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觀察者網 齊倩】就特朗普對進入美國港口的中國船隻最高單次收取150萬美元的所謂「服務費」一事,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ustr)於當地時間3月24日召開聽證會,並定於26日召開另一場聽證會。此前,這一消息已經在美國各行各業引發軒然大波。
據路透社和香港《南華早報》報道,在24日聽證會上,美國行業代表與議員們爆發激烈衝突。
報道稱,這一想法在政治上很受歡迎,美國議員認為此舉有利於「國家安全」和「供應鏈安全」。但美國航運、出口和農業等多個行業代表紛紛警告稱,這將適得其反,嚴重損害美國經濟。美國最大國際遠洋貨運公司負責人直言,若此政策最終將摧毀所有航運公司,「那麼國家利益就無從談起」。
美國航運業哀嘆:這是在懲罰我們啊
特朗普政府希望通過對中國船隻徵收高額「服務費」,重振美國造船業。ustr也認為,這項費用對所謂「國家安全」至關重要,中國船隻的主導地位損害美企利益,還「對美國經濟和國家安全構成風險」。
據報道,此舉得到了國會兩黨的支持。共和黨眾議員約翰·穆勒納爾和民主黨眾議員拉賈·克里希納穆爾蒂是24日聽證會上支持徵收「服務費」的美國議員的代表。他們聲稱,美國造船業遭受了來自中國的「不公平競爭」,美國採取行動「勢在必行」。
然而,從農民到全球海運承運商,美國多個商業利益集團都對這一政策發出警告。
seaboard marine是美國最大的國際遠洋貨運公司。該公司首席執行官愛德華·岡薩雷斯24日在證詞中表示:「如果推動美國造船業的努力無意中摧毀了美國所有的航運公司,那麼國家利益就無從談起。」
與許多美國航運公司一樣,seaboard高度依賴中國製造的船舶。據海事數據提供商alphaliner稱,該公司船隊的24艘船中,有16艘是中國製造的。
另一個美國航運公司world direct shipping的老闆丹尼爾·布雷澤同樣警告說,擬議的措施將適得其反。他解釋說,該公司的三艘船舶中有兩艘是中國製造的,如果用非中國製造的船舶替換它們,或者支付「服務費」,將會造成重大「財務打擊」。
美國航運公司高度依賴中國製造的船舶 nbc製圖
美國船舶運營商表示,向中國船隻收費,將導致更多的美國貨物流向擁有更好資源的、可以應對變化的其他遠洋運輸公司,比如中國公司。
美國tropical shipping航運公司總裁蒂姆·馬丁目前擁有9艘中國船舶,從佛羅里達州棕櫚灘為加勒比海、中美洲和南美洲的30個港口提供服務。他強調,服務於加勒比地區的美國航運業「無法承受額外的成本」,並認為中國競爭對手將取代該地區的美國航運商和出口商。
與此同時,業內高管表示,美國造船廠提高產能需要數年之久,在此期間,日本和韓國的造船廠將難以代替中國,滿足需求。美國航運協會首席執行官凱西·梅特卡夫表示,更換現有的中國船舶並不像打開電燈開關那麼簡單,「懲罰中國和美國海運系統並不是一個可接受的結果」。
全美各行各業,人人自危
不僅是航運公司,還有更多美國行業面臨損失。據悉,美國船舶運營商通過內陸水道、五大湖和美國沿海地區運輸貨物,支撐著美國製造業、採礦業和農業等關鍵產業。
美國大豆協會負責人邁克·科恩認為,低價是美國大豆在全球市場上的優勢,但若港口費用增加,美國農民將面臨「意想不到的後果」。他指出,美國大豆近50%用於出口,中國一直是最大的買家之一。
美國聯合穀物公司總裁奧古斯托·巴薩尼尼在3月21日致ustr的一封信中也警告說,該提案「將嚴重影響美國農產品出口的競爭力」。他補充說,此舉的「意外後果」已經開始顯現,全球航運市場已作出反應,減少前往美國港口的訂艙量、提高運費並修改合同條款。
滿載集裝箱的貨船停靠在美國加州奧克蘭港 奧克蘭港網站
美國煤炭委員會在3月17日致ustr的信中表示,擬議的舉措「已經導致煤炭運輸談判中斷」。
