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來說,中東地區的局勢已經沒有那麼緊張了。除去加沙地區的衝突還在持續外,真主黨和以色列的主要衝突已經停止,雙方還簽署了停火協議。值得一提的是,停火協議只能讓雙方不再發生劇烈衝突,但小規模的衝突依然存在。就像以色列,就在不斷襲擊真主黨。
以軍戰機
環球網報道稱,停火協議簽署後,以色列就應該停手了,但以色列還在不斷襲擊黎巴嫩南部地區。而這樣的行為,讓以色列遭遇大量批評。對此,美國駐以色列大使警告稱,以色列已經證明了自己的自衛能力,因此不能再「小題大做」,再把事情繼續鬧大。很顯然,拜登領導的美國不希望以色列再鬧出幺蛾子。
當前國際形勢下,中東地區的穩定成為美國全球戰略布局中的關鍵環節。美國認識到,任何爆發大規模衝突都將對該區域的能源供應、貿易路線乃至恐怖主義威脅帶來不可預測的影響,最終影響到美國的經濟與安全利益。鑒於此,即使以色列與黎巴嫩真主黨之間的歷史恩怨深厚,美國也不再希望看到雙方衝突升級,而是鼓勵通過對話和外交途徑解決問題。
以色列
近年來,美國在中東地區的外交政策逐漸傾向於推動和平進程,而非單純依靠武力解決問題。美國希望通過展現自己在調解衝突中的積極作用,重塑國際形象,證明其仍然是可靠且公正的和平倡導者。在這個背景下,支持以色列與真主黨達成停火協議,既能夠展示美國的外交手腕,又能促進地區穩定,符合美國追求長期和平願景的大國擔當。
美國
而且,美國目前正面臨多個全球性挑戰,從亞洲的崛起大國競爭到歐洲的地緣政治緊張,每一處熱點都需要美國的高度關注與介入。在這種多線作戰的局面下,美國不願將過多精力投入到一場局部衝突中。因此,美國更傾向於促使其盟友以色列與真主黨暫時擱置分歧,避免新的戰火燃燒起來,從而使美國可以集中處理更為緊迫的國際事務。
同時,真主黨與伊斯蘭國等極端組織不同,它在地區擁有廣泛的民間支持和強大的軍事實力,這讓美國意識到,簡單粗暴地將其定義為敵人並不利於長遠的反恐鬥爭。
中東能源
相反,與真主黨建立某種程度的接觸,甚至達成協議,可以在某種程度上利用其對極端分子的壓制力,間接服務於美國的反恐大局。畢竟,極端主義是整個國際社會共同面臨的威脅,美國在此問題上持務實態度,願意尋找共同利益點,攜手打擊敵人。
考慮到以色列與阿拉伯國家的複雜關係,美國在調解以色列與真主黨之間的矛盾時,還需顧及其他中東盟友的感受。
拜登
部分阿拉伯國家雖然與以色列沒有正式外交關係,但在對付伊朗擴張、恐怖主義等問題上與以色列有共同利益。美國作為中間人,希望平衡好各方面的利益關切,既要安撫以色列的安全需求,也要確保不會過度觸怒阿拉伯世界的情緒。
最後,美國國內政治也影響著其對外政策走向。民眾普遍厭倦了無休止的戰爭,渴望政府採取更加和平的外交手段解決國際爭端。以色列與真主黨之間的停火協議,無疑是對居民期盼的正面響應,能夠增強民眾對國家外交政策的信任度,進而支持拜登政府最後任期的施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