殲10擊落陣風,歐洲軍工的天塌了
2025年5月7日克什米爾空戰中,巴基斯坦空軍殲-10CE戰鬥機在ZDK-03預警機支持下,於80公里外發射霹靂-15E導彈擊落印度陣風戰鬥機。
這一戰果得到美國官員、法國軍工企業及巴基斯坦官方三重證實。
度查謨基地衛星圖像顯示3個陣風機位空置,墜機現場殘骸序列號與印軍BS 001號陣風匹配,被俘飛行員頭盔法文標識清晰可見。
歐洲開始緊急升級陣風戰機,西方世界第一次清晰感受到來自東方的壓力。
達索公司承認陣風升級計劃需追加5億美元換裝AESA,而殲-10CE已實現三代氮化鎵技術量產,這讓歐洲軍工企業感到壓力巨大。
蝴蝶效應已經開始,世界軍火貿易格局正在發生變化。
陣風裸機2.5億美元天價與殲-10CE+預警機全套8000萬美元形成鮮明對比,霹靂-15E單價80萬美元,僅為"流星"導彈1/3,經過這次巴鐵的硬核帶貨,現在中式武器已經成為西方國家重點關注的對象。
飛機沒有性價比,導彈又落後霹靂-15E,只要不是傻子都知道如何選擇。
埃及叫停12架陣風采購轉購殲-10CE,沙特增購36架梟龍Block3替代颱風戰機;
就連身為北約成員國的義大利都對殲10表現出濃厚的興趣。
我國已經允許梟龍戰機兼容義大利阿斯特導彈,打破西方北約武器同盟的模式。
土耳其因美國拒絕供應F-35而轉向考察殲-35,引發北約內部對成員國採購中國戰機的連鎖反應。
義大利最會見風使舵,這次殲10的戰績,讓義大利開始考慮重新站隊。
巴基斯坦空軍使用殲-10CE擊落印度陣風戰機,證明了中國戰機的實戰能力,引發西方社會對中國軍工產品的重新評估。
美國通過F-35壟斷盟國五代機市場,歐洲國家試圖以GCAP項目破局。
特別是特朗普上台之後,歐洲國防自主的緊迫感加強,未來中歐之間很可能進行軍事技術合作。
2024年美國將7家歐洲企業列入「實體清單」,警告與華合作將面臨二級制裁。
義大利萊昂納多公司因參與中巴「梟龍」項目,被禁止參與美軍無人機招標。
美國的這種軍事霸凌行為,讓歐盟眾小弟十分不滿。
中歐之間的合作空間巨大,美國對歐洲的打壓只會讓歐洲遠離美國。
巴基斯坦採購殲-10CE時,搭載義大利Grifo雷達就是一次十分成功的合作案例。
2025年阿拉伯聯合大公國防展上,中歐聯合展台吸引17國代表,簽約額達32億美元。
中國「翼龍-3」與歐洲「蒼鷺」TP可形成互補,中國提供長航時平台,歐洲貢獻先進感測器,可以碾壓美式同類裝備。
中國052D驅逐艦若採用德國MTU 20V4000柴油機,續航力可提升40%,到時候世界海洋上也許都是中歐軍事裝備的天下。
中國「墨子號」衛星與歐盟「量子旗艦計劃」對接,可構建跨大陸量子加密網路,規避美國「稜鏡計劃」監控。
中國可以為歐洲安全提供一個新模式,歐洲未必非得依賴美國。
中國歐洲傳達了新的的「集體安全觀」:
超越傳統軍事同盟,主張「共同、綜合、合作、可持續」安全,反對陣營對抗和零和博弈。
中國對歐洲的安全背書遠比美國的駐軍更可靠,中俄聯合歐洲打造集體安全,比美國所謂的陣營對抗要安全的多。
中俄和歐洲的集體安全觀是和平共處,共同繁榮。美國搞的陣營對抗只是為了美國自己的利益。
這次殲10表面是捅破了西方武器的神話,本質上是讓美國主導的西方安全觀遭到了史無前例的打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