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烏克蘭戰場上俄軍的攻勢呈現出多點突破的態勢,從北、東、南三面包圍謝維爾斯克,同時快速攻克關鍵重鎮科馬爾,進一步擠壓烏軍的戰略空間。這場「多點開花」的戰役不僅展現了俄軍戰術的升級,也折射出烏軍面臨的嚴峻困境。
俄軍北部集群的作戰重點集中在亞布洛尼夫卡與尤納科夫卡地區。空降兵部隊迅速佔領亞布洛尼夫卡,切斷了烏軍在該區域的後勤補給線。烏軍為守住這一要地,投入了包括第156、第132機械化旅及多支空降突擊旅在內的精銳部隊,但俄軍仍以壓倒性火力將其逼退至赫拉波夫希大。目前,尤納科夫卡的大半區域已被俄軍控制,烏軍後路被切斷,陷入「進退兩難」的境地。軍事分析人士指出,俄軍接下來可能在此發起殲滅戰,進一步削弱烏軍北部防禦力量。
俄軍東部集群的推進堪稱「閃電戰」的縮影。第36集團軍聯合近衛第37海軍步兵旅和第36獨立謀部旅,僅用三天便攻克了科馬爾——這座戰前擁有1500人口、防禦堅固且橫跨穆克里、耶里亞河的重鎮。科馬爾不僅是烏軍在南對寧斯克地區最大的後勤樞紐,其失守直接導致烏軍向西撤退至河岸防線,士氣與兵力均遭重創。俄軍此次攻堅效率的顯著提升,源於多兵種協同作戰與新型裝備的運用。佔領科馬爾後,俄軍向西進攻扎布羅熱、向北攻打布羅比羅斯克的路徑再無大型村鎮阻擋,後續攻勢如「順水推舟」。
南部集群的推進則聚焦於謝維爾斯克的包圍圈。攻克赫里霍里夫卡後,俄軍已從北、東、南三面對謝維爾斯克形成半包圍態勢,而西側的謝維爾斯克森林帶因失去側翼屏障,防禦價值大打折扣。這一戰術與俄軍在紅金城、敦豪喀斯坦諾普卡等地的戰法如出一轍。與此同時,南部集群對恰斯庫婭的進攻已接近尾聲,預計下周將完成佔領。若謝維爾斯克失守,烏軍在頓涅茨克地區的防線將進一步瓦解。
縱觀各集群的作戰特點,俄軍呈現出兩大戰術突破:其一,北部、東部、南部集群的聯動作戰,形成「鉗形攻勢」,迫使烏軍分散兵力、難以集中防禦;其二,攻堅能力的飛躍——以科馬爾為例,俄軍通過裝甲部隊、無人機與炮兵的多層次打擊,迅速瓦解烏軍堅固防線,攻克時間從數月縮短至三天。此外,俄軍在戰場情報獲取與後勤補給上的效率提升,亦為快速推進提供了保障。
面對俄軍的凌厲攻勢,烏軍面臨雙重危機:一方面,科馬爾等後勤樞紐的失守導致前線補給受阻,裝備損耗難以補充;另一方面,連番敗退使部隊士氣低落,戰鬥力持續下滑。尤其在尤納科夫卡與謝維爾斯克等地,烏軍被迫以劣勢兵力對抗俄軍的多兵種協同攻擊,處境愈發被動。
從當前態勢看,俄軍有望延續「集群推進+重點突破」的戰術,逐步壓縮烏軍控制區。科馬爾的攻克為俄軍打開了西進扎布羅熱的通道,而謝維爾斯克的包圍戰可能成為下一階段的焦點。若俄軍繼續保持攻堅節奏,烏軍在頓涅茨克地區的防線或將面臨全面重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