在此之前,美國煤炭和農業行業已經陷入了中美貿易緊張局勢,中方已宣布對美國煤炭和農產品徵收10%至15%的報復性關稅。
美國煤炭行業供應鏈代表委員會的首席執行官艾米麗·阿圖恩表示,針對與中國有關的船隻徵收的費用,將對「煤炭開採公司、煤炭出口碼頭運營商以及支持煤炭行業的運輸和其他服務提供商」產生負面影響,由於美國造船能力有限,煤炭出口商「不可能」獲得足夠的船隻。
她補充道:「如果實施擬議的措施,美國煤炭出口業務將受到打擊。澳大利亞等其他國家的煤炭儲備足以搶佔美國煤炭出口的市場份額。」
還有海運業人士擔心,這項費用可能迫使貨物避開美國,繼而影響數千個物流和相關工作崗位。
據代表美國西海岸碼頭工人的國際碼頭與倉庫工會(ilwu)在3月20日致信ustr稱,華盛頓州以往繁忙的轉口港普吉特灣的港口,如今「貨運量大幅下降」。該組織指出,僅2024年1月至11月,就有560億美元的美國進口商品被轉移至加拿大和墨西哥。
該組織還表示,這一事態發展導致託運人,「特別是農產品出口商,難以獲得所需的集裝箱,這已經造成了代價高昂的延誤,尤其是在收穫季節」。
nbc援引數據指出,每年有1.5萬億美元的美國貿易直接或間接地通過班輪運輸業進行。班輪運輸業為美國提供了超過640萬個就業崗位,為美國國內生產總值貢獻了超過1.1萬億美元。
「美國船運商損失將高達數十億美元」
特朗普政府上台後尋求提高造船能力,以對抗中國的造船業。3月4日,特朗普在美國國會聯席會議上發表演講,宣稱要「重振美國造船業」,「讓這個行業回歸美國,這是它應有的歸宿」。他計劃在白宮設立造船辦公室,並提供特殊的稅收優惠。
今年2月下旬,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ustr)使出一條「毒計」,宣布計劃對中國製造船隻進港徵收最高150萬美元的所謂「附加服務費」,並計劃於當地時間3月24日就提案內容舉行公開聽證會。
美方這一擬議方案在整個航運業以及更廣泛的供應鏈參與者中都掀起軒然大波。在公開意見徵詢期間,ustr網上留言板被反對聲浪「屠版」。據美媒報道,幾乎(留言板上的)所有意見都指出,這項提案會造成物流混亂、對美國企業和更廣泛經濟產生損害。
《日本經濟新聞》曾刊文指出,在製造業衰退、勞動力短缺等因素影響下,近年來美國的船隻建造和修理能力嚴重下滑,已難以正常建造最尖端的艦艇。如今,中國的造船能力是美國的200倍以上,特朗普政府振興造船業的計劃將面臨巨大的困難。
特朗普政府威脅對中國船隻徵收高額「服務費」,但還沒實行,自家人先遭殃了。
據路透社日前報道,擬議的政策導致美國出口商難以找到船隻將貨物運往國外。如今,美國煤炭庫存激增,早已陷入困境的農業市場面臨更多不確定性。美國主要出口商和運輸供應商指出,此舉限制了他們運輸農業、能源、採礦、建築和製成品所需的船舶數量。
到2023年,中國建造商船噸位已佔全球50%,美國為0.1% 美媒axios製圖
《南華早報》援引數據稱,中國企業製造了全球80%以上的乾貨船。據美國政府估計,截至2024年1月,中國擁有的船隻佔全球商業船隊的19%以上,並控制著95%的集裝箱運輸。
報道指出,對與中國有關的船隻徵收港口費可能會給美國船運商帶來數十億美元的額外成本,而船運商將被迫將這些成本轉嫁給美國企業和消費者。特朗普政府不斷升級的貿易關稅已經引發了消費者對價格上漲的擔憂,並使美國出口商容易成為其他國家的報復對象。
另據美國全國廣播公司(nbc)報道,代表國際遠洋航運業的世界航運理事會稱,預計全球98%的船隻在停靠美國港口時都將被收取費用,因為這項費用既適用於現有的中國製造船隻,也適用於未來的船隻,以及任何至少訂購一艘中國製造船隻的承運商。目前,全球90%的船隻都需繳納這項費用。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