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2年,我懷著滿腔熱血參了軍。從小在農村長大的我,聽著村裡退伍老兵講的軍旅故事,總覺得穿上軍裝就能改變命運。父親拍著我的肩膀叮囑:「小軍,到了部隊要吃苦耐勞,爭取立功提干,給咱家爭光!」
我滿懷希望進了部隊,訓練刻苦,一心想在軍營里干出點名堂。可誰能想到,我的命運會經歷一場波折。
當兵一年後,我在一次軍事考核中取得了不錯的成績。指導員找我談話,說軍區技工訓練大隊在各連隊選拔技術兵,名額有限,要我好好把握機會。我當時心裡既激動又忐忑,畢竟在農村出來的我,對「技工」這個詞很陌生,但也明白這是一次改變命運的契機。
技工訓練大隊里聚集了各路精英,主要培養修理、通信、電力等方面的技術兵。我被分到了汽車維修班,跟著班長學習如何保養、修理軍車。從拆發動機到調整底盤,我每天都學得熱火朝天,常常幹得滿手油污、腰酸背痛。
指導員告訴我們:「在部隊,技術兵一樣有機會提干。學好了技術,不愁沒有前途。」這句話成了我堅持下去的動力。
兩年後,我順利通過了技工訓練的結業考核,成為了連隊里的骨幹。每次部隊車輛檢修,我都是第一個被喊上去。戰友們都開玩笑說:「小王,乾脆提個技術幹部算了,省得天天鑽車底下。」
我聽著也暗自憧憬,希望有一天能真正提干。可現實卻並不如人意。1985年,部隊開始精簡編製,提干名額驟減。我原本被列為候選人,但因為名額有限,加上競爭激烈,最終沒有輪到我。
那天,指導員拍著我的肩膀安慰道:「小王,別灰心。機會沒到也彆氣餒,部隊的經歷會成為你一生的財富。」
我嘴上答應著,但心裡卻滿是失落。夢想破滅的滋味讓我難以平靜。
1986年,我服役期滿,帶著失落的心情退伍回到了家鄉。父母見我沒能提干,雖然沒說什麼,但我能看出他們眼中的失望。村裡人也議論紛紛:「當了幾年兵,還是回來了,也沒弄個幹部噹噹。」
面對這些目光,我心裡憋著一股勁:我不能一直這樣下去!
我四處打聽工作機會,可農村裡找一份像樣的工作並不容易。後來,有人告訴我,縣城的運輸公司在招修理工,退伍兵有優先錄取的機會。我一聽,心裡頓時燃起了希望。
憑著在部隊學到的汽車維修技術,我順利通過面試,成為了公司的正式修理工。
在運輸公司里,我像在部隊一樣踏實肯干,什麼臟活累活都搶著干。別人嫌麻煩的發動機拆裝,我能在半天內處理完;遇到車輛在外拋錨,我也總是第一時間趕到現場搶修。
一次,公司一輛運貨卡車在山路上爆胎,還出現了剎車系統故障,司機打電話求援。公司領導派我和另一名工友趕去搶修。那天夜裡,風雨交加,山路泥濘不堪,我們冒著雨在車底下檢查、修復,直到凌晨才完成搶修任務。
第二天,領導特意在大會上表揚了我:「小王不愧是部隊出來的,技術過硬,作風踏實。」
從那以後,我的工作能力得到了同事和領導的認可,不久後被提拔為車間副主任,帶領團隊負責整個公司的車輛維修管理。
幾年後,公司規模擴大,業務範圍也越來越廣。我抓住機會參加了職業技能培訓,還考取了高級技工證書。通過不斷學習和積累經驗,我逐漸從一名普通修理工成長為技術骨幹。
一次偶然的機會,我在縣裡的一次技能比賽中獲得了第一名,還被縣電視台採訪。父親看到電視里的我,激動得逢人就說:「我家小軍在外面干出名堂了!」
我心裡暗自感慨:如果當初沒有部隊的那段經歷,沒有那次技工訓練,我不可能有今天的成就。命運雖然曾讓我錯失提乾的機會,但它也在不經意間為我打開了另一扇門。
如今,我已成為公司技術管理層,收入穩定,日子過得越來越好。每次回到村裡,我都會帶些禮物給父母和鄉親們。村裡的一些年輕人也常來找我請教,我總是耐心鼓勵他們:「不要怕失敗,只要肯努力,機會總會來的。」
父親有一次感慨道:「小軍,當年你沒能在部隊提干,咱們都替你惋惜。可現在看來,你在外面幹得更好啊!咱們家以你為榮。」
聽到這話,我的眼睛有些濕潤。那些年的坎坷和掙扎,終於變成了今天的幸福與自信。
回首往事,我對命運的安排有了更多的理解。部隊教會了我技術和責任感,退伍後的挫折也讓我學會了堅持和奮鬥。雖然未能提干是一段遺憾,但正是這段經歷,讓我在逆境中找到了人生的新方向。
人生的道路上,機會和挑戰並存。只要我們心懷希望,腳踏實地,就一定能改變自己的命運。正如我常對自己說的那句話:「每一步都算數,關鍵是你願不願意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