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美援朝戰爭第二次戰役,從1950年11月6日誘敵深入開始,至12月24日戰役追擊結束,連續作戰49天,殲敵3.6萬餘人,其中美軍24萬餘人。一舉將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從鴨綠江邊打回到三八線,不僅挫敗了其在聖誕節前結束朝鮮戰爭的「總攻勢」,徹底粉碎了其佔領全朝鮮的企圖,迫使其由瘋狂進攻轉為狼狽撤退,有力地打擊了美帝國主義的侵略氣焰,而且幫助朝鮮人民收復了三八線以北除襄陽外的全部領土,並收復了三八線以南的瓮津半島和延安半島,扭轉了朝鮮戰局,使朝鮮戰場形勢發生了根本性變化,為抗美援朝戰爭最後勝利奠定了基礎。這一勝利,大大超出了戰役預想。
此次戰役,是志願軍在抗美援朝戰爭中對美軍打擊最為嚴厲的一次戰役,也是志願軍在抗美援朝戰爭運動戰階段打得最為精彩的一次戰役。這次戰役在指導上有如下幾個特點:
第一,正確判斷戰場態勢,果斷確正根本扭轉朝鮮戰局的決心
在第一次戰役時,志願軍雖在清川江以北予進攻的美第八集團軍以打擊,使美第八集團軍向清川江一線作了退縮,但並沒有改變「聯合國軍」向中朝邊境全面進攻的形勢,志願軍在朝鮮還沒有根本解決站穩腳跟問題。而此時美國軍政當局和「聯合國軍」總部對志願軍的參戰兵力和意圖均處於一種茫然狀態。
雖志願軍在第一次戰役中就投入6個軍29萬餘人,「聯合國軍」總部和美國軍政當局也知道中國軍隊出動到朝鮮作戰,但他們既搞不清志願軍出動了多少軍隊,也不知道志願軍出動到朝鮮的目標是什麼,錯誤地判斷志願軍只是象徵性參戰,只有幾萬人,不是不可侮的力量。鑒於這種情況,為改變戰場形勢,根本解決志願軍站穩腳跟問題,毛澤東果斷決定,第二次戰役,志願軍將戰場擺在平壤、元山線的正面,而以德川、寧遠以北以西地區為後方,從而根本改變朝鮮戰局,並據此決定,集中第一次戰役時的6個軍於西線,緊急凋第九兵團3個軍加入志願軍序列入朝擔任東線作戰,東、西兩線全力作戰。這一決心既符合志願軍的作戰需要,又符合戰場形勢,從而為志願軍取得第二次戰役勝利奠定了基礎。
第二,利用美國軍政當局戰略上的判斷錯誤和麥克阿瑟的驕狂心理,將計就計,擴大其錯覺,造成戰略和戰役上的突然性
從1951年11月6日麥克阿瑟進行試探進攻開始,志願軍即「採取寬大正面運動防禦與游擊戰相結合的方針」,開始誘敵深入。西線以第39軍第一一七師、第40軍第一一九師、第38軍第一一二師和第42軍第一二五師,展開於第一線,節節阻擊,故意示弱,驕縱敵軍,誘敵深入;東線第42軍也以一部兵力在黃草嶺以北地區與敵保持接觸,遲滯美陸戰第一師向長津湖方向推進,主力則隱蔽後撤到預定地區休整,以逸待勞。
「聯合國軍」由於遭到志願軍第一次戰役的打擊,特別是對志願軍的兵力和部署情況不明,在試探性進攻中,行動非常謹慎,穩紮穩打,進展緩慢。志願軍為實現戰役企圖,既要抓住「聯合國軍」,表現出與其作戰的決心,給以打擊,又要顯示力量不強,而步步後撤,驕縱「聯合國軍」,造成其錯覺,進而牽牢「牛鼻子」,把「聯合國軍」誘入既定戰場,創造出反擊的有利戰機。在志願軍總部的巧妙指導下,擔任誘敵深入任務的志願軍各部,一開始即對進攻的「聯合國軍」展開頑強阻擊,第一一二師在飛虎山、第一二師在德川等地還進行了激烈地爭奪。
在志願軍第一線誘敵部隊的頑強阻擊下,至11月8日,西線美第八集團軍部隊始終未能前進一步,東線長津湖地區的美陸戰第一師也步履艱難。「聯合國軍」總司令麥克阿瑟嚴令各部加緊進攻,迅速向進攻出發線推進。「聯合國軍」部隊主力遂逐步展開,向北攻擊前進。
鑒於此,志願軍總部於11月9日令第一二五師繼續堅守德川陣地,西線清川江地區阻擊的其他各部,均後撤一步,誘敵前進,繼續阻擊。但「聯合國軍」對前次戰役時因分散冒進而遭受的打擊心有餘悸,同時對中國軍隊的兵力和作戰意圖仍毫無頭緒。因此,雖然麥克阿瑟一再督促,但至11月16日,西線美第八集團軍僅向北推進9一16公里,而東線的美陸戰第一師則平均每天只推進1英里,始終在下碣隅里、古土裡地區徘徊。
