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今年各地政府工作報告和預算報告中可以看出,財政政策「更加積極」的信號明顯。把寶貴資金用在刀刃上,提振消費是重中之重。把促消費和惠民生、增後勁緊密結合起來,讓居民能消費、敢消費、願消費。
財政政策是實施宏觀調控的重要工具,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今年要「實施更加積極的財政政策」。近期,31個省份兩會陸續召開,一份份政府工作報告、預算報告提出了各地落實更加積極的財政政策的具體舉措,關係各地經濟社會發展和民生福祉改善。
實施更加積極的財政政策,是應對困難挑戰、促進經濟回升向好的必要之舉。宏觀層面,中央明確提高財政赤字率、加大財政支出強度、優化財政支出結構等政策措施。各地還要結合本地情況提出具體措施,確保政策落實落細。從今年各地政府工作報告和預算報告,特別是作為政府收支「賬本」的預算報告中可以看出,財政政策「更加積極」的信號明顯,彰顯出「更加給力、持續用力」的取向和基調。
促進增長更有支撐。從收支形勢上看,地方收入增長壓力依然較大,收支矛盾較突出。按照中央部署,今年我國將提高財政赤字率、增加發行超長期特別國債、增加地方政府專項債券發行使用,進一步增加對地方轉移支付。這些含金量極高的政策舉措,可以有效支持地方增強財力、加大支出力度。北京市提出,綜合運用政府預算、債務資金、政府投資基金、部門自有資金等各渠道可用資金來源,全力爭取中央政策資金支持,努力實現綜合可用財力穩定增長。黑龍江省提出,深入實施財源稅源建設行動,培育壯大優質稅源,推動財政收入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各地通過加強財政資源統籌,增強保障各項重點支出的底氣和實力,更好支撐經濟回升向好。
支出方向更加明確。財力有了更好保障,支出必須精準發力,把寶貴資金用在刀刃上。擴大內需是戰略之舉,提振消費是重中之重。「支持擴內需」,成為今年各地財政支出的「重頭戲」。從蛇年新春遇上「兩新」擴圍,再到各地形式多樣的文旅活動,如廣東舉辦「請到廣東過大年」系列活動,安徽開展「文旅惠民促消費 歡歡喜喜過大年」春節主題文旅活動,新疆開展非遺展示、藝術展演、冰雪旅遊等727場活動,一系列熱火朝天消費場景的背後,是中央和各地財政拿出真金白銀,加大力度促消費。
治國有常,利民為本。讓居民能消費、敢消費、願消費,需要在增強消費能力、提升消費意願上下功夫。各地統籌「兩新」政策,推動提振消費專項行動,把促消費和惠民生、增後勁緊密結合起來。陝西省提出,多渠道增加居民收入,提升消費能力;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力度,提升公共就業服務能力,促進重點群體就業創業。江蘇省則明確了優化就業補貼相關政策、優化「一老一幼」財政支持政策等具體標準。在中央明確「適當提高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提高城鄉居民基礎養老金,提高城鄉居民醫保財政補助標準」的基礎上,各地進一步提出一系列增進民生福祉的具體舉措,推動居民消費越來越有底氣。同時,圍繞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加大對教育人才、科技攻關、鄉村全面振興、綠色低碳等領域的支持。
深化改革同步推進。推動高質量發展,必須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通過的《決定》中,對深化財稅體制改革進行了重要部署,更加註重系統集成,更加註重突出重點,更加註重改革實效。加強財政資源統籌、深化零基預算改革、強化預算績效管理……一系列改革措施成為各地預算報告中落實的重要工作。以各地重點部署的深化零基預算改革為例,通過打破「基數」觀念和支出固化僵化格局,實現優化支出結構、提升財政效能和資金使用效率。在實施更加積極的財政政策的同時,加大力度落實深化財稅體制改革,將向經濟社會發展注入更強動力。
新年新舉措,新年新動力。今年我國首次實施「更加積極的財政政策」,通過系統集成、協同配合,與其他宏觀政策打出有力有效的政策「組合拳」,將推動我國經濟持續回升向好,譜寫高質量發展新篇章。 (本文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曾金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