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治武:我國航空應急救援體系建設處於起步階段

2025年06月18日13:20:16 軍事 6068

郭治武:我國航空應急救援體系建設處於起步階段 - 天天要聞

6月17日,2025廣州國際應急安全博覽會在廣州舉行,並首次設立低空經濟與應急救援展區,聚焦無人機、evtol等新興技術產品在應急救援領域的應用。

當天,應急管理部救援協調和預案管理局原局長郭治武在航空應急救援產業發展趨勢研討會上致辭表示,我國航空應急救援體系建設仍然處於起步發展階段。

郭治武同時表示,近年來,航空技術在應急救援領域的應用越來越多,尤其是在搶救生命的黃金72小時內,利用航空器進行物資配送、轉移事故人員等,這為應急救援航空體系建設提供了內在動力。目前,全國用於應急管理的飛機和直升機達到280餘架,無人機達到1萬餘架。

中國航空學會航空救援首席專家閆鵬亦在會上表示,2023年,在京津冀抗洪救援中,利用航空力量投送物資超過千噸,轉移群眾上萬人,應急救援響應時間較10年前縮短了60%。「這些發展成果,標誌著我國正從地面為主的傳統救援,向立體聯動的現代化救援模式加速轉型。」閆鵬說。

閆鵬續稱,航空應急救援是國家應急管理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具有戰略性意義。同時,航空應急救援是現代救援體系中的高端組成部分,與先進國家相比,我國在航空應急救援的發展還有很大差距。

閆鵬表示,美國航空應急救援響應時間約20分鐘,覆蓋全國約84.5%的人口;德國航空應急救援響應時間為15分鐘,覆蓋約98%的國土面積;日本基本實現全境直升機覆蓋約20分鐘。

閆鵬指出,我國航空救援體系在指揮效率、力量構成、施救覆蓋、裝備性能、人才建設、政策資金方面都還存在明顯的短板。他也表示,在航空應急救援、低空經濟等推動新型業態的發展過程中,目前還存在「生產了科研產品、看到了應用場景,但是找不到市場、找不到盈利點」的行業困境,這是因為新興產業的生態還沒有形成,需要進一步探索。

(作者 張銳)

軍事分類資訊推薦

殲-5首飛69周年:「中國人做的」,從未離開雲端! - 天天要聞

殲-5首飛69周年:「中國人做的」,從未離開雲端!

1956年7月19日曾在抗美援朝戰場上擊落兩架敵機的英雄飛行員吳克明駕駛著新中國自己生產的第一架噴氣式殲擊機——殲-5在瀋陽騰空而起直衝雲霄機身前部印著鮮紅的編號「中0101」意思是新中國生產的噴氣式殲擊機的第一批第一架殲-5的首飛成功不僅
美專家意見一致:當中國收復台灣時,美國只有一條路可走 - 天天要聞

美專家意見一致:當中國收復台灣時,美國只有一條路可走

台灣問題自1949年以來一直是東亞地區乃至全球地緣政治中的一個敏感議題。作為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台灣的地位問題不僅關乎中國的主權與統一,也牽涉到中美兩大強國的戰略博弈。近年來,隨著中國綜合國力的增強和對台政策的日益強硬,關於中國可能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