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10年僅產3台,沙特土豪上門求購!國產起重機讓歐美痛失10億訂單
「隨便拍,反正你們永遠也弄不出來!」1990 年,在慕尼黑國際機械展會上,德國工程師很不屑地嘲笑中方代表。
以前,因為技術不行,國內的裝備製造業老是依靠進口,特別是那種移動式的重型起重機,不管是技術還是市場,都被美國、德國和荷蘭把控著。這不但讓我國成了西方的「提款機」,就算花高價引進還得看人家的臉色。
不過,隨著我國自己研發的起重機出現,一下子就打破了歐美長達 50 年的壟斷。現在,徐工生產的 4000 噸級履帶式起重機已經走出了國門,在業內被稱作「全球第一弔」。德國和荷蘭的機械巨頭忍不住驚嘆:低估中國真是大錯特錯!
01 國產設備「讓路」荷蘭起重機
重型機械一直都是一個國家「極限制造」水平的象徵,而起重機那可是工業生產里絕對不能少的「橋樑」。履帶式起重機呢,能夠一邊走,一邊把物體吊起,然後準確地放到指定的地方,不光能讓生產效率大大提高,還最大程度地保證了人員的安全。
在上世紀 80 年代,咱們國內第一台 50 噸級的履帶式起重機出來了,可德國生產的設備都達到了嚇人的 800 噸級。這 16 倍的差距,就像一塊大石頭壓在咱們國家科研人員的心口上。為了讓工業能發展起來,咱們國家不得不去進口西方的先進設備,面對外國公司不停地加價,咱們也只能咽下這口氣。
2008 年,沙特打算吊裝一台重 1700 噸、高 92 米的洗滌塔,手裡有 3600 噸級環軌式吊車的荷蘭公司順利拿到了訂單。那時候,國產起重機最大的荷載還沒超過 1000 噸,只能派工程師去負責方案的規劃和實施。
沒想到,荷蘭公司在這次合作里對咱們處處防備。不但嚴禁我國的技術人員進起重機的駕駛室,還對我國的地基強度、水平度提出幾乎不可能達到的要求,要不然就找各種借口停工或者延期吊裝。特別過分的是,荷蘭起重機的機長指著沙特項目里的吊車,對著我國工程師一頓嘲笑:這裡沒有一台是中國製造!
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起重機、盾構機、燃氣輪機等國產製造在西方備受冷落,不僅難以獲得應有的出場機會,而且在技術升級方面也備受限制。在這屈辱的場景反覆出現之後,我國科研人員堅定地立下誓言:一定要打一場漂亮的翻身仗!
02 「世界第一弔」問世,一雪前恥
徐工高級工程師孫麗團隊,歷經諸多艱難險阻,最終成功製造出荷載 4000 噸級履帶式起重機 XGC88000,榮登世界榜首。據相關報道,這個價值 2 個億的「大力士」,臂長超過 200 米,完全能夠吊起 100 節高鐵。
憑藉著卓越的技術,在 2019 年沙特石油項目中,我國 4000 噸級起重機憑藉絕對優勢將荷蘭公司淘汰出局,成功洗刷了過往的恥辱。截至當下,我國已生產並交付了 3 台 4000 噸級重型設備。
與此同時,我國技術在多個領域也同樣成功奪回了主動權——國產盾構機使價格降低了九成,連續六年產銷量位居世界第一;國產核磁共振打破了天價壟斷並實現量產,國內市場佔有率迅速攀升至 22.3%;有力地奪回了市場。
截至目前,國產履帶式起重機已成功銷往 218 個國家,被人們親切地稱為「擎天柱」。據統計,原本屬於德國的訂單有一大半被徐工集團獲得,佔據了 90%的市場份額,德方貿易額虧損多達 10 億美元。
03 中國製造,問鼎世界
從跟跑到領跑,中國起重機終於站上世界之巔。
國產 XGC88000 憑藉自身的綜合實力,吸引了眾多海外企業前來參展並選購。據外媒報道,在海外的核電、石化、火電等大型工程項目中,其他起重機無法穿過的山谷、高原,它都能夠通行無阻。就連昔日的巨頭德國也對其稱讚有加:「當初真不應該輕視中方工程師!」
在身處困境之時,我們選擇了奮勇反擊,因而才有了如今「基建狂魔」的美譽。相信在未來,會有越來越多的國產技術為「中國製造」遞出亮麗的世界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