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觀察者網援引路透社4號發布的報道,荷蘭阿斯麥公司CEO福凱在出席紐約花旗銀行會議期間,就美國不斷收緊對華半導體及其製造設備發表看法。福凱表示,美國用「國家安全」的名義,限制企業向中國客戶半導體製造設備的行為,愈發缺少說服力。市場更傾向於美國是基於經濟動機。福凱進一步指出,預計未來反制由美國主導和實施的對華出口限制措施的呼聲會越來越高,阿斯麥更希望達到某種平衡,這可以為企業帶來清晰和穩定的發展環境。結合過去一段時間,荷蘭政府多次就美國對華出口半導體製造設備表達不滿和反對意見,可以看出荷蘭已經對自己這位盟友產生了積怨。
對於阿斯麥而言,中國是繼台灣地區和韓國之外的第三大市場。表面上看,「第三」或許不足為重,然而來自中國的訂單,已經佔到阿斯麥當前訂單積壓量的20%,任何與對華出口半導體政策有關的風吹草動,在阿斯麥看來都是驚濤駭浪。
而對於荷蘭而言,阿斯麥不僅是該國在高端製造業領域的「名片」,更是不可或缺的創新產業。更不用說阿斯麥作為歐洲最大的科技公司,為荷蘭作出了巨大的經濟貢獻,即便是從自身利益角度出發,荷蘭政府也不可能任憑美國胡亂指揮,以犧牲盟友利益為代價,去維護美國的所謂「國家安全」。從這個角度去看福凱的最新表態,與其說是「代替市場表達心聲」,倒不如說是在警告華盛頓,不要忽視來自產業界的反對聲音,更不要以為用「國家安全」這四個字就包打一切,想要說服阿斯麥,就必須拿出更具有可信度的理由。
但是另一方面,指望阿斯麥以及荷蘭政府就能抵抗美國施加的壓力,同樣是不切實際的。一來,美國大選還沒有真正進入到白熱化階段,民主、共和兩黨都在想盡辦法尋找對方的突破口,但兩黨都默契地將「抗中」作為首選和必選項。這意味著,一旦民主黨選情告急,勢必會通過加大對華施壓力度來證明自己。
而半導體又是美國在當下為數不多面對中國時具備先發優勢的領域,為了贏得選舉,民主黨根本不會介意用「損害美荷關係」作為代價,強壓荷蘭服從自己的對華出口管制措施。更何況,美國還有一張「底牌」沒有打出,那就是「外國直接產品規則」。在該規則下,任何位於美國境外的外國生產物項,如果屬於特定「技術」或者「軟體」的直接產品,都受到美國《出口管理條例》的約束。
換言之,阿斯麥作為一家荷蘭晶元製造商,如果再生產過程中使用了來自美國的技術或者軟體,即便生產地不在美國領土,也將受到美國法律的管制。因此,中國半導體若想真正擺脫霸權的束縛,唯一的解決方案就是國產自研,而不是將希望寄托在荷蘭的外交和經濟自主性。
同時,中國也要提前做好最壞打算,一旦美國亮出「殺招」,中國必須有足夠多的工具進行回應和反制,讓美國為其所作所為付出更加高昂的代價,否則美國將會無休止的針對中國發起進攻,也會進一步惡化中國的外部環境。