日晚的新聞發布會投下重磅炸彈

「我們的目標遠未實現——必須消除伊朗核計劃,摧毀其導彈能力,消滅恐怖主義軸心!」

特朗普緊急回國,呼叫所有心腹撤離,中美俄都清楚伊朗難逃一劫 - 天天要聞

這些赤裸裸的政權顛覆宣言,徹底關閉了外交解決的大門,也證明衝突的核心,其實就是圍繞著伊朗的核問題。

而特朗普也早已視伊朗的核能力為「威脅」,就在離開加拿大前,他私下告訴隨行記者團:「我尋求的不是停火,而是伊朗核問題真正結束。」

特朗普緊急回國,呼叫所有心腹撤離,中美俄都清楚伊朗難逃一劫 - 天天要聞

而當被問及美國是否會介入摧毀伊朗核設施時,他意味深長地回答:「希望在我們介入之前,它就已經被清除掉了。」

這些話語透露出一個危險信號:特朗普政府已對伊朗核問題失去耐心。

特朗普緊急回國,呼叫所有心腹撤離,中美俄都清楚伊朗難逃一劫 - 天天要聞

不過讓特朗普都感到驚慌的,是6月16日傍晚,以色列空襲了德黑蘭的伊朗國家廣播電視台總部,這是以色列首次把打擊目標延伸至伊朗的民用設施,也被各國視為全面開戰的徵兆。

特朗普緊急回國,呼叫所有心腹撤離,中美俄都清楚伊朗難逃一劫 - 天天要聞

隨著伊朗宣布退出與美國的核談判,在國民安全都得不到保障的情況下,伊朗很可能會動用自己最後的底牌:核武器。

儘管伊朗多次聲明是《不擴散核武器條約》成員國,堅稱「不尋求發展核武器」,但以色列和美國顯然不再相信這些承諾。

特朗普緊急回國,呼叫所有心腹撤離,中美俄都清楚伊朗難逃一劫 - 天天要聞

今年2月美國情報機構就提交報告,預警以色列可能在2025年上半年襲擊伊朗核設施,而伊朗總統佩澤希齊揚的強硬表態更添火藥味:

「如果敵人破壞了其中一百個核設施,我們將再建造一千個。你可以打擊建築物,但無法打擊建造它的人。」

特朗普緊急回國,呼叫所有心腹撤離,中美俄都清楚伊朗難逃一劫 - 天天要聞

眼看伊朗暴露出越來越嚴重的核威脅,中俄美對伊朗的關係也變的十分微妙。

伊朗或難逃一劫

其實伊朗並非孤立無援,就在特朗普專機降落華盛頓之際,中俄伊三國的戰略協作正在發揮著作用

今年1月17日,俄羅斯與伊朗簽署了有效期20年的《全面戰略夥伴關係條約》,其中明確規定「一方遭受侵略時,另一方不得援助侵略者」條款,被外界視為「軍事同盟」。

特朗普緊急回國,呼叫所有心腹撤離,中美俄都清楚伊朗難逃一劫 - 天天要聞

3月14日,北京舉行了中俄伊三方會晤,中國外交部副部長馬朝旭與俄伊副外長就伊核問題協調立場,隨後三國海軍在阿拉伯海展開「安全紐帶-2025」聯合演習,向世界展示戰略協同。

特朗普緊急回國,呼叫所有心腹撤離,中美俄都清楚伊朗難逃一劫 - 天天要聞

而當伊朗因制裁導致2023年GDP萎縮12%時,中國對伊朗的出口逆勢增長28%,並通過人民幣結算石油貿易為伊朗維繫經濟命脈。

這種「經濟生命線」支持雖不張揚,卻比武器援助更持久,正如防務分析師所指出的:「中國賣的不是商品,而是一套規避制裁的生存體系。」

特朗普緊急回國,呼叫所有心腹撤離,中美俄都清楚伊朗難逃一劫 - 天天要聞

不過目前來看,中俄不會輕易「下場」,而美國就核問題,已經在向伊朗施壓。

6月17日中午,回到白宮不到24小時的特朗普再次發出耐人尋味的勝利宣言:

「我們現在完全掌控了伊朗的領空,伊朗擁有性能優良的空中追蹤器和其他防禦設備,數量還不少,但這些都比不上美國製造的東西。」

特朗普緊急回國,呼叫所有心腹撤離,中美俄都清楚伊朗難逃一劫 - 天天要聞

這種赤裸裸的「秀肌肉」,無異於在伊朗的傷口上撒鹽,也實在助長以色列的氣焰。

此時中東的天空從未如此擁擠:美國的導彈、以色列的戰機、伊朗的防空火網、中俄的偵察衛星也部署在此,伊朗這次或許真在劫難逃。

特朗普緊急回國,呼叫所有心腹撤離,中美俄都清楚伊朗難逃一劫 - 天天要聞

但無論如何,以色列也要學會在戰爭中尊重人道主義,警惕戰火升級,否則當伊朗的核彈落下,一切怒火都會變成被歷史的塵埃。

信息來源:

