敘利亞局勢崩盤後,阿薩德一家便去了莫斯科尋求庇護,之後很長一段時間,敘反對派沒有再進行追殺或討伐,然而,該來的總會來。
1、敘當局給普京,開出天價好處
據美媒消息,敘利亞的新任國防部長穆爾哈夫·卡斯拉接受採訪時,透露了一顆足以撼動現實的「炸彈」。
「我們將從自身利益角度出發」,卡斯拉言簡意賅地透露,關於是否保留俄羅斯軍事基地的問題,具體權衡顯然需要看看莫斯科會否給出「正確」答案。而那些答案,遠不止簡單的軍事支持或外交姿態。簡單來說,大概就是:俄方若想保住他們的基地,那就得乖乖交出阿薩德。
雖然卡斯拉對於這些傳聞採取了「既不證明,也不否認」的立場,但外界都懂得,這種態度往往是在暗示些什麼。畢竟,外交上的欲蓋彌彰,通常都是最直接的信號。
但這對於俄羅斯來說,卻不是簡單的「交人」問題。
敘利亞境內的塔爾圖斯海軍基地和赫梅米姆空軍基地,對俄羅斯的戰略部署至關重要。尤其是在當前複雜多變的國際形勢下,這些基地幾乎就是俄方在中東和地中海地區的生命線。如果一句「交出阿薩德」就能換來的話,恐怕普京早已遞上了「協助引渡」的公文。
2、普京在猶豫什麼?
對敘利亞新政府來說,將阿薩德引渡回國,意義並非止於一場審判,而是一次漂亮的外交勝利,也是一種象徵——新政權對過去的徹底告別和正義的回歸。
如果朱拉尼政府能做到這一點,那麼他們就不僅僅是在國內樹立起威望,還將在國際舞台上贏得某種程度上的支持。
然而,事情並不如想像中那麼簡單。阿薩德可不是一顆可以隨便拿捏的小卒。俄羅斯深知,這位前領導人在複雜的中東局勢中依然具有舉足輕重的價值。莫斯科的猶豫不決,不僅來自於對昔日盟友的顧慮,更因為那兩座軍事基地的戰略分量不可小覷。
3、阿薩德會不會是下一個「卡扎菲」?
值得一提的是,任何一個了解國際政治的人,都不會忘記卡扎菲的下場,這位曾是俄羅斯在北非和地中海地區最重要的夥伴之一。回想2011年聯合國安理會的一場投票,俄羅斯那一張關鍵的棄權票,徹底讓卡扎菲失去了國際法框架中的保護。
當時,很多人以為俄羅斯會支持這位堅定的盟友,但事情的發展往往出人意料。這一事件在國際社會引起了廣泛討論,也讓許多人開始質疑莫斯科對待盟友到底有多「情深義重」。儘管有人將責任歸咎於當時的俄羅斯總統,但普京沒有在關鍵時刻做出強硬反對,也成為後世議論的話題。
通過這個歷史鏡鑒,我們不禁要問:阿薩德會是另一個卡扎菲嗎?
答案並不那麼簡單。雖說趕鴨子上架不是俄羅斯的風格,但「利益大於感情」卻是國際政治的普遍原則。相比當年的卡扎菲,現在的阿薩德已經不是那個高高在上的總統,其政治價值在俄羅斯眼裡已經大打折扣。
有趣的是,自從阿薩德避難莫斯科後,與俄羅斯高層,包括普京,都小心保持著距離。再加上俄媒接連拋出阿薩德的負面新聞,種種信號似乎都在暗示:阿薩德還真未必是不能開出的「價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