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突然划下禁飛區,部分領空關閉88小時。如果普京下定決心,俄軍接下來可能將有新一輪的大動作。
距離俄羅斯首次使用「榛樹」高超音速彈道導彈打擊烏克蘭過去僅一周時間,俄羅斯《記者》網站就又發布消息稱,俄羅斯再度簽發空域管制通告,宣布自11月27日04:00時起,至11月30日20:00時的這88個小時內,將阿斯特拉罕地區卡普斯廷亞爾導彈試驗場上空劃為禁飛區。
【普京可能下令使用「榛樹」對烏克蘭進行第二次打擊】
卡普斯廷亞爾導彈試驗場就是此前俄軍發射「榛樹」導彈的發射場,當時俄軍也曾在導彈發射前發布了關閉試驗場領空的通告。
而相似的通告再度出現,很難不讓人懷疑普京是否會在近期向俄軍下令,對烏克蘭發動第二次高超音速導彈打擊。
這並不是什麼不可能的事。一來,現階段俄烏衝突的對抗強度,已經在美英等國的慫恿下持續升級。尤其是美國方面的縱容,拜登政府明顯不想讓特朗普在上任後就立刻抽身烏克蘭,於是現在美國做的所有事,都在加深美國與衝突的綁定。
【俄羅斯關閉卡普斯廷亞爾導彈試驗場的領空】
以至於除了放任烏克蘭大肆使用美製武器攻擊俄羅斯境內目標外,美國國務卿布林肯還在G7峰會上表示,G7國家和美國已經在最後商定「向烏克蘭提供500億美元的俄羅斯海外凍結資產」的步驟程序。
《紐約時報》更是宣稱,一些白宮官員正在試圖暗示拜登在離任前向烏克蘭交付核武器。
要知道俄羅斯上周高調發射「榛樹」導彈打擊烏克蘭第聶伯羅的南方設計局,就是為了回應美國解除對烏克蘭的武器使用限制,希望通過此舉迫使烏克蘭放棄打擊俄羅斯境內設施的想法,或是讓美國在援烏問題上保持克制。
【俄羅斯《記者》網站報道】
可現實情況卻是,烏克蘭不僅沒有收手,反倒是加大了力度,在短短3天時間裡使用美製ATACMS導彈對庫爾斯克州發動了兩次越境打擊。
而美國內部傳出的「移交核武器」流言,雖然還只是個流言,但這種流言能夠傳播開來,也足以顯示出美國對俄烏衝突的態度相當不負責任。
這些跡象足以證明,俄羅斯的「高超威懾」計策已經破產。而考慮到目前的戰略態勢,莫斯科想要實現目標,就必須給予烏克蘭以及幕後的美國以更大壓力,實施新一輪高超導彈打擊也就不失為一種選擇。
二來,儘管普京已經在上周的講話中明確指出「榛樹」導彈的末端速度超過10馬赫,以人類目前的防空技術難以攔截,是俄軍的「撒手鐧」。但由於有關「榛樹」導彈的消息過於稀少,且普京還在講話中提到「有必要對『榛樹』導彈進行批量生產。」「『榛樹』導彈將在俄羅斯戰略導彈部隊列裝。」
【美製ATACMS導彈】
因此外界普遍認為,「榛樹」導彈仍處於量產前的試驗階段,數量不多,就算烏軍自己攔不住,「榛樹」能夠造成的威脅也是屈指可數的。
在這種情況下,俄羅斯顯然有必要秀一秀「肌肉」,維持自己的威懾形象。最起碼這能讓美國與烏克蘭摸不準俄羅斯到底還剩多少「榛樹」。更何況「榛樹」導彈的性能足以勝任常規打擊斬首任務,就算導彈本身的數量不足以改變戰局,可若是用在威脅烏克蘭乃至北約領導層上,數量少的問題翻個面就變成了「好鋼用在刀刃上」。
當然了,我們也不能排除俄羅斯真的只是想進行導彈試驗的可能性。因為就像普京自己說得那樣,俄軍上周發射「榛樹」導彈,既有警告烏克蘭與北約的用意,也有在實戰環境下測試「榛樹」導彈性能的想法。
【榛樹導彈落地前瞬間】
畢竟高超音速導彈的威懾效果如何,不能只看測試數據,還得看導彈在實戰中的表現,而俄烏衝突無疑給了俄羅斯一個絕佳的武器測試環境。
以往俄羅斯測試導彈突防效果,還只能拿自己的防空導彈去攔截,然後用測試數據「以己度人」,推測導彈對西方防空系統的突防效率。
但現在烏克蘭自己手上就有愛國者-3、IRIST等西方防空系統,俄羅斯直接將在研導彈投入實戰,收到的反饋數據自然是最真實可靠的。
再加上普京又有意推動「榛樹」導彈的量產,以戰代訓、邊戰邊訓的測試模式,勢必能極大提高導彈的改進優化效率,加快導彈量產工作進程。
【烏克蘭的愛國者-3防空導彈殘骸】
不過話又說回來,雖然俄羅斯有意將「榛樹」導彈營造出俄軍的又一「撒手鐧」。但烏克蘭會不會吃這一套,那就是另一回事了。
因為「榛樹」導彈的突防性能固然很強,烏軍攔不住。但以烏軍目前的防空體系完整度,俄軍發射其他導彈他們也未必能攔住。以至於從戰略層面上來看,「榛樹」的性能已經溢出了,只要裡面裝的不是核彈頭,那麼「榛樹」的威脅與其他俄軍導彈的威脅就沒有本質上的差別。
也因此,現在的烏克蘭完全可以用一句「光腳不怕穿鞋」來形容,以至於不管俄羅斯怎麼警告基輔,在基輔完全失去打擊能力前,未來的烏克蘭都不太可能放棄對俄羅斯的越境打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