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哪些航空公司延誤取消次數多,這份榜單告訴你

2025年06月16日14:22:05 軍事 1260
歐洲哪些航空公司延誤取消次數多,這份榜單告訴你 - 天天要聞歐洲哪些航空公司延誤取消次數多,這份榜單告訴你 - 天天要聞

近日,總部位於德國的航空乘客權益保護網站Flightright公布了一份航班「最不靠譜」榜單,列出今年年初以來,歐洲航班延誤和取消次數最多的航空公司名單。

根據Flightright的定義,「延誤」是指航班抵達時間比原定時間晚15分鐘以上。葡萄牙航空公司以37%的航班延誤率位居榜首,在其運營的4.2萬個航班中,今年半年間有超過1.56萬個出現延誤。法航AirFrance)和瑞士國際航空(Swiss International)均有22%的航班延誤。其中,法航自年初以來已記錄了超過2.3萬次延誤。

相比之下,伊比利亞航空Iberia)、奧地利航空(Austrian)和Wizz Air的延誤比例則僅為10%,表現相對較好。

在航班取消方面,芬蘭航空Finnair)、荷蘭皇家航空KLM)和英國航空(British Airways)構成「最差三甲」。它們分別取消了3.3%、2%和1.5%的航班。

以芬蘭航空為例,在其運營的4.32萬個航班中,有近1500個被取消。法航在取消榜中排第九,2025年1月1日至5月17日期間取消了將近900個航班,占其總航班量的0.88%。

義大利航空(ITA Airways)堪稱「優等生」,在近4.7萬個航班中僅取消了1個。

Flightright提醒,航空公司有義務對延誤3小時或以上的乘客進行賠償。賠償金根據飛行距離計算:飛行距離在1500公里以內的賠償金為250歐元;飛行距離在1500公里至3500公里之間的賠償金為400歐元;飛行距離超過3500公里的賠償金為600歐元。但是,在特殊情況下,如因空中交通管制員罷工或因天氣原因造成航班中斷,乘客不能要求賠償。

特約撰稿:歐時

軍事分類資訊推薦

如何看待朝鮮願無條件支持和聲援俄羅斯? - 天天要聞

如何看待朝鮮願無條件支持和聲援俄羅斯?

最近朝鮮再次高調聲明無條件支持和聲援俄羅斯,並聲稱願為解決烏克蘭事態採取一切措施。這一表態看似只是外交聲援,實則暗含深層的戰略考量。在美西方主導的國際秩序下,朝鮮長期遭受孤立與制裁,而俄烏衝突的爆發為其提供了新的外交機遇。
「漢光演習」又出意外!台軍士兵撞車滿臉血倒地 - 天天要聞

「漢光演習」又出意外!台軍士兵撞車滿臉血倒地

來源:環球時報新媒體 據台灣聯合新聞網7月13日報道,目前正值「漢光演習」期間,12日晚間6時許卻傳出有軍車在行經高雄市旗山區旗南三路時發生衝撞,造成車上3名官兵受傷,滿臉血被救出車外倒地,車內更是一片凌亂,「血染安全氣囊」,3名官兵皆無生
震驚!我竟和巴基斯坦買了同款,只為應對印度 - 天天要聞

震驚!我竟和巴基斯坦買了同款,只為應對印度

在國際關係與軍事裝備採購的領域中,出現了一個頗有意思的現象,那便是有一方宣稱:巴基斯坦從中國購買什麼,自己就從中國購買什麼,並且買回來是為了共同應對印度。這種做法背後有著多方面的考量。首先巴基斯坦與中國有著長久且深厚的合作關係中國提供的各類
台制火箭在日本發射失敗 升空不到1分鐘偏軌墜落 - 天天要聞

台制火箭在日本發射失敗 升空不到1分鐘偏軌墜落

當地時間7月12日上午11點40分左右,在日本北海道大樹町的民間太空港「北海道航天港」,由中國台灣地區民營火箭公司晉陞太空公司的日本法人jtSPACE研製的火箭發射升空,但不久即墜落。據稱,火箭第一級按計劃飛行後落下,與第二級分離,而第二級
中美剛談完,美國就在台灣問題上亮出底牌,日澳兩國要瑟瑟發抖 - 天天要聞

中美剛談完,美國就在台灣問題上亮出底牌,日澳兩國要瑟瑟發抖

王毅外長和美國國務卿盧比奧剛剛談完,為中美後續往來,特別是可能性的特朗普訪問中國定下基調,美國就在台灣問題上亮出底牌,十分不簡單。據悉,日前美國國防部政策副部長科爾比與日本和澳大利亞兩國國防官員的會談中,提及一個重要議題,那就是,如果中美因
德官員:德國出資購買數百枚遠程導彈,7月底向烏克蘭交付 - 天天要聞

德官員:德國出資購買數百枚遠程導彈,7月底向烏克蘭交付

當地時間7月11日,德國國防部負責協調對烏克蘭軍事支持的官員克里斯蒂安·弗羅伊丁在接受德國電視二台採訪時表示,首批由德國出資購買的遠程導彈將於7月底交付烏克蘭。他沒有具體說明交付導彈的型號和射程,但表示這批導彈的數量將達到數百枚。他表示,俄羅斯在戰場上正在取得進展,而烏克蘭則面臨越來越多的挑戰。烏方需要...
俄羅斯航母,放棄維修,再次賣給中國?印度更合適接手 - 天天要聞

俄羅斯航母,放棄維修,再次賣給中國?印度更合適接手

7月11日俄《消息報》披露了一條消息,他們想放棄維修俄軍的庫茲涅佐夫號航母,該航母如今正在摩爾曼斯克的第35號修船廠里,從2017年就開始了漫長的維修之路,無論是2018年的艦體受損還是2019年的電纜著火,都足以說明俄羅斯軍工業在光鮮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