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終於豁出去了!絕路,可能才是唯一的生路

2025年06月14日21:53:04 軍事 1239

以色列這次太狠了。

6月13日凌晨,以色列發動了一場叫「雄獅崛起行動「的大規模襲擊,直接打到了伊朗本土。

這次不是亂打一氣,而是有目標、有計劃的精準打擊:

首先是核設施。

納坦茲核設施被擊中了,這可是伊朗最核心的核設施之一。

不僅是納坦茲,昆達卜與霍拉馬巴德的核設施也同時被擊中。

然後是首都,德黑蘭多區傳出爆炸聲響。

伊朗,終於豁出去了!絕路,可能才是唯一的生路 - 天天要聞

這次襲擊最震撼的是,伊朗軍方的幾個大佬都沒了:

  • 革命衛隊總司令海珊·薩拉米,這相當於伊朗最精銳部隊的頭頭。
  • 武裝部隊總參謀長穆罕默德·巴蓋里,相當於總參謀長。
  • 還有6名核科學家。

這就是把伊朗軍方的大腦給端了。

換成任何一個國家,都得拚命反擊,否則以後在國際上就沒法混了。

這次不一樣

很多人可能覺得,中東打打殺殺不是常事嗎?

但這次不一樣。

伊朗第三波一口氣發射了約150枚導彈,這在中東歷史上都是罕見的。

三波襲擊累計300枚,已經是「准戰爭級別」的攻擊了。

伊朗,終於豁出去了!絕路,可能才是唯一的生路 - 天天要聞

一枚現代彈道導彈的造價,通常在幾十萬到幾百萬美元之間。

150枚導彈,保守估計價值上億美元。

伊朗經濟本來就不好,能一口氣砸出這麼多「真金白銀」,說明他們是真的豁出去了。

摧毀特拉維夫和拉馬特甘的建築。

美軍的薩德反導系統參與了攔截行動。

薩德系統是什麼?

那是美國最先進的反導系統之一,專門對付中遠程彈道導彈的。

連美國都得下場幫以色列攔截,說明伊朗的導彈技術已經不是吃素的了。

伊朗的反擊,也是在證明:

即使沒有核武器,我也能讓你付出代價。

伊朗,終於豁出去了!絕路,可能才是唯一的生路 - 天天要聞

這事兒的根本原因是核問題。

以軍稱,伊朗擁有足夠的濃縮鈾,可以在幾天內製造出多枚炸彈,因此需要採取行動應對這一「迫在眉睫的威脅」。

翻譯成大白話就是:

以色列覺得伊朗快要造出核彈了,再不動手就來不及了,所以乾脆先下手為強。

襲擊發生後以色列和伊朗均進入緊急狀態。

兩國都在動員,都在準備更大規模的軍事行動。

150枚導彈,可能只是這場衝突的「開胃菜」。

美國為什麼下場?

美軍的薩德反導系統參與了攔截行動。

這說明了三個問題:

以色列頂不住了。

以色列的鐵穹、大衛投石索這些防空系統,面對150枚導彈的飽和攻擊,確實力不從心。

如果以色列被打垮了,美國在中東的整個戰略布局就完了。

衝突規模已經超出了地區性衝突,需要動用美國最先進的反導系統。

說明,這已經不是小打小鬧了。

伊朗,終於豁出去了!絕路,可能才是唯一的生路 - 天天要聞

多年來,以色列一直吹噓自己有世界上最先進的防空系統。

裝了三道鎖:

遠程有「箭-3」看著,中程有「大衛投石索」守著,近程有「鐵穹」護著。

聽起來很厲害吧?

按理說,蒼蠅都飛不進來。

但這次伊朗的150枚導彈攻擊,讓以色列人第一次真正體驗到了什麼叫挨炸。

結果呢?伊朗150枚導彈一來,這三道鎖全成了擺設。

為什麼?

任何防空系統都有一個飽和攻擊閾值。

簡單說,就是你一次性來太多導彈,再先進的系統也忙不過來。

以色列人這輩子估計沒想過,有一天自己的首都會被導彈轟炸。

他們習慣了在電視上看別人的城市被炸,習慣了看加沙的孩子在廢墟里哭泣,習慣了看敘利亞的醫院冒黑煙。

但這次,輪到他們了。

伊朗這次攻擊,炸掉的建築物可能不多,但炸掉的是以色列人的"安全感"。

伊朗,終於豁出去了!絕路,可能才是唯一的生路 - 天天要聞

以色列人突然發現:

原來我們也會被炸,原來我們的防空系統也不是萬能的,原來我們也會像加沙人一樣躲在地下室里。

這種心理衝擊,遠比炸掉一座大樓可怕。

以色列國防部長卡茨聲稱:「伊朗轟炸人口稠密的城市中心,已越過紅線。」

但問題是:以色列的紅線在哪裡?

