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對伊朗打動空襲,引發伊朗大規模空襲後,雙方緊張局勢一觸即發,導彈和無人機都已經投入戰場,原本就因為巴以問題讓國際社會爭議的中東現在更是亂成一鍋粥,伊朗議會甚至開始討論封鎖石油運輸通道——霍爾木茲海峽。
作為輸送全球五分之一石油的通道,如果真讓伊朗完成封鎖,那全球燃料市場就會發生大的波動,而且伊朗現在還沒真行動起來,油價就已經因為這個消息上漲7%,真行動起來那還得了?當然,封鎖海峽肯定是伊朗迫不得已的「絕招」,但讓國際社會緊張起來非常足夠。
這也導致中俄美三國都探討了伊以局勢的走向,當地時間6月14日,俄美領導人通電話,普京明確譴責以色列的軍事行動,同時擔憂衝突繼續升級,並有意擔任伊以之間的調解人,而川普同樣擔憂再施壓會導致伊朗反彈,同意恢復美伊談判議程。
中國在6月14日跟伊以雙方通了電話,表示嚴重關切,強調以色列攻擊核設施,開了危險先例,嚴重違反國際法,伊朗外長希望國際社會能夠發出要求,讓以色列停止軍事行動,至於以色列這邊,以方外長也表達了對伊核問題繼續發展下去的擔憂,並保證繼續維護中國機構人員安全。
到了這個地步,中俄美三國都表達了緩和衝突的意願,之後自然就是調解兩國關係,讓局勢回到直接對話上,單從這個目的上來說,中俄美都可以作為調解人,但是美國明尼蘇達州州長蒂姆卻表示「調解伊以矛盾恐怕只能靠中國」。
這結論從何而來?首先是事件發生後立即打伊朗電話的俄羅斯,2022年俄烏衝突的爆發,讓俄羅斯的向西看戰略徹底破產,之後能夠選擇的方向就是亞、非、中東和拉丁美洲,問題是美國在拉丁美洲根深蒂固,俄羅斯最多維持幾個國家關係,比如古巴等等。
而非洲向來不是俄羅斯的優勢地區,美國甚至開始撤離在非洲的部署,所以俄羅斯的目標就是亞洲和中東,對於亞洲的部署,俄羅斯發展對華關係,在金磚框架下加強跟各國聯繫,但很難在其他方面有什麼進展,本質上還是亞洲國家秉持中立為主,否則就是圍繞美國的小圈子。
因此,俄方把中東作為關鍵所在,以色列曾是蘇聯境外最大俄語團體,而中東產油國跟俄羅斯最大糧食出口國形成互補,同時在軍工方面也能援護中東,更吸引俄羅斯的是中東缺少大國,地區國家又是相互限制,誰也不讓誰發展,對外依賴性較重,所以俄羅斯才想著參與當地事務。
以色列國安局局長辭職
但俄羅斯現在的問題在於深陷俄烏衝突,一旦抽調力量介入其中,很可能陷入被拖垮的窘境,另外,俄軍曾支援伊朗獲取蘇-35等先進戰機,現在很容易引發中東的整體警惕。
再來談美國,作為伊核問題的主要談判方,同時作為美以聯盟,美國跟衝突雙方的利益糾葛非常深,自然能夠更清楚的了解局勢,可美國最大的問題也是這個。
如果美國一開始就想著非施壓談判,說不定伊朗根本不會發起軍事行動,而沒有美國點頭,以色列同樣不會襲擊伊朗核設施,所以美國的立場只是為自己爭取利益,至少伊朗現在不可能認可美國這個調解人身份。
以色列要求美國加入對伊朗打擊行動
美州長蒂姆強調「美國很多戰略思想家」之後會說什麼其實都能想到,無非是戰火正在擴大,如果伊朗不妥協,局勢還會更糟糕,事實也確實如此,川普事情剛發生就表示「這只是一個開始」,而在這種局勢下,美國自身對限制伊朗核發展的渴望還要大於調解。
所以蒂姆拿出結論「我們不得不再一次正視現實,恐怕只有中國能夠完成調解」,值得一提的是,這個觀點在美國發出後,引發美國保守派暴怒,多家媒體展開對蒂姆的聲討,稱其「失敗的候選人」,更顯得他的推論無比正確。
不過,俄烏衝突的時候美國指責中國存在偏向,現在美國見到以色列該炸的都炸完了,又讓中國出來平復爭端,未免想的有點太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