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美媒突然發出驚人報道,稱半個太平洋已經成為「中國後院」,話音剛落,五角大樓的危險動作轟然而至。
不過,這個報道中所說的「中國後院」,並非指南海、東海、黃海或者渤海這些直接接壤著中國大陸的海域,而是遠在第二島鏈的關島。
日前,美國國防部公開了一張照片,美軍的「佛羅里達」號巡航導彈核潛艇,在關島海軍基地進行了「戰斧」巡航導彈的再填裝作業。五角大樓如此公開地分享其核潛艇的具體位置和彈藥補給的詳情,無疑是極為罕見的。
美國此舉被外界廣泛解讀為向中國乃至俄羅斯等潛在對手發送強硬的軍事信號,尤其是在中國和俄羅斯加強軍事合作、甚至聯合進行海軍演習和巡邏的背景下。
那麼,為何美媒會將重兵集結的關島描述為「中國後院」呢?
首先,關島地理位置優越,位於菲律賓以東1500英里,作為美國在西太平洋的前沿基地,擁有空軍、海軍及海軍陸戰隊等多種軍種部署,加之美國導彈防禦局牽頭部署的多樣化導彈防禦系統,構成了一套完備的軍事力量投射與防禦體系。
而中國從解放軍火箭軍的「東風-26」中遠程導彈到海軍潛艇的潛射巡航導彈,再到空軍轟-6k掛載的空射導彈,均顯示關島已然處於中國軍隊遠程打擊能力的覆蓋範圍內。
特別是中國航母遼寧艦和山東艦的頻繁遠海訓練,更是在無形中將關島納入了其潛在的打擊範圍。此外,遼寧艦航母編隊在2022年12月的遠海訓練中,首次逼近關島至約500公里範圍,進一步凸顯了中國海軍的遠程作戰能力。
面對中國海軍的迅速崛起和第一島鏈的逐漸失守,美國在第二島鏈可用的軍事基地已經顯得捉襟見肘。
若論失去關島,美軍在整個太平洋地區的戰略布局和應對能力將大幅度萎縮,不得不退守到數千公里外的夏威夷。
因此,雖然「中國後院」的說法或許帶有些許誇張之詞,但它反映出的是美方對於日益增長的中國軍事能力的擔憂和急切。
在這個背景下,日本發出重磅消息,宣布雙方正在草擬一份將包含核威懾力量的「延伸威懾」聯合聲明,此舉意味著美國將承諾使用其核武庫以保障日本的安全。
令人關注的是,這一文件預計將在年內完成,這不僅加深了美日的軍事合作,也在地緣政治上投下了一顆重要的棋子。
拜登總統曾在競選期間暗示他將考慮修改美國的核武政策,包括採納「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立場。
然而,在盟友特別是亞太地區國家的強烈勸阻下,美國似乎步入了一條與其早期承諾相背離的道路。
通過提供核潛艇技術給澳大利亞,再到對日本的最新核保護承諾,所有這些舉措共同揭示了一個信息:在核安全的問題上,拜登政府的實際動作與其公開的言辭截然不同。
此舉背後的深層動機也值得深思,向日本提供如此有力的安全保障,並非僅僅為了兌現對盟友的承諾,更多的是出於對中國不斷增長影響力的憂慮和對策。
它同時也是一種軍事戰略的調整,旨在通過強化日本的安全感,促其在亞太區域對抗中國的戰略中扮演更加積極的角色。
然而,日本政府應當警惕這種「核保護傘」的真實意圖與可能帶來的風險。身為歷史上唯一遭受過核襲擊的國家,日本加深與美國在核政策上的合作具有非比尋常的風險。在地區緊張局勢下,這樣的舉措可能不僅激化地區矛盾,還可能將日本置於更加複雜和危險的地位。
進一步而言,美國在亞太地區的策略顯示了對中國的不信任和對自身影響力下降的擔憂。美國顯然試圖通過強化與盟友的關係,尤其是通過提供核保護傘這樣的極端措施,來維持其在地區的主導地位。
但這種策略是否真能夠達成其長遠的戰略目標,或者只會在未來引發更多的不確定性和衝突,仍是一個未知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