炸加沙的學校,不算越紅線。

炸敘利亞的醫院,不算越紅線。

炸黎巴嫩的居民樓,不算越紅線。

但別人炸他們的城市,就是「越紅線」了。

全世界都看著呢:你當施暴者的時候,怎麼不說越紅線?

今天你能炸別人,明天別人也能炸你。

今天你覺得自己無敵,明天可能就要躲防空洞。

伊朗幹了件聰明事兒

伊朗這些年幹了件很聰明的事兒:

把最重要的軍事裝備都藏到了地底下,不是隨便挖個坑就完事,而是工程浩大的地下城市。

伊朗,終於豁出去了!絕路,可能才是唯一的生路 - 天天要聞

2025年,伊朗已經公開展示了第四個大型地下導彈基地,革命衛隊在1月10日又公布了一個高度機密的地下導彈設施。

簡直像科幻電影:

  • 自動化鐵路系統運輸導彈,就像地鐵一樣
  • 導彈垂直存放在"彈藥庫"里,隨時可以發射
  • 革命衛隊高官甚至誇口說"地下設施太滿了,新導彈都不知道往哪放"

這不是吹牛。

從公開視頻看,伊朗確實建成了一套完整的地下導彈生產、儲存、發射體系。

基地存放著Kheybar Shekan、Ghadr-H、Sejjil、Haj Qassem等各型導彈,以及Paveh巡航導彈。

其中,不少已經在2024年4月和10月對以色列的攻擊中使用過。

更要命的是核設施。

美聯社分析衛星照片發現:

伊朗新建的地下核設施,可能連美軍最大的「地堡炸彈」都炸不到 。

伊朗,終於豁出去了!絕路,可能才是唯一的生路 - 天天要聞

這有多深?

專家估計埋在80-100米深的山體內,有些地方甚至可能深達150米。

相當於50層樓。

就算是以色列最先進的鑽地彈,面對這種深度也是有心無力。

伊朗的「致命猶豫」

俄烏戰爭打了這麼久,普京其實一直在等一個機會:

讓美國分心

巴以衝突爆發後,看起來機會來了。

美國的注意力、資源、軍事裝備大量湧向中東,這不正是俄羅斯在烏克蘭戰場上翻身的好時機嗎?

理論上很完美,但現實很骨感。

普京的如意算盤需要一個前提:中東必須持續高強度衝突,才能真正牽制美國

但伊朗犯了一個致命錯誤:遲遲不願親自下場

雖然伊朗支持哈馬斯、真主黨這些代理人,但自己始終在台下指揮,不願直接與以色列硬碰硬。

這種「猶豫」讓美國很快看穿了伊朗的底牌:

伊朗不敢真正升級衝突

既然伊朗不敢親自下場,那中東衝突的烈度就有限,美國也就不需要全力投入中東,依然可以繼續支援烏克蘭。

伊朗,終於豁出去了!絕路,可能才是唯一的生路 - 天天要聞

伊朗的膽怯戰略,讓自己付出了巨大代價。

2024年5月,伊朗總統萊西在直升機墜毀中死亡。

2025 年 6 月 13 日,革命衛隊司令薩拉米等,多名高級將領被精確打擊。

真主黨遭受重大挫折,損失了大部分高級指揮官,最終被迫放棄最初的要求,同意與以色列停火。

通過敘利亞的陸上走廊被削弱,伊朗無法再通過這條路線向真主黨輸送武器。

加強版阿富汗,可不好啃

回頭看,伊朗當初如果真的「以身犯險」,現在的世界格局可能完全不同。

為什麼說伊朗是難以被征服的?

關鍵在於地理。

伊朗是一個多山的國家,到處都是山脈和沙漠。

北邊是更多的山脈和沙漠,東邊的阿富汗基礎設施同樣不利,南邊只有海洋。

軍事專家分析指出,伊朗有與阿富汗同樣數量的優秀防禦地形——山地。

但伊朗,比阿富汗更可怕的地方在於:

面積更大,伊朗164萬平方公里,是阿富汗的2.5倍。

人口更多,8400萬人口,是阿富汗的2倍多。

有完整的軍工體系和石油工業,革命衛隊是專業化武裝力量。

伊朗,終於豁出去了!絕路,可能才是唯一的生路 - 天天要聞

美軍在阿富汗20年都沒能徹底解決問題,面對一個「加強版阿富汗」會是什麼結果?

