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當年的「抗美援朝」戰役之惡劣、慘狀,至今聞來亦是令人心酸落淚、渾身顫抖。於1950年的時候,在朝鮮長津湖「250高地」戰場上,年僅17歲的朱彥夫同戰友們誓死堅守陣地。
在一聲令下後,他們冒著四十度的刺骨嚴寒匍匐前進,以血肉之軀硬扛敵人的幾十次猛烈進攻。
最終,身負重傷的朱彥夫被抬回來。經過數次搶救後,朱彥夫的命終於被保住,但是卻失去了四肢和左眼。
4年後,當「抗美援朝」戰爭終於慢慢落下帷幕後,朱彥夫跟著大部隊回國返鄉。
然而,當相關部門將一級傷殘的送回老家時,一向寂靜無常的張家泉村卻瞬間如同炸鍋一般!
大家不敢相信地看著眼前沒有雙手雙腳的年輕人,紛紛瞪大眼睛地驚恐問道:「你真的是朱彥夫?你不是死在戰場了嗎?」
面對大家的疑問和關心,朱彥夫亦是十分意外、不解。原來早在三年前,有人傳回他犧牲戰場的消息。那時候其母親悲慟嚎哭,醒來後又連續昏厥過去數次。
之後,她忍著白髮人送黑髮人的痛苦,親手給兒子朱彥夫立了一個衣冠冢。而組織也以為他犧牲了,還給他評為烈士。
朱彥夫回到老家的那天,其屋門上還掛著「烈士家屬光榮」的大牌子。因此,當他突然返鄉歸來時,全村人和其母親都不敢相信眼前的事實。
得知其中緣由後,一向鐵骨錚錚的朱彥夫忍不住落淚痛哭。然而,當大家激動地喊來其母親時,母親卻哭著把他拒之門外,並語氣冷峻地說道:「我養不了你,你走吧!回到榮軍院去!」
朱母之言,聽到現場之人倒吸一口涼氣,而朱彥夫更是痛苦落淚。原來,朱母當初就極力反對他參軍。如此阻攔,倒不是因為她不懂大義。只是其丈夫亦是參加革命之人,在兒子十歲那年犧牲於戰場。
或許正是源於父親的影響,所以長大後的朱彥夫對革命信念非常強烈。他在14歲的時候就要參軍,但是被母親苦苦攔下。然而次年之時,正值解放戰爭關鍵時期,心有志向的朱彥夫不願蝸居於家中,於是毅然前去參軍殺敵。
在當年的解放戰場上,他立下不少功勞。建國後,原本他可以憑藉當年的戰功,繼而有著很好的工作和生活。
但是當「抗美援朝」戰爭打響後,熱血報國的他再次遠赴入朝作戰。在接下來的「長津湖戰役」中,我軍打出了志願軍軍威,亦是狠狠挫敗了美軍囂張、狂妄氣焰。
不過,我軍那時候傷亡亦是很多。而朱彥夫所在的陣地亦是極為慘烈,他在戰爭中被嚴重炸傷,最後倒在冰天雪地中昏死過去。
幸而我軍趕來的支援部隊在雪地里挖出了他,最後送到後方醫院緊急搶救。醒來後,朱彥夫發現自己已經失去四肢和左眼。
一開始他無法接受現實,更不願活下去浪費我軍醫療資源。為此,他趁醫護人員不注意艱難地爬到窗邊跳樓,幸好被同病房的戰友發現救下他。
此後,在組織的開導、思想教育下,朱彥夫決定勇敢地活下去。不過,他不願餘生永遠麻煩組織,所以決定離開榮軍院,此後回到老家母親身邊盡孝。
然而,母親看到他那般模樣後十分痛心疾首。考慮到自己年邁無法照顧他,所以這才故意說養不了他,以此逼他回到榮軍院生活,也算是讓他餘生有個依靠。
然而無論母親怎麼勸說,朱彥夫仍舊堅持留在家中。在之後無數次的鍛煉、摔傷中,朱彥夫終於能逐漸自理生活。後來,他將鋼筆用膠帶纏在自己的手臂上,把一生經歷寫成書,取名為《極限人生》,以此鼓勵那些身陷困境之人能好好活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