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31「黑鷲」轟炸機
S-31「黑鷲」虛構飛機的二維側視圖,出自1944或1945年《蒼穹》(Sora)雜誌,由羅尼·奧爾斯霍恩航空藝術創作。©羅尼·奧爾斯霍恩航空藝術
1941年4月,日本《蒼穹》雜誌發表了一篇關於未來飛機設計的文章,其中提及的幾款機型在二戰初期被盟軍情報部門列為潛在對手!然而這些設計均未實際建造,很快被遺忘。戰爭後期,該雜誌又發表了關於S-31「黑鷲」(Kurowashi,意為「黑鷹」)重型轟炸機的文章,因其設計過於科幻,顯然未引起盟軍注意。「黑鷲」計劃作為重型轟炸機,搭載四台2500馬力發動機(串列推拉布局),驅動對轉螺旋槳,最大速度690公里/小時,可攜帶8000公斤炸彈,防禦武器包括八挺7.7毫米機槍和四門23毫米機炮,安裝在機翼的遙控炮塔中。
羅尼注釋:2009年,我受埃德溫·戴爾委託為米德蘭出版社《日本秘密項目》中的「宣傳飛機」章節創作該機型的側視圖。我為其塗裝了日本陸軍航空隊第62飛行戰隊第2中隊的標誌——該部隊在二戰中實際裝備過Ki-21「莎莉」、Ki-49「海倫」和Ki-67「佩吉」轟炸機。
技術參數
- 類型:重型轟炸機
- 乘員:5人
- 動力裝置:四台24缸液冷X型發動機,每台2500馬力,每兩台發動機驅動一副金屬三槳葉對轉螺旋槳
尺寸
- 翼展:32.82米/107.7英尺
- 機長:21.09米/69.2英尺
- 機高:5.88米/19.3英尺
- 機翼面積:133.00平方米/1,431.6平方英尺
重量
- 滿載重量:17,850公斤/39,352磅
性能
- 最大速度:690公里/小時/429英里/小時
- 巡航速度:589公里/小時/366英里/小時
- 著陸速度:145公里/小時/90英里/小時
- 航程:5,900公里/3,666英里
- 升限:15,100米/49,540英尺
- 載油量:8,000公斤/17,636磅
武器
- 八挺7.7毫米機槍與四門23毫米機炮
- 最大載彈量8,000公斤(17,636磅)
設計特點
該機採用新穎的防禦武器布局,在機翼前緣和後緣安裝遙控球形炮塔。作為日本戰時航空雜誌虛構的「未來武器」,S-31「黑鷲」的性能參數遠超同期實際裝備水平,反映了當時日本對高性能轟炸機的想像,但其技術指標(如15,100米升限、690公里/小時速度)在1940年代完全不具備可行性,最終僅停留在紙面設計階段,成為二戰航空史上的一段趣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