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以衝突尚未結束、以色列四面出擊之際,俄羅斯後院突然起火了。俄軍對基輔發射大量導彈、讓烏克蘭付出沉重代價後,澤連斯基選擇了以牙還牙,那就是深入打擊俄羅斯本土。
普京或許也沒想到,這一次,烏克蘭居然如此有膽量。
關於俄烏衝突,至少有兩件事值得注意。越來越多的跡象表明,如果俄軍兵敗烏克蘭,最後等待俄羅斯的,很可能是被「群起而伐之」。
第一件事,戰火燒到俄羅斯本土,普京擔心的事情發生了。據俄新社報道,8月7日這天,普京召開了重要會議,與會的包括俄軍總參謀長格拉西莫夫。從普京的表態能夠看出,普京這次很憤怒。
普京表示,基輔對俄羅斯發起了大規模挑釁,包括用導彈等各類武器對俄羅斯的民用建築、住宅與救護車無差別開火。
這一次,普京為什麼會惱羞成怒?因為烏克蘭邁過了俄羅斯的紅線。
根據格拉西莫夫的表態,8月6日凌晨5點多,差不多有1000名烏軍發起了襲擊,目的是奪取庫爾斯克州的領土。當時,試圖攻入庫爾斯克的烏軍,遭到了俄軍的沉重打擊,至少有315人因此傷亡。
格拉西莫夫透露,俄軍至少擊斃了100名烏軍。
需要注意的是,這一次,俄烏激戰的地點,不在烏克蘭前線,而是在俄羅斯本土。參戰的不只有俄軍,還有俄羅斯聯邦安全局。這是五個月以來,烏軍首次攻入俄羅斯本土,意義不言而喻。
為了擊退烏軍,俄軍使出了渾身解數,「柳葉刀」巡飛彈、自殺式無人機、蘇-25攻擊機與彈道導彈,都參與了這次戰鬥。但即便如此,烏軍還是突入了庫爾斯克,且最遠突入了7公里。
這次戰鬥持續的時間很長。根據俄羅斯的表態,烏軍造成了俄羅斯至少5死20傷,但俄軍擊退了烏軍的進攻。
烏克蘭公布的視頻顯示,烏軍突入俄羅斯本土後,摧毀了至少一架卡-52直升機,還俘虜了多名俄軍士兵。
這被認為是俄烏衝突爆發至今,烏克蘭對俄羅斯本土發起的最大規模攻擊,一些俄羅斯村莊還短暫脫離了俄方控制。
烏軍針對庫爾斯克州的襲擊,讓俄羅斯怒不可遏,這被認為是在挑戰俄羅斯的底線。但基輔未必會這麼認為。在烏克蘭看來,既然俄軍能在烏克蘭發起「特別軍事行動」,那麼烏軍就能以牙還牙,在俄羅斯本土展開地面軍事行動。
不難看出,在F-16戰機參戰、美國允許烏軍使用美製武器襲擊俄羅斯本土的情況下,烏軍越來越有底氣了。嘴上喊話莫斯科重返談判桌的基輔,實際上想要的,是改變戰局,以及用實際行動向北約遞交投名狀,以獲得更多軍事支持。
一直以來,普京最擔心的事情之一,就是俄羅斯本土遭到大規模襲擊。前段時間,烏軍使用無人機襲擊俄羅斯煉油廠,以及對俄羅斯本土發射北約導彈,已讓俄羅斯坐立不安。但是這一次,烏軍地面部隊突入俄羅斯本土,無異於基輔在打俄羅斯的耳光,難免會讓俄羅斯倒吸一口涼氣。
如果烏軍隔三岔五就發起類似的軍事行動,生活在俄烏邊境的俄羅斯民眾,肯定會擔憂不已,這不是普京想看到的結果。
一如既往的是,俄羅斯迎來噩耗之後,美國選擇了保持克制。
美國表示,美國不著急在烏克蘭本土生產武器。
對俄羅斯而言,現在的當務之急,莫過於給俄羅斯民眾吃下「定心丸」,以及確保烏軍不再突入俄羅斯本土。最大的問題在於:烏克蘭會對俄羅斯妥協嗎?答案顯而易見。
表面上看,突入俄本土的是烏軍,但真正的「幕後黑手」,無疑是美國。如果沒有美國提供的軍事援助,烏軍很難收穫這樣的戰果。
俄羅斯要想迫使基輔妥協,最重要的,是讓美國主導的北約對俄羅斯投鼠忌器。否則的話,類似的悲劇沒準還會重演。
第二件事,俄親密盟友倒戈美歐。換在兩年前,很難想像,亞美尼亞居然有意實現與土耳其的關係正常化。要知道,亞美尼亞之所以會在納卡吃大虧,一是因為實力不如對手,二是因為俄羅斯沒有替其挺身而出,三是因為土耳其為對手提供了大量軍事援助。
但在當下,作為集安組織成員國的亞美尼亞,居然有可能會與土耳其和解,確實很出人意料。
但最讓俄羅斯不安的,還是亞美尼亞倒向美歐。
亞美尼亞已明確表示,不打算參加集安組織在9月份舉行的軍演。
這段時間,亞美尼亞做了很多讓俄羅斯憤怒的事:參加北約峰會、與美國舉行聯合軍演、與歐盟深化軍事合作、拒絕為集安組織活動提供資金、拒絕參加集安組織外長會議、暗示會在必要時退出集安組織……對於俄羅斯的提醒與勸告,亞美尼亞全然不理。
俄羅斯認為,美歐北約是在利用亞美尼亞,如果亞美尼亞不及時醒悟,亞美尼亞的安全可能會受到影響,高加索的穩定也會遭到破壞。讓俄羅斯心寒的是,亞美尼亞鐵了心要擁抱美歐,根本就不想再像過去一樣依賴俄羅斯了。
對此,俄羅斯看在眼裡記在心上,卻又只能長嘆一口氣。
還有就是,喬治亞與摩爾多瓦,都有可能會成為第二個烏克蘭,美國在不斷地滲透俄羅斯後院。稍有不慎,俄羅斯在中亞、高加索與東歐的影響力,會出現下滑。
屋漏偏逢連夜雨,噩耗接連不斷,面對北約數十國的出招,俄羅斯難免會感到有心無力。
既要防止俄羅斯後院起火,又要與美國扳手腕,在用一己之力對抗整個北約的情況下,普京實在太難了。
對俄羅斯與烏克蘭而言,在恰當的時間用恰當的方式將戰爭畫上句號,才是真正的明智之舉。接著打下去,結果只能是兩敗俱傷,坐收漁利的卻是美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