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慫了?不到一天:就對烏不提金牛座導彈承諾,俄方強硬喊話奏效了。
俄烏局勢再起波瀾。一場圍繞德國是否向烏克蘭提供「金牛座」巡航導彈,引發國際社會高度關注。俄羅斯強硬發出戰爭警告,直指德國可能直接捲入衝突,而德國僅用不到24小時便做出態度轉變,明確表示不考慮提供該導彈。這一事件背後,隱藏著怎樣的地緣政治考量?德國為何選擇「低頭」?俄羅斯的強硬警告又釋放了什麼信號?
根據報道,6月11日,俄羅斯國家杜馬主席沃洛金公開警告,若德國向烏克蘭提供「金牛座」巡航導彈,可能導致俄德直接衝突,甚至開戰。原因在於,烏克蘭目前並不具備操作該導彈的能力,若德國提供這種武器,勢必需要派遣技術人員進行指導,這將被視為德國直接參戰。此外,「金牛座」導彈射程高達500公里,足以威脅到俄羅斯的核心城市莫斯科,這顯然觸碰了俄羅斯的底線。
然而,僅僅24小時後,德國國防部長皮斯托里烏斯在與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的會談中明確表示,德國不會向烏克蘭提供「金牛座」導彈。這一表態與此前德國總理默茨的強硬立場形成鮮明對比。就在上個月,默茨曾公開支持向烏克蘭提供遠程導彈,並表示德國及其盟友將不再限制援助武器的射程。德國為何態度驟變?分析認為,俄羅斯的警告起到了重要作用。
德國的轉變背後,或許還有更深層次的考量。首先,德國始終試圖在援助烏克蘭與避免與俄羅斯直接衝突之間找到平衡點。儘管德國支持烏克蘭,但直接捲入俄烏戰爭顯然不是德國的目標。其次,德國國內對援助烏克蘭的態度存在分歧,部分民眾擔憂過度介入可能引發俄羅斯的報復。此外,德國對俄羅斯能源的依賴雖然有所降低,但仍然是一個敏感問題,德國政府可能希望避免因軍事問題進一步激化矛盾。
儘管德國拒絕提供「金牛座」導彈,但援助並未停止。德國計劃在此前撥出的70億歐元基礎上,再向烏克蘭追加資金支持,同時承諾未來幾年內向烏克蘭提供iris-t防空系統,並加大對烏克蘭遠程無人機和導彈生產領域的投資。這種選擇性援助,反映了德國一方面希望繼續支持烏克蘭,另一方面又試圖避免觸碰俄羅斯的「紅線」。
這一事件也再次揭示了西方國家在援助烏克蘭問題上的核心邏輯:通過支持烏克蘭對抗俄羅斯,但盡量避免直接與俄羅斯發生衝突。西方國家的目標是通過消耗俄羅斯的軍事力量和國際影響力,而自身保持相對的安全距離。烏克蘭在這場博弈中,某種程度上扮演著「棋子」的角色。
德國的態度轉變雖然在短期內不會改變俄烏戰爭的整體走向,但其背後的地緣政治博弈值得深思。未來,隨著戰事的持續,西方國家的援助力度或將進一步加大,而俄羅斯也可能採取更強硬的反制措施。俄烏衝突的走向仍充滿不確定性,而這場圍繞「金牛座」導彈的風波,或許只是更大博弈的冰山一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