1.環球時報2025.06.18《特朗普稱已完全控制伊朗上空》

2.環球網2025.06.17《美媒:「由於中東局勢」,特朗普將提前離開G7峰會並返回美國》

3.每日經濟新聞2025.06.13《伊朗正式退出與美國的核談判!特朗普:下一輪打擊更殘酷!以軍:4.伊朗革命衛隊空軍高層指揮系統已被擊垮》

5.環球時報2025.06.16《以色列VS伊朗,未來雙方攻防都為難》

6.新浪財經2025.06.17《特朗普:沒說過尋求停火 要「徹底解決」伊朗核問題》

特朗普緊急回國,呼叫所有心腹撤離,中美俄都清楚伊朗難逃一劫 - 天天要聞

特朗普緊急回國,呼叫所有心腹撤離,中美俄都清楚伊朗難逃一劫 - 天天要聞

特朗普緊急回國,呼叫所有心腹撤離,中美俄都清楚伊朗難逃一劫 - 天天要聞

特朗普緊急回國,呼叫所有心腹撤離,中美俄都清楚伊朗難逃一劫 - 天天要聞

特朗普緊急回國,呼叫所有心腹撤離,中美俄都清楚伊朗難逃一劫 - 天天要聞

軍事分類資訊推薦

俄專家說福建艦抄襲蘇聯設計,30年前的爛尾工程哪來的底氣? - 天天要聞

俄專家說福建艦抄襲蘇聯設計,30年前的爛尾工程哪來的底氣?

前言在大多數人印象中,航母技術是西方的專利,後來者只能跟隨模仿。誰知道,當俄專家指責中國福建艦抄襲30年前蘇聯爛尾工程時,我們的電磁彈射器正把最新戰機送上藍天。技術傳承還是創新突破?這場爭論的背後,究竟誰在打臉誰?編輯:倏禹30年前的爛尾工
加彭戰役揭秘,二戰中被低估的關鍵轉折! - 天天要聞

加彭戰役揭秘,二戰中被低估的關鍵轉折!

在二戰的浩瀚戰場中,非洲戰場以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戰略價值,成為各方勢力激烈爭奪的焦點。其中,加彭戰役作為北非戰役的重要組成部分,雖不如突尼西亞、阿拉曼等戰役聞名,但其在戰局發展中起到了不可忽視的作用。今天,我們就來全面解析這場戰役的背景、過程
蘭生股份動力源頭 - 天天要聞

蘭生股份動力源頭

7月18日晚間,蘭生股份發布公告稱,公司股票已連續6個交易日漲停。公司生產經營正常,日常經營情況及外部經營環境未發生重大變化。除已披露信息外,公司控股股東及實際控制人不存在應披露而未披露的重大事項。
匯聚智造力量,觸達全球買家 | 2025亞太國際智能裝備博覽會圓滿閉幕 - 天天要聞

匯聚智造力量,觸達全球買家 | 2025亞太國際智能裝備博覽會圓滿閉幕

2025年7月20日 第6屆亞太國際智能裝備博覽會 在青島國際會展中心(紅島館) 圓滿閉幕! 4天展會期間,匯聚1038家全球優質企業參展,同期舉辦20餘場高端論壇、5場採購對接會,全面覆蓋製造行業全產業鏈。 此次展會規模創歷史新高,引爆行業熱情!共吸引103750人海內外專業觀眾,累計119312人次,專業採購團168家,海內外意向...
日本「戰忽局」局長預言:最遲13年,中日將有一戰,一方會慘敗 - 天天要聞

日本「戰忽局」局長預言:最遲13年,中日將有一戰,一方會慘敗

曾擁有大校職務的戴旭先生在 自己的著作《C形包圍》之中提出了自己獨到的看法,他認為就中國清朝甲午戰爭之後,我們從來沒有完全獨立的戰勝過日本,未來是否有可能?如果有,那麼可以一勞永逸的解決後顧之憂。中日首次正式交鋒,戰場位於朝鮮半島,而非日本
「地堡粉碎機」入烏戰場:俄腹地更加危險,轉折點降臨? - 天天要聞

「地堡粉碎機」入烏戰場:俄腹地更加危險,轉折點降臨?

最新消息,德國國防部烏克蘭特別工作組掌門人——克里斯蒂安·弗洛伊丁少將近日宣告,「數百枚遠程巡航導彈將於7月底前交付烏克蘭」,這一巡航導彈雖然未指明是「金牛座」,但結合此前默茨的言論以各種新聞基本可以判斷,德國向烏克蘭輸送的這批導彈就是「金牛座」。評論者指出,這絕非尋常軍援那麼簡單,而很可能就是斬向...
新任美國駐馬大使:不支持以色列=恐怖分子 - 天天要聞

新任美國駐馬大使:不支持以色列=恐怖分子

日前美國總統特朗普任命網紅亞當斯擔任下一任駐馬來西亞大使,此舉迅速引發了馬來西亞輿論反彈,各界人士不斷譴責特朗普的做法,要求馬來西亞政府拒絕亞當斯的任命。 亞當斯 馬國前法律部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