彭德懷為進一步造成敵軍錯覺,實現將敵軍誘至預定地區殲滅的目的,果斷命令西線誘敵各部從17日起停止對敵反擊,東、西線部隊均進一步後撤,與敵軍脫離接觸。
志願軍誘敵部隊在後撤過程中,故意在陣地上和道路旁丟棄部分裝備和物品,製造「狼狽撤逃」的假象。同時,有意向被釋放的美軍戰俘透露消息,說志願軍部隊糧食供應困難,準備撤回國內,以誘使敵軍放膽北進。
「聯合國軍」果然為志願軍的後撤行動所迷惑,作出了錯誤判斷。他們認為:志願軍是「怯戰退走」,估計在朝鮮的中共軍隊只有6萬一7萬人,並不是不可侮的力量,這些軍隊沒有得到很好的補給,補給的困難和寒冷的天氣可能是他們撤退的原因。從l1月l8日開始,東、西線美軍全線放膽向北推進,至21日,全部到達志願軍預定的總攻開始線,進入了志願軍的既設戰場。美第七師第十七團進至鴨綠江邊的惠山鎮,這是美軍到達中朝邊境的第一支也是唯一一支部隊。麥克阿瑟立即為此給美第十軍軍長阿爾蒙德發電祝賀。此時,「聯合國軍」總部和美國軍政當局則完全被志願軍誘敵深入的行動所迷惑,作出了導致其戰場慘敗的判斷和決策,允許麥克阿瑟全力以赴發起進攻,佔領全朝鮮。
志願軍西線部隊於25日晚、東線部隊於27日晚有如神兵天降,突然發起攻擊,打得美軍不知所措,不僅麥克阿瑟被打蒙了,打傻了,而且美國軍政當局也被打蒙了,打傻了。
第三,抓住美軍怕抄後路的弱點,發揮志願軍的戰術特長,大膽實施戰役上迂迴包圍和分割包圍的戰術
戰役反擊開始後,在西線,志願軍首先選擇美第八集團軍戰役布勢上的薄弱環節,集中力量包圍殲滅其進攻右翼戰鬥力較弱的南朝鮮第二軍團兩個師,打開戰役缺口,爾後集中第38、第42兩個軍,多路向美第八集團軍側後實施戰役和戰略性的遷回,切斷了美第九軍南撤退路,將美第九軍主力美第二、第二十五師和土耳其旅等部三面包圍於以價川、軍隅里為中心的清月川江南北地區;在東線,則突然將美陸戰第一師大部和美第七師1個多團分割包圍在幾個孤立的點上,切斷了美軍相互之間的聯繫。
從而動搖了「聯合國軍」整個進攻布勢,在東、西兩線都造成了殲敵的有利態勢。東線志願軍第九兵團還在美軍撤退的必經之路預先部署了幾道阻擊陣地,致使美陸戰第一師在長津湖地區突出包圍南逃後,步步受到阻截。東、西兩線全力作戰,予美第二師、第七師、海軍陸戰隊第一師和土耳其旅以殲滅性打擊,重創美第二十五師。
第四、抓住美軍動搖時機,乘勢擴大勝利
西線在清川江南北地區重創美第九軍後,已完成了戰役的預定任務。但此時,已撤至平壤及東、西一線布防的美軍,決心動搖,毛澤東、彭德懷抓住這一時機,組織志願軍西線部隊向平壤追擊,待美軍從平壤南撤後,又組織志願軍西線部隊全線向三八線攻進。東線追擊予美第十軍指揮的部隊慘痛打擊,美第十軍指揮的部隊最後由其海軍軍艦接應從海上撤逃,從而使志願軍整個戰役取得了大大超出預想的勝利。
經過這次戰役,進一步證明,志願軍雖然武器裝備與美軍相比強弱懸殊,給作戰造成很多困難,但仍然可以同美軍作戰,並且可以取得作戰的勝利。第38軍總結了第二次戰役的作戰經驗,12月16日彭德將這一經驗轉發志願軍各部並報中央軍委。毛澤東看到這一經驗,極為重視,於18日,又將其轉發各中央局、分局、省市區黨委和各級軍區、各兵團、各軍及新組建的軍事學院,指出:「這是極重要的經驗,望注意研究。在志願軍的作戰經驗中證明,我軍對於具有高度優良裝備及有,制空權的美國軍隊,是完全能夠戰勝的。」後來,毛澤東、周恩來都說過,能不能打的問題,「兩三個月就解決了。敵人大炮比我們多,但士氣低,是鐵多氣少。」「經過三個多月的時間,證明我們能夠把敵人打退,我們把美帝國主好打回到三八線附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