以色列無法「一波按死」伊朗。

這些深埋地下的設施需要多輪精確打擊才可能摧毀,而以色列的戰略縱深有限,經濟體量也撐不起長期高強度作戰。

以色列GDP5000多億美元,伊朗約3500多億美元。

看起來以色列更富,但伊朗人口是以色列的9倍多,戰爭潛力更大。

以色列國土面積只有2.5萬平方公里,首都特拉維夫距邊境僅 15 公里,缺乏戰略緩衝。

伊朗是164萬平方公里。

伊朗被炸了一個基地,還有幾十個;

以色列被炸一個,就傷筋動骨。

伊朗,終於豁出去了!絕路,可能才是唯一的生路 - 天天要聞

雖然美國支持以色列,但美國為以色列軍事行動已經花費至少227.6億美元,這種支撐也有極限。

如果伊朗在巴以衝突初期就直接參戰,美國必然被迫大規模介入中東。

那樣的話:

美國海空軍主力被牽制在波斯灣,對烏克蘭的軍援必然大幅減少,俄羅斯趁機在烏克蘭戰場翻盤。

但歷史沒有如果。

伊朗的「猶豫不決」不僅坑了自己,也斷送了盟友翻盤的機會。

可能是伊朗唯一的生路

伊朗現在的選擇,本質上是一場生死存亡:

贏了:獲得核武器,成為中東核大國,與美以形成戰略平衡。

輸了:被軍事打擊,政權可能垮台。

但不賭的結果更確定:慢性死亡

從這個角度看,伊朗選擇「核賭局」才是理性的。

而且勝算並不小:

地理優勢明顯,核技術接近突破,美國戰略資源有限。

寧可站著死,也不跪著生

這不是狂熱,而是生存邏輯。在殘酷的國際鬥爭中,這可能是伊朗唯一的生路。

軍事分類資訊推薦

俄專家說福建艦抄襲蘇聯設計,30年前的爛尾工程哪來的底氣? - 天天要聞

俄專家說福建艦抄襲蘇聯設計,30年前的爛尾工程哪來的底氣?

前言在大多數人印象中,航母技術是西方的專利,後來者只能跟隨模仿。誰知道,當俄專家指責中國福建艦抄襲30年前蘇聯爛尾工程時,我們的電磁彈射器正把最新戰機送上藍天。技術傳承還是創新突破?這場爭論的背後,究竟誰在打臉誰?編輯:倏禹30年前的爛尾工
加彭戰役揭秘,二戰中被低估的關鍵轉折! - 天天要聞

加彭戰役揭秘,二戰中被低估的關鍵轉折!

在二戰的浩瀚戰場中,非洲戰場以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戰略價值,成為各方勢力激烈爭奪的焦點。其中,加彭戰役作為北非戰役的重要組成部分,雖不如突尼西亞、阿拉曼等戰役聞名,但其在戰局發展中起到了不可忽視的作用。今天,我們就來全面解析這場戰役的背景、過程
蘭生股份動力源頭 - 天天要聞

蘭生股份動力源頭

7月18日晚間,蘭生股份發布公告稱,公司股票已連續6個交易日漲停。公司生產經營正常,日常經營情況及外部經營環境未發生重大變化。除已披露信息外,公司控股股東及實際控制人不存在應披露而未披露的重大事項。
匯聚智造力量,觸達全球買家 | 2025亞太國際智能裝備博覽會圓滿閉幕 - 天天要聞

匯聚智造力量,觸達全球買家 | 2025亞太國際智能裝備博覽會圓滿閉幕

2025年7月20日 第6屆亞太國際智能裝備博覽會 在青島國際會展中心(紅島館) 圓滿閉幕! 4天展會期間,匯聚1038家全球優質企業參展,同期舉辦20餘場高端論壇、5場採購對接會,全面覆蓋製造行業全產業鏈。 此次展會規模創歷史新高,引爆行業熱情!共吸引103750人海內外專業觀眾,累計119312人次,專業採購團168家,海內外意向...
日本「戰忽局」局長預言:最遲13年,中日將有一戰,一方會慘敗 - 天天要聞

日本「戰忽局」局長預言:最遲13年,中日將有一戰,一方會慘敗

曾擁有大校職務的戴旭先生在 自己的著作《C形包圍》之中提出了自己獨到的看法,他認為就中國清朝甲午戰爭之後,我們從來沒有完全獨立的戰勝過日本,未來是否有可能?如果有,那麼可以一勞永逸的解決後顧之憂。中日首次正式交鋒,戰場位於朝鮮半島,而非日本
「地堡粉碎機」入烏戰場:俄腹地更加危險,轉折點降臨? - 天天要聞

「地堡粉碎機」入烏戰場:俄腹地更加危險,轉折點降臨?

最新消息,德國國防部烏克蘭特別工作組掌門人——克里斯蒂安·弗洛伊丁少將近日宣告,「數百枚遠程巡航導彈將於7月底前交付烏克蘭」,這一巡航導彈雖然未指明是「金牛座」,但結合此前默茨的言論以各種新聞基本可以判斷,德國向烏克蘭輸送的這批導彈就是「金牛座」。評論者指出,這絕非尋常軍援那麼簡單,而很可能就是斬向...
新任美國駐馬大使:不支持以色列=恐怖分子 - 天天要聞

新任美國駐馬大使:不支持以色列=恐怖分子

日前美國總統特朗普任命網紅亞當斯擔任下一任駐馬來西亞大使,此舉迅速引發了馬來西亞輿論反彈,各界人士不斷譴責特朗普的做法,要求馬來西亞政府拒絕亞當斯的任命。 亞當斯 馬國